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6.3 防灾减灾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6.3 防灾减灾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08 22:45:59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6.3 防灾减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辽阳期末)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A.学习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灾知识
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
(2)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  )
①应急物资准备 ②知识、技能准备 ③医疗器械准备 ④演习行动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20高三上·天津期中) 2019第十九号台风最新消息:今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的中心于今天(12日)早晨5点钟位于日本东京南偏西方约540公里的日本以南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预计,“海贝思”将趋向日本东南部沿海,于12日傍晚到夜间在上述沿海登陆(强台风级,14级,42-45米/秒)。下用是该台风的移动路径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 中心气压(百帕)
10月13日05时 975
10月12日08时 940
10月11日08时 935
10月10日08时 925
10月09日08时 920
10月08日08时 920
10月07日08时 955
10月06日08时 990
(1)台风“海贝思”(  )
A.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登陆日本之前强度持续增强
D.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严重
(2)关于台风“海贝思”的防灾和减灾措施合理的是(  )
①途经中国海域的货轮要全面停运②朝鲜等国需加固海岸堤坝以防范海啸侵袭
③日本多地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④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开阔地疏散
⑤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③⑤
3.(2018高二下·晋江期末)2016年9月2日0时37分,在新西兰北岛附近海域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图“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2)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①有能力建设健全的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8高一上·汕头期末)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18高二下·厦门期中)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7高一下·济宁期中)4月13日的济宁,大风、降雨、雷电、冰雹统统来齐了,微信里的小伙伴吃惊于好不容易熬到了春天却又被冰雹“砸了心”,还有人戏称各种天气情况是商量好了来济宁搓麻将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正确的是(  )
A.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 B.稳定的大气环境
C.强烈的上升气流 D.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
(2)冰雹、雷电等灾害天气的有效应对措施有(  ) ①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建立预警系统 ②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
③在室外时应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躲避
④打开门窗做好通风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7.(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2017·泸州模拟)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推测该日渤海湾所在的天气系统及位置是(  )
A.台风北部 B.温带气旋北部
C.台风南部 D.温带气旋南部
(2)对当天渤海湾风暴潮潮位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
A.正值天文大潮 B.位于浅海大陆架
C.喇叭口状海湾 D.入海河流顶托作用
(3)在渤海沿岸,目前最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兴建防护林
C.修筑沿海堤坝 D.恢复沿海湿地
9.(2017高一下·淄川月考)洪灾的防治措施中属于工程措施的是(  )
A.兴建水库 B.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C.设置防洪保险 D.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10.(2017高二下·赤峰月考)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11.(2018高三上·南通模拟)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017年末,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如柱的火山灰高达1500米。下图为“近一年来印尼5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印尼多地震、火山的原因有:   。
(2)除地震、火山喷发外,印度尼西亚多泥石流灾害,其形成原因是   ,危害有   。
(3)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有:   。
12.(2018高一下·宿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6月25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造成116.3万人受灾,7人死亡;近600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68.3千公顷,其中绝收5.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左图为“鄱阳湖部分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右图为“1953年以来鄱阳湖面积和容积变化图”。
(1)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一般当流域的汇水速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容易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地面坡度越   ,土壤含水率越   ,植被覆盖率越   ,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
(2)此次洪灾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如   、   等。
(3)为了减轻洪水给鄱阳湖流域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   、   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C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分析】(1)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A正确。防灾是个人和国家的共同的责任,B错误。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C错误。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自身生命安全,D错误。故答案为:A。(2)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需要做好个人家庭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行动准备,①②④正确;医疗器械准备是社会层面该准备的物品,③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2.【答案】(1)D
(2)D
【知识点】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分析】(1)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故A错误;北半球台风是强热带气旋,水平气流逆时针方向旋转,故B错误;登陆日本之前其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故C错误;从日本南部登陆,带来狂风、暴雨及风暴潮,登陆后向北运动势力逐渐减弱,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严重,故D正确。
(2)“海贝思”从日本登陆,没有途经中国海域①错;台风在沿海登陆形成 是风暴潮,不是海啸,海啸是海底地震引发,②错;台风中心气压极低,所到之处形成狂风、暴雨,日本多地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③正确;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不易被水淹没的高地疏散,④错;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以防狂风,⑤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
【点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
3.【答案】(1)A
(2)A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形成,A对。不属于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边界,B、C、D错。(2)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实力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当地有能力建设健全的防灾系统,①对。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②对。目前的科技水平,不能够把地震等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③错。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不是主要原因,④错。A对,B、C、D错。
【点评】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衰变释放能量作用于地表而形成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火山喷发为常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
4.【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防避
【解析】【分析】考查地震防范的措施。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坚固家具下,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A正确;不能使用电梯,B错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或墙角处,C正确;在室外,应在空旷地,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应在路中间,D正确;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故选B。
【点评】地震防灾措施: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道的地方;或者躲在桌子以及床旁边,避免砸伤。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基于现在住楼房的最多,请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以及食物,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于他人解救。
5.【答案】(1)C
(2)B
(3)C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只有最低温在O℃以下时,河流才能结冰。由气温曲线图可知蒙特利尔自12月至次年3月,气温均低于0℃,即附近该河段结冰期大致为12月到次年3月,约4个月时间。C正确。
(2)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B正确。
(3)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C正确。
故答案为:(1)C (2)B (3)C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属于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6.【答案】(1)B
(2)C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对流旺盛的大气环境,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所以ACD正确,B不正确,故选B。(2)遇冰雹、雷电等灾害天气时,应在室内躲避,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被砸伤,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所以③④不对,①②对。故选C。
7.【答案】(1)C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地质灾害。结合图中7、8月滑坡泥石流多,可以判定该地可能具备二者形成的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条件,再结合选项具体分析即可。防御滑坡、泥石流可通过生物、工程等措施。(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波、泥石流提供水源。题中信息推不出这里地表基岩广布。(2)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选D。
8.【答案】(1)B
(2)D
(3)C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锋面气旋
【解析】【分析】(1)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水异常升高,应当出现了风暴潮。由材料“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判断可能是台风和温带气旋,但渤海湾纬度高,且该季节不会发生台风。故应为温带气旋。结合图例分析可知,渤海湾西南部海水受风暴潮影响,上涨幅度最大,东北部上涨幅度小,由此判断该处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使得该处海水由东北吹向西南,根据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特点判断,气旋的北部盛行东北风,因此判断该区域位于温带气旋的北部,故答案选B项。(2)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结合此时的天气系统、海湾的形状、天文潮汐进行分析。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另外,温带气旋活跃,同时渤海湾位于浅海大陆架,海水浅,推高潮水,同时由于口大内小的喇叭口状海湾会也会加高潮水,ABC对风暴潮潮位影响较大,故排除;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降水较少,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顶托作用不明显,故选D项。(3)防御风暴潮灾害的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以及监测预报和紧急疏散计划等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在可能遭受风暴潮灾害的沿海地区修筑防潮工程。完善预警机制可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降低灾害损失,但不能抵御风暴潮,A错误;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上陆地,抵御风暴潮最有效,C正确;恢复湿地不能有效的抵御风暴潮,D错误;渤海沿岸纬度较高,不适合建防护林,B错误。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暴潮产生的原因以及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风暴潮的形成原因:
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发生的原因,首先是沿岸有大风。在海洋上形成的大风,主要有台风和温带气旋。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它的破坏性很强,国际上称其为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等地区称为飓风。全球平均每年出现台风约80个,其中有1/3能造成台风风暴潮。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为锋面气旋。这种气旋形成的大风随不及台风强,但影响的范围却比台风还大,平均1000公里,大的可达到3000公里以上。因此,由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也是比较常见的。风暴潮能否成灾,有时还要看当时是否遇上天文大潮的高潮,如果两者潮位叠加在一起,成灾的可能性就很大。
风暴潮的防御措施:(1)加强风暴潮预警报技术研究;正确的风暴潮预警报非常重要的,它是各级政府应急部门采取防御措施的依据。(2)加强我国沿海验潮站的合理布局,实现资料共享;完善风暴潮的观测系统的有效运行。(3)系统开展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4)加强海堤建设;我国沿海海岸线长,各地海堤的防御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加强海堤地建设。(5)有效地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等均可有效的抵御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由于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岸带存在各种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使其丧失抵御灾害的功能。(6)广泛地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对风暴潮知识了解的越多,越有利于正确行动,有效地防御风暴潮灾害。
9.【答案】A
【知识点】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防洪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兴建水库、修建蓄洪分洪工程等属于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设置防洪保险和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等属于非工程措施,故选A。
10.【答案】(1)C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据坐标图可知,该地滑坡、泥石流发生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降水量较多,但全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夏季多冬季少,说明该地的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故①④对,C项正确;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季节变化大,地表岩石破碎,故②③错误。(2)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均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故①③正确;修建水利工程及清除河道淤泥是治理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故②④错误。
11.【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破坏基础设施;引发次生灾害
(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地震的防避;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⑴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印尼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
⑵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多,地形坡度大,植被破坏。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条件可知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 泥石流灾害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淹没农田,经济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生态破坏;引发次生灾害。
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早知道,早预防;从政府来说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点评】(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3)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早知道,早预防;从政府来说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12.【答案】(1)大于;大;高;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围湖造田;破坏植被
(3)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加大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严禁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排水条件,人为因素是不合理活动。(1)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一般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容易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能力越差,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
(2)此次洪灾属于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有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
(3)为了减轻洪水给鄱阳湖流域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如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有非工程措施,加大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严禁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等。
故答案为:(1)大于 大 高 低 (2) 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围湖造田破坏植被 (3)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加大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严禁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点评】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水文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的防止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
5)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分类防灾,针对行动,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1 / 1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6.3 防灾减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辽阳期末)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A.学习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灾知识
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
(2)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  )
①应急物资准备 ②知识、技能准备 ③医疗器械准备 ④演习行动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分析】(1)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A正确。防灾是个人和国家的共同的责任,B错误。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C错误。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自身生命安全,D错误。故答案为:A。(2)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需要做好个人家庭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行动准备,①②④正确;医疗器械准备是社会层面该准备的物品,③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2.(2020高三上·天津期中) 2019第十九号台风最新消息:今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的中心于今天(12日)早晨5点钟位于日本东京南偏西方约540公里的日本以南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预计,“海贝思”将趋向日本东南部沿海,于12日傍晚到夜间在上述沿海登陆(强台风级,14级,42-45米/秒)。下用是该台风的移动路径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 中心气压(百帕)
10月13日05时 975
10月12日08时 940
10月11日08时 935
10月10日08时 925
10月09日08时 920
10月08日08时 920
10月07日08时 955
10月06日08时 990
(1)台风“海贝思”(  )
A.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登陆日本之前强度持续增强
D.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严重
(2)关于台风“海贝思”的防灾和减灾措施合理的是(  )
①途经中国海域的货轮要全面停运②朝鲜等国需加固海岸堤坝以防范海啸侵袭
③日本多地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④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开阔地疏散
⑤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③⑤
【答案】(1)D
(2)D
【知识点】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分析】(1)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故A错误;北半球台风是强热带气旋,水平气流逆时针方向旋转,故B错误;登陆日本之前其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故C错误;从日本南部登陆,带来狂风、暴雨及风暴潮,登陆后向北运动势力逐渐减弱,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严重,故D正确。
(2)“海贝思”从日本登陆,没有途经中国海域①错;台风在沿海登陆形成 是风暴潮,不是海啸,海啸是海底地震引发,②错;台风中心气压极低,所到之处形成狂风、暴雨,日本多地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③正确;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不易被水淹没的高地疏散,④错;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以防狂风,⑤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
【点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
3.(2018高二下·晋江期末)2016年9月2日0时37分,在新西兰北岛附近海域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图“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2)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①有能力建设健全的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A
(2)A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形成,A对。不属于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边界,B、C、D错。(2)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实力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当地有能力建设健全的防灾系统,①对。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②对。目前的科技水平,不能够把地震等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③错。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不是主要原因,④错。A对,B、C、D错。
【点评】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衰变释放能量作用于地表而形成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火山喷发为常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
4.(2018高一上·汕头期末)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防避
【解析】【分析】考查地震防范的措施。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坚固家具下,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A正确;不能使用电梯,B错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或墙角处,C正确;在室外,应在空旷地,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应在路中间,D正确;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故选B。
【点评】地震防灾措施: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道的地方;或者躲在桌子以及床旁边,避免砸伤。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基于现在住楼房的最多,请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以及食物,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于他人解救。
5.(2018高二下·厦门期中)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只有最低温在O℃以下时,河流才能结冰。由气温曲线图可知蒙特利尔自12月至次年3月,气温均低于0℃,即附近该河段结冰期大致为12月到次年3月,约4个月时间。C正确。
(2)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B正确。
(3)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C正确。
故答案为:(1)C (2)B (3)C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属于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6.(2017高一下·济宁期中)4月13日的济宁,大风、降雨、雷电、冰雹统统来齐了,微信里的小伙伴吃惊于好不容易熬到了春天却又被冰雹“砸了心”,还有人戏称各种天气情况是商量好了来济宁搓麻将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正确的是(  )
A.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 B.稳定的大气环境
C.强烈的上升气流 D.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
(2)冰雹、雷电等灾害天气的有效应对措施有(  ) ①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建立预警系统 ②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
③在室外时应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躲避
④打开门窗做好通风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1)B
(2)C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对流旺盛的大气环境,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所以ACD正确,B不正确,故选B。(2)遇冰雹、雷电等灾害天气时,应在室内躲避,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被砸伤,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所以③④不对,①②对。故选C。
7.(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C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地质灾害。结合图中7、8月滑坡泥石流多,可以判定该地可能具备二者形成的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条件,再结合选项具体分析即可。防御滑坡、泥石流可通过生物、工程等措施。(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波、泥石流提供水源。题中信息推不出这里地表基岩广布。(2)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选D。
8.(2017·泸州模拟)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推测该日渤海湾所在的天气系统及位置是(  )
A.台风北部 B.温带气旋北部
C.台风南部 D.温带气旋南部
(2)对当天渤海湾风暴潮潮位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
A.正值天文大潮 B.位于浅海大陆架
C.喇叭口状海湾 D.入海河流顶托作用
(3)在渤海沿岸,目前最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兴建防护林
C.修筑沿海堤坝 D.恢复沿海湿地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锋面气旋
【解析】【分析】(1)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水异常升高,应当出现了风暴潮。由材料“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判断可能是台风和温带气旋,但渤海湾纬度高,且该季节不会发生台风。故应为温带气旋。结合图例分析可知,渤海湾西南部海水受风暴潮影响,上涨幅度最大,东北部上涨幅度小,由此判断该处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使得该处海水由东北吹向西南,根据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特点判断,气旋的北部盛行东北风,因此判断该区域位于温带气旋的北部,故答案选B项。(2)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结合此时的天气系统、海湾的形状、天文潮汐进行分析。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另外,温带气旋活跃,同时渤海湾位于浅海大陆架,海水浅,推高潮水,同时由于口大内小的喇叭口状海湾会也会加高潮水,ABC对风暴潮潮位影响较大,故排除;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降水较少,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顶托作用不明显,故选D项。(3)防御风暴潮灾害的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以及监测预报和紧急疏散计划等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在可能遭受风暴潮灾害的沿海地区修筑防潮工程。完善预警机制可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降低灾害损失,但不能抵御风暴潮,A错误;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上陆地,抵御风暴潮最有效,C正确;恢复湿地不能有效的抵御风暴潮,D错误;渤海沿岸纬度较高,不适合建防护林,B错误。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暴潮产生的原因以及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风暴潮的形成原因:
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发生的原因,首先是沿岸有大风。在海洋上形成的大风,主要有台风和温带气旋。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它的破坏性很强,国际上称其为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等地区称为飓风。全球平均每年出现台风约80个,其中有1/3能造成台风风暴潮。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为锋面气旋。这种气旋形成的大风随不及台风强,但影响的范围却比台风还大,平均1000公里,大的可达到3000公里以上。因此,由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也是比较常见的。风暴潮能否成灾,有时还要看当时是否遇上天文大潮的高潮,如果两者潮位叠加在一起,成灾的可能性就很大。
风暴潮的防御措施:(1)加强风暴潮预警报技术研究;正确的风暴潮预警报非常重要的,它是各级政府应急部门采取防御措施的依据。(2)加强我国沿海验潮站的合理布局,实现资料共享;完善风暴潮的观测系统的有效运行。(3)系统开展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4)加强海堤建设;我国沿海海岸线长,各地海堤的防御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加强海堤地建设。(5)有效地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等均可有效的抵御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由于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岸带存在各种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使其丧失抵御灾害的功能。(6)广泛地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对风暴潮知识了解的越多,越有利于正确行动,有效地防御风暴潮灾害。
9.(2017高一下·淄川月考)洪灾的防治措施中属于工程措施的是(  )
A.兴建水库 B.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C.设置防洪保险 D.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答案】A
【知识点】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防洪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兴建水库、修建蓄洪分洪工程等属于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设置防洪保险和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等属于非工程措施,故选A。
10.(2017高二下·赤峰月考)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C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据坐标图可知,该地滑坡、泥石流发生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降水量较多,但全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夏季多冬季少,说明该地的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故①④对,C项正确;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季节变化大,地表岩石破碎,故②③错误。(2)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均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故①③正确;修建水利工程及清除河道淤泥是治理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故②④错误。
二、综合题
11.(2018高三上·南通模拟)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017年末,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如柱的火山灰高达1500米。下图为“近一年来印尼5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印尼多地震、火山的原因有:   。
(2)除地震、火山喷发外,印度尼西亚多泥石流灾害,其形成原因是   ,危害有   。
(3)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有:   。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破坏基础设施;引发次生灾害
(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地震的防避;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⑴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印尼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
⑵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多,地形坡度大,植被破坏。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条件可知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 泥石流灾害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淹没农田,经济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生态破坏;引发次生灾害。
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早知道,早预防;从政府来说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点评】(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3)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早知道,早预防;从政府来说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12.(2018高一下·宿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6月25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造成116.3万人受灾,7人死亡;近600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68.3千公顷,其中绝收5.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左图为“鄱阳湖部分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右图为“1953年以来鄱阳湖面积和容积变化图”。
(1)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一般当流域的汇水速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容易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地面坡度越   ,土壤含水率越   ,植被覆盖率越   ,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
(2)此次洪灾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如   、   等。
(3)为了减轻洪水给鄱阳湖流域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   、   等。
【答案】(1)大于;大;高;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围湖造田;破坏植被
(3)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加大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严禁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排水条件,人为因素是不合理活动。(1)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一般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容易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能力越差,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
(2)此次洪灾属于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有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
(3)为了减轻洪水给鄱阳湖流域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如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有非工程措施,加大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严禁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等。
故答案为:(1)大于 大 高 低 (2) 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围湖造田破坏植被 (3)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加大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严禁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点评】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水文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的防止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
5)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分类防灾,针对行动,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