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9 17: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这一年是24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第十五年,从这年开始,万历皇帝朱翊钧再也没上过朝,直到大臣们无比想念,强烈要求见皇帝一面,终于在1615年在金銮殿朝会上见了一次,等于说万历不上朝时间长达28年之久。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勤政劳模
三代皇帝皆勤政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走向没落的“辉煌”
目录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学习目标:
1.了解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理解康乾盛世的概念;
2.掌握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
3.分析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清朝的统治危机
2.难点: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是清朝的全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它上起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定之后,下至嘉庆元年(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前后持续了100余年。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
爱新觉罗·玄烨
(1651-1722)
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
1、康乾盛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材料一: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 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观,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
材料二:雍正五年四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将三十一位官员分成十一批召 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材料三:乾隆同其先辈一样,勤政而不懒惰,事必躬亲,孜孜求治,无 丝毫的懈怠。
2.君主专制的强化
何以致勤?
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特点:
(1)奏折制度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
官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所谓的密折……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迅速、机密
作用: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 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故宫精品文物——奏折匣
君主专制强化
【细品】
解密:奏折制度
材料一:
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皇帝与官员单线联系,拓展了政治情报的渠道,为皇帝决策提供了条件;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大大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
君主专制强化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
(2)设立军机处
养心殿
军机处
原因:处理西北军务
加强皇权
特点:简、速、密、勤
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影响: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 ——清·赵翼
(3)、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君主专制强化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斩首
斩首
斩首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

西汉
隋唐

明清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顶峰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南海诸岛
二、疆域的奠定
自主探究:康乾时期如何完成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地区 措施
东南
东北
北部、西北
西南
阅读教材78-79页,结合清朝疆域图,完成下列表格。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
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南
定疆东北
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
1689年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东北
清朝击败蒙古准噶尔部
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蒙古族内蒙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新疆、外蒙古分别设立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
北部、西北
西藏:
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
大规模改土归流
西南
清朝在中央专门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其掌管蒙古、回、土司等官员的封袭、给俸等,派遣司员等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管事。办理满蒙联姻;管理蒙古各旗会盟、贸易等事务。管理西藏、蒙古等喇嘛事务,保护黄教。 修订少数民族的法律,参加审理刑名案件。
中央机构— 理藩院
设置专门的中央民族机构,加强管辖
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
自拟划分标准,对边疆政策进行分类
对内/对外
武力/和平
概括清代边疆政策有何特点?
因地制宜
有效治理
打击分裂
清朝成功地将原本难以和平共存的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整合进同一个帝国秩序之中,中央政权的权力范围第一次有效地深入北方的森林、草原和西部的高原、盆地,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天下。
-许纪霖《多元脉络的中国》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清朝前中期相较于明朝,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盛世忧患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清王朝的统治面临着哪些危机?
思考
人地矛盾尖锐
人口压力巨大
贫富差距扩大
政治腐败
逐渐落后于西方
农民起义频发
统治危机初显——内部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地矛盾逐渐尖锐。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汪士铎
高、曾之时……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贫富差距
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唯事贪婪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而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餐箪馈。
——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
政治腐败
清代嘉庆年间农民起义
白莲教
天理教
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材料;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囯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落日余晖
清政府
欧美国家
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部分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工业革命(英国1765年开始)
启蒙思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开拓海外市场,殖民扩张,海权意识
清朝在封闭中走向衰落,
西方在开放中走向近代。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到来
VS
封建制度的强化与农业文明中徘徊
统治危机初显——外部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积极: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