(共36张PPT)
病句的类型
1、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
3、重复多余(累赘)
4、语序不当
5、前后矛盾
6、句式杂糅
7、用词不当
8、不合事理
9、句有歧义(表意不明)
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以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
(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分析:“品质”是不能“浮现”的,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例:
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分析:“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属于动宾搭配不当。
例:
3、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分析:“很大”和“心血”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很多”才对。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不当。
例:
4、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分析:“如果”一般和“就”搭配,所以应该将“也”改为“就”,属于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主谓句的构成一般包含主语、谓语、宾语,但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包含定语、状语和补语。造成成分残缺时,通常有缺乏主语、缺乏谓语、缺乏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等情况。
例:
1、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分析:运用了介词和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属于主语缺失的问题,应该删除“通过”或者“使”。
例:
2、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
分析:“参与”与“责任”是无法搭配的,主要是“参与”前面缺少了与“责任”相搭配的动词,应该加上“承担”。属于谓语缺乏。
例: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分析:在“肯吃苦”的后面加上“的决心”,否则“有”的宾语就无法落实。属于缺宾语现象。
重复多余(累赘)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但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成分,也叫赘余。
例:
1、走进美丽的范蠡湖公园,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分析:句中“停下脚步”和“驻足”在意思上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删去一个。
例:
2、为了防止酒驾行为不再发生,嘉兴市交警大队加大了巡查整治的力度。
分析:“防止”和“不再”都是表示否定,同时出现,在意义上却变成了肯定了,所以要删去“不”。
例:
3、凭借众多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里的传媒、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分析:语意上的重复。“众多的”和“丰富的”在语意上是重叠的,所以要删去一个才行。
语序不当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
1、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住校生管理条例》。
分析:“通过”与“研究”是事情牏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步骤,在时间上有先后的次序,应该改为“研究并通过”,这是属于逻辑上的语序不当。
例:
2、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
分析: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是“我”和“人”,所以主语是不相同的,所以关联词语应该在主语的前面;但如果主语是相同的,关联词语应该在主语的后面了。属于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
3、新闻媒体的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分析:分句之间的位置关系,是需要关注语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句中应该先“增强”后“杜绝”,所以这两个句子的位置应该对调才对。
前后矛盾
例1:再就业工程是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分析:“能否”包含着两个方面,而“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只有一个方面,只能将“能否”删除或者在后半句上加“是否” 。
例2、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责任。
分析:否定多余,”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思相悖,应该去掉“并非”或者“不”。
例3、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分析:范围不清,“图片”和“宣传画”两个有包含关系,不能够并列,应该改为“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把两个意思或者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 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的现象。
例:
1、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分析: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个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例:
2、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分析: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该选择其中的一种。
句有歧义
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如“关门”一词,要来意思是明确的,但一旦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变得模棱两可了。例如“这家店关门了。”既可以理解为“这家店的门已经关了。”也可以理解为“这家店已经倒闭了。”
例: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分析:“其他局领导”可以理解为“局里的其他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别的局的领导”,不明确。 可以改为“局里的其他领导”。
例: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分析: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两者不明确。
例:
3、这是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分析:可以理解为“介绍菲律宾”,也可以理解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如果意思是前一种,应该将“一种”提前到“介绍”前。
不合事理
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例: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分析:既然“幸免”,自然没有死,怎么能够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该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例:
2、他一面拼命地身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分析:这个句子,从语法上分析没有错别,但“爬”和“跌”是不能够同时进行的,所以存在着逻辑的错误。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彩使用不当等等。
例:
1、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这是个怀疑。
分析: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该改为“疑问”。
例:
2、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
分析:介词运用不当,在这个环境中,只能用“对”。
例:
3、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分析:“享年”是指死去的人的岁数,前后矛盾,属于用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