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提升卷)
1.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C.贵族与君主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 D.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2.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
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 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
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庄园普通民众实现了基层自治
3.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 )
A.源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 B.源于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
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
4.下图反映的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5.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
6.俄罗斯发端于基辅罗斯,公元9世纪,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
A.深受古希腊影响 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是拜占庭的殖民地 D.没能实现国家的统一
7.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8.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14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要想进攻欧洲,几乎找不到比这更有利的时机了。这一时机是( )
A.欧洲黑死病的蔓延 B.西欧王权的衰落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自治城市的发展
9.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扩张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都只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这说明笈多王朝( )
A.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B.地方割据,政令不畅
C.多年扩张,北乱南稳 D.政局动荡,内忧外患
10.日本大化改新和高丽王朝均曾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其中属于高丽王朝独有的改革措施是( )
A.推行土地国有制 B.改革中央官制 C.引入科举选官制 D.加强中央集权
11.源赖朝将一批长期追随的家臣定为御家人,其世袭的领地受到保护,又可以根据战功得到将军赐予的新领地,同时唯有御家人才能担任地方官守护和管理庄园的地头。这反映了( )
A.幕府武士主要在将军的同姓亲族内选拔 B.武士与将军结成了家族式的主从关系
C.幕府的官员主要管理幕府家族内部事务 D.武士拥有的特权依赖于天皇的信任
12.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20世纪初,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的识读。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始终认为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据此可知玛雅文字的特点是( )
①属于象形文字
②独具特色,较难破译
③由音符和意符组成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3.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人的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该历法为据。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14.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肥沃的淤泥有利于增加耕地
16.印加帝国政府常把一些新征服的“不可靠”的部落强制性迁往新地区,而将“忠诚”的部落移植到上述部落的故乡。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帝国的政治安定 B.安抚了征服部落的人心
C.扩大了帝国的疆域 D.主要是为了征税和征兵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摘编自《善于模仿的民族——日本》
材料二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之比较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
经济 土地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赋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摘编自《世界古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吸收中国大陆先进技艺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之间的关联及由此体现的日本民族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对待文化的态度。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日本和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世纪西欧与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相同或不同均可),并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的城市再度兴起。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斗时起。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教皇为皇帝加冕”体现的是法兰克国王通过教皇为其加冕的这种君权神授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说明了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高于以法兰克国王为代表的世俗王权的这一社会特征,故A项正确;B项说法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教皇与国王的关系,不能反映封建贵族内部的关系,故排除C项;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故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由曲线图可知,从8世纪到13世纪,权力逐渐变小,这是由于封君封臣制度和封建庄园制度的盛行导致的,从13世纪到18世纪左右,权力逐渐增大,这是由于西欧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王权逐渐走向集中导致的,18世纪后权力逐渐变小,这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等对王权的打击导致的,故选A项;8—13世纪,西欧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教权利用这一有利机会,将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排除B项;18世纪之后,西欧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力量明显增强,与题干曲线不符,排除C项;西欧城市是在10—11世纪才出现的,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来看,基辅罗斯在文化、宗教上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故选B项;希腊字母并不是古希腊发明的,排除A项;材料表明基辅罗斯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但其不是拜占庭帝国的殖民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基辅罗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决定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直接促成”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D项说法错误。
8.答案:A
解析:14世纪中期,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导致欧洲人口大量减少,为奥斯曼帝国向欧洲侵略扩张提供了有利时机,故选A项;14世纪中期,西欧王权正在逐渐走向强大,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在5世纪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自治城市的发展相对而言在西欧较多,而奥斯曼帝国进攻的主要是东欧地区,二者之间关联不大,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题干侧重强调的是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都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实际上说明了笈多王朝存在地方割据,政令不够统一的现象,故选B项;从题干中的“扩张”“名义上的臣属”等可知,笈多王朝对南部的控制力有限,不能得出政局稳定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都只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这说明南方不稳,排除C项;题干只涉及笈多王朝内部统治状况,未涉及外来的隐患,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没有学习中国的科举选官制度,但是高丽王朝引入了中国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故C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源赖朝是幕府政治的开创者,他实行御家人制度,实际上给了一批长期追随者以经济和政治特权,武士与将军结成了家族式的主从关系,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幕府武士主要在将军的同姓亲族内选拔,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担任地方官”,可得出御家人并非主要管理幕府家族内部事务,故排除C项。幕府制度下,武士效忠于将军,故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可知①正确;“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表明②正确;“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的识读”表明③正确。故选择D。
1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人的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与当时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用于祭祀活动,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故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的人口和财富剧增"可以看出,随着人口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于是因地制宜,建造“浮动园地”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新征服的部落在原地的话,相对容易叛乱,而使其迁移,有利于帝国的政治安定,故选A项;这是一种强制迁移,不能体现安抚人心,故排除B项;印加帝国的疆域并没有改变,只是居住地变化,故排除C项;材料与征税和征兵关系不大,排除D项。
17.答案:(1)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等来中国学习。
(2)关联:日本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模仿,但不是盲目照搬。特点: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和模仿。
(3)注重保存而不是创新传统文化,排斥学习外来先进文化。
(4)日本因大化改新学习外来先进文化而促进了社会转型;拜占庭帝国因拒绝学习外来先进文化而最终走向灭亡。由此可知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该善于学习别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等。
18.答案:示例
观点: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有巨大差异。
评述:西欧封建庄园的农耕方式盛行,而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中世纪的西欧统治者通过实行层层分封的封土制度,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封建庄园。这些封建庄园大多有耕地、果园、草场、牧场、休耕地等,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其是封君封臣制度存在并巩固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其独立性为封建割据奠定了基础,采用农奴劳动也制约了生产力和工商业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的阿兹特克人为了解决湖岛上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园地”。这种做法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为其扩张战争提供了经济和人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