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穿灰制服和长简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B.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C.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D.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囫囵吞枣地乱说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B.我张慌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C.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
D.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3.(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及时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B.通过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使我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
C.人们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政府是否重视经济改革。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峰顶。
4.(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儒家人物,齐国人。《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C.《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填空题
5.(2021二下·安溪期末)读拼音,写词语。
tóng huà gǎn jìng fǎng biàn jīn pí lì jìn
shāng diàn hài pà tóu tòng yí wàng wú biān
6.(2021二下·安溪期末)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妈妈给我买了一个不倒翁(dào dǎo) ,我倒是(dào dǎo) 很喜欢。
(2)爸爸整天在实验室研究泡沫(pào pāo) ,眼泡(pào pāo) 都肿起来了。
(3)表演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niàn liàn) 地回家。
(4)尽管(jīn jìn) 海边很热,我们依然玩得被尽兴(jīn jìn) 。
7.(2021二下·安溪期末)选择正确的汉字,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①值 ②植 ③直
尺 树 日
(2)①该 ②刻 ③孩
立 应 子
(3)①决 ②块 ③快
乐 定 冰
8.(2021二下·安溪期末)照例子,我会填。
(1)例:圆圆的眼睛 的河水 的阳光 的云朵
(2)例:难过地说 地笑 地哭 地喊
(3)例:笑眯眯(ABB)
9.(2021六下·肥城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2)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 ,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4)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5)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回乡偶书》)
(6)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7)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三、现代文阅读
(2021六下·肥城期末)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0.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项是( )
A.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百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11.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12.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13.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简洁精粹。 B.朴实直白。 C.生动优美。 D.意蕴深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B、C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项“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2.【答案】B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C、D正确,B错误,急急——积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 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⑥前后矛盾。 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 ⑨指代不明。
A:词序混乱,把“及时克服”和“随时发现”互换。
B:缺主语,删掉“使”。
C:正确。
D:问题在于“怎样极端不利”内部出现语义交叉,因为“怎样不利”已经包含了“极端不利”的意思.所以可改为: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怎样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峰顶。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A、C、D正确,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郑国人。《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答案】童话;干净;方便;筋疲力尽;商店;害怕;头痛;一望无边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筋疲力尽”的“尽”不要写成同音字“禁”,“一望无边”的“望”不要写成形近字“忘”。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童话、干净、方便、筋疲力尽、商店、害怕、头痛、一望无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6.【答案】(1)dǎo;dào
(2)pào;pāo
(3)liàn
(4)jǐn;jì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1)倒: 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不倒翁。dào ,却,我倒是。
(2)泡:pào ,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的球状体。泡沫。pāo,鼓起而松软的东西。眼泡。
(3)“恋恋不舍”的“恋”读liàn,声母不要读成“niàn”。
(4)尽:jǐn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管。jìn,所有的。尽兴。
故答案为:(1)dǎo、dào
(2)pào、pāo
(3)liàn
(4)jǐn、jìn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7.【答案】(1)③;②;①
(2)②;①;③
(3)③;①;②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如 (1)直:zhí,不弯曲。部首:目,组词:直尺。植:zhí,栽种。部首:木,组词:植树。值:zhí, 担任轮到的职务。部首:亻,组词:值日。
故答案为:(1)③、②、①
(2)②①③
(3)③①②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8.【答案】(1)清清;温暖;洁白
(2)开心;伤心;大声
(3)乐呵呵;笑哈哈;笑盈盈
【知识点】词语搭配;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1)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如:清清的河水。
(2)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如:开心地笑。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笑眯眯”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如:白茫茫;金灿灿
故答案为: (1)清清、温暖、洁白
(2)开心、伤心、大声
(3)乐呵呵、笑哈哈、笑盈盈
【点评】(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9.【答案】(1)札札弄机杼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何当金络脑
(4)青山郭外斜
(5)乡音无改鬓毛衰
(6)等闲识得东风面
(7)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名句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札、杼、浑、络、郭、鬓、衰、闲。
故答案为:(1)札札弄机杼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何当金络脑
(4)青山郭外斜
(5)乡音无改鬓毛衰
(6)等闲识得东风面
(7)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10.A
11.C
12.C
13.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0.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错误,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幻象为主,以写实景为辅。B、C、D正确。
11.C:错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 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A、B、D正确。
12.C:错误,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动态之美。A、B、D正确。
13.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本文的语言特点简洁精粹,生动优美,意蕴深刻。故A、C、D正确。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穿灰制服和长简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B.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C.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D.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囫囵吞枣地乱说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B、C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项“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2.(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B.我张慌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C.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
D.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答案】B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C、D正确,B错误,急急——积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及时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B.通过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使我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
C.人们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政府是否重视经济改革。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峰顶。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 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⑥前后矛盾。 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 ⑨指代不明。
A:词序混乱,把“及时克服”和“随时发现”互换。
B:缺主语,删掉“使”。
C:正确。
D:问题在于“怎样极端不利”内部出现语义交叉,因为“怎样不利”已经包含了“极端不利”的意思.所以可改为: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怎样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峰顶。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2021六下·肥城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儒家人物,齐国人。《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C.《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A、C、D正确,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郑国人。《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填空题
5.(2021二下·安溪期末)读拼音,写词语。
tóng huà gǎn jìng fǎng biàn jīn pí lì jìn
shāng diàn hài pà tóu tòng yí wàng wú biān
【答案】童话;干净;方便;筋疲力尽;商店;害怕;头痛;一望无边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筋疲力尽”的“尽”不要写成同音字“禁”,“一望无边”的“望”不要写成形近字“忘”。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童话、干净、方便、筋疲力尽、商店、害怕、头痛、一望无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6.(2021二下·安溪期末)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妈妈给我买了一个不倒翁(dào dǎo) ,我倒是(dào dǎo) 很喜欢。
(2)爸爸整天在实验室研究泡沫(pào pāo) ,眼泡(pào pāo) 都肿起来了。
(3)表演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niàn liàn) 地回家。
(4)尽管(jīn jìn) 海边很热,我们依然玩得被尽兴(jīn jìn) 。
【答案】(1)dǎo;dào
(2)pào;pāo
(3)liàn
(4)jǐn;jì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1)倒: 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不倒翁。dào ,却,我倒是。
(2)泡:pào ,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的球状体。泡沫。pāo,鼓起而松软的东西。眼泡。
(3)“恋恋不舍”的“恋”读liàn,声母不要读成“niàn”。
(4)尽:jǐn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管。jìn,所有的。尽兴。
故答案为:(1)dǎo、dào
(2)pào、pāo
(3)liàn
(4)jǐn、jìn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7.(2021二下·安溪期末)选择正确的汉字,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①值 ②植 ③直
尺 树 日
(2)①该 ②刻 ③孩
立 应 子
(3)①决 ②块 ③快
乐 定 冰
【答案】(1)③;②;①
(2)②;①;③
(3)③;①;②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如 (1)直:zhí,不弯曲。部首:目,组词:直尺。植:zhí,栽种。部首:木,组词:植树。值:zhí, 担任轮到的职务。部首:亻,组词:值日。
故答案为:(1)③、②、①
(2)②①③
(3)③①②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8.(2021二下·安溪期末)照例子,我会填。
(1)例:圆圆的眼睛 的河水 的阳光 的云朵
(2)例:难过地说 地笑 地哭 地喊
(3)例:笑眯眯(ABB)
【答案】(1)清清;温暖;洁白
(2)开心;伤心;大声
(3)乐呵呵;笑哈哈;笑盈盈
【知识点】词语搭配;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1)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如:清清的河水。
(2)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如:开心地笑。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笑眯眯”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如:白茫茫;金灿灿
故答案为: (1)清清、温暖、洁白
(2)开心、伤心、大声
(3)乐呵呵、笑哈哈、笑盈盈
【点评】(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9.(2021六下·肥城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2)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 ,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4)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5)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回乡偶书》)
(6)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7)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答案】(1)札札弄机杼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何当金络脑
(4)青山郭外斜
(5)乡音无改鬓毛衰
(6)等闲识得东风面
(7)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名句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札、杼、浑、络、郭、鬓、衰、闲。
故答案为:(1)札札弄机杼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何当金络脑
(4)青山郭外斜
(5)乡音无改鬓毛衰
(6)等闲识得东风面
(7)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三、现代文阅读
(2021六下·肥城期末)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0.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项是( )
A.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百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11.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12.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13.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简洁精粹。 B.朴实直白。 C.生动优美。 D.意蕴深刻。
【答案】10.A
11.C
12.C
13.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0.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错误,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幻象为主,以写实景为辅。B、C、D正确。
11.C:错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 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A、B、D正确。
12.C:错误,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动态之美。A、B、D正确。
13.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本文的语言特点简洁精粹,生动优美,意蕴深刻。故A、C、D正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