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升卷)——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升卷)——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0 06: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升卷)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女人没有犯过罪,而且并无过错,但是男性离开和忽视她,她将拿回她的嫁妆并回到她父亲的家;如果女人希望离开她丈夫的家庭,那么丈夫对其嫁妆进行赔偿后,她就可以离开。这表明该法典( )
A.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
C.一定程度上保护妇女权益 D.重在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2.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文字的发明 B.冶金业的出现 C.农业的发展 D.工商业的兴起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但苏美尔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影响有限
C.海洋文明发展成就领先于大河文明 D.民主制度只可能孕育于海洋文明
4.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鹤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 )
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 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
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 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
5.下列四张图片是世界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水平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成就 B.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受交通条件限制古代文明间缺乏交流性 D.四张图片均是中央集权的体现
6.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中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
A.民主制度赋予公民思想自由 B.对一切政治权威的质疑否定
C.喜剧成为最主要的民主制度 D.城邦制度日渐衰落
7.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我这部历史著作很可能读起来不引人入胜,因为书中缺少虚构的故事。但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的类似的事件的人,认为我的著述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他的这一理想( )
A.做到让历史能忠于客观现实 B.凸显历史探寻社会规律的特征
C.避免了历史的悲剧一再重演 D.使历史著述缺少对读者的吸引
8.亚里士多德主张“按照政体的精神教育公民,并不是说要公民们学习寡头党人或平民党人的本领。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使他们在其中生活的政体,不论是平民政体或者是寡头政体,都能因为这些言行普及于全邦而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他意在强调( )
A.城邦稳定与公民教育密切相关 B.城邦政体决定公民教育
C.政体精神与公民教育相互促进 D.公民教育可以超越政体
9.古希腊城邦不断对外进行殖民活动,希腊移民与他们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同胞信仰同样的神。他们也讲希腊方言,同母邦之间保持着商业联系。古希腊人的上述行为( )
A.有助于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建立 B.促进了希腊统一国家的建立
C.推动希腊城邦思想文化的发展 D.突显希腊城邦的集体责任感
10.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需经国王批准。同时,远离本土的西里西亚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诸侯仍保留了统治权,波斯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统治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 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C.整个官僚体系的不稳定性 D.选官大权掌握在贵族之手
11.公元前4世纪,某帝国的疆域“从西面的希腊本土到东面的印度,从南面的埃及、波斯湾到北面的色雷斯、里海、巴克特里亚一线”。为统治上述地区,该帝国( )
A.实行由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C.传播佛教以安抚新征服地区 D.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
12.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如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同时他又实行了一些“充满魅力”的措施,例如让手下将领同波斯女性结婚,这样就形成了希腊人、马其顿人和波斯名门出身的新的统治阶层。这说明他( )
A.致力于传播希腊文化 B.热衷于制度创新
C.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统治 D.非常关注民生问题
13.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这一敕令旨在( )
A.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 B.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
C.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
14.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是同一律。托马斯?阿奎那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的目的是( )
A.教皇与国王利益一致 B.宣扬基督教信仰
C.教权与王权互相竞争 D.教义系统化利于统治
15.有学者将丝绸之路划分为“三个时代”,认为丝绸之路2.0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在此“时代"( )
A.多元一体中华民族逐步形成 B.中国经济进入质量停滞时代
C.东西方文明实现了有机交融 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渐被开辟
16.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000万塞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来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 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
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17.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农业是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文字是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请读图填写完成下表。
文明(填序号) 所在地区 流经的主要大河的名称 最早培育出的作物 文字
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东北非
-- 象形文字
④ 东亚 黄河、长江 水稻和粟
南亚
芋头 --
(2)结合所学,从图中①至③中选择其中一处文明,说明地理和历史条件对其文明的影响。
(3)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等方面总结古代东方文明的共同特点。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秦汉实行郡县制
秦朝统一文字
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
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秦汉时期丝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汉朝出现《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
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
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
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
科鲁美拉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
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如果丈夫经常外出晃悠不回家,法典规定女子可以带着自己的钱财回娘家;如果妇女本身希望离开,男性交还嫁妆后可以回到原来的家庭,这表明该法典一定程度保护妇女权益,故选C;汉谟拉比法典虽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从此材料中看不出来,且各阶层用词宽泛,A项错误;材料里没有体现各阶层有何义务,B项错误;该题重点是女性有选择离开的自由,并没有缓和社会成员矛盾,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文明时代相对于野蛮时代,人类更多的是对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加工,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而加工天然产物的重要条件是冶金业的出现,故选B项;文字的发明和农业的发展不能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排除A、C两项;工商业兴起是天然产物加工之后的结果,而非条件,排除D项。
3.答案:A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农业的繁盛,与烹调水平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排除B项;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排除C项。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的类似的事件的人,认为我的著述还有一点益处的话”可知,作者认为历史是要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故选B项;材料凸显历史探寻社会规律的特征,而不是做到让历史能忠于客观现实,排除A项;“避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修昔底德强调历史探寻社会规律的特征,“使历史著述缺少对读者的吸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政体的精神教育公民……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而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公民教育关乎城邦稳定,故选A。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希腊移民与他们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同胞信仰同样的神。他们也讲希腊方言,同母邦之间保持着商业联系”可知,二者之间共同的语言和商业联系,有助于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形成,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并未建立“希腊统一国家”,排除B项;希腊民主政治推动希腊城邦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殖民活动无关,排除C项;“城邦的集体责任感”强调城邦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一般的行省总督是国王任命的,但有些地方的长官由地方诸侯担任,这说明波斯帝国统治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故选A项;行省总督一般是由中央任命的,故不能体现削弱了中央的权威,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官僚体制经常变动,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国王从……中挑选……需经国王批准”,可得出国家大权掌握在国王手中,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从西面的希腊本土到东面的印度”,可知这是亚历山大帝国,该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一方面采用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实行了一些“充满魅力”的措施,其主要目的都是维护、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热衷于制度创新、传播希腊文化和关心民生等内容,故A、B、D三项排除。
13.答案:C
解析:212年的《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万民法正式诞生的标志,其核心内容是“一切行省民尽为罗马公民”,给予被征服地区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其目的在于调节罗马公民与被占领地自由民之间的矛盾,以此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此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4.答案:D
解析:托马斯?阿奎那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目的在于使教义系统化,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故D项正确;教皇与国王利益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教权与王权互相竞争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排除。
15.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题干中“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等信息可知,丝绸之路2. 0 时代应为1500以后,即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呈现出数量增加、质量停滞的特点,故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中华多元一体民族就已形成,故排除A 项;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已出现有机融合,故排除C 项;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故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仅涉及中国丝绸远销罗马,当时谈不上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与罗马的联系,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
17.答案:
(1)
文明 地区 流经的主要大河的名称 最早培育出的作物 文字
② 西亚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大麦、小麦和豆类 楔形文字
① 东北非 尼罗河 -- 象形文字
④ 东亚 黄河、长江 水稻和粟 甲骨文、金文
③ 南亚 印度河、恒河 芋头 --
(2)①埃及文明的发展深受尼罗河涨落的影响,农业发达,埃及人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较早实现统一,最高统治者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建立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②两河流域土地肥沃,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统一两河流域,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 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③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中心转移到恒河流域,出现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3)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政治制度: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文化成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文学、建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18.答案:示例一
特征: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
阐述: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安全,均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如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在法律制度方面,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都能有效协调帝国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因此,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东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二。
示例二
特征: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
阐述: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为了有效控制扩大了的疆域,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二者都修筑了通往帝国四面八方的道路,方便了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边界;除此之外,二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以维护帝国的统一。
因此,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反映了第一帝国时期东西方的实力,也巩固了帝国统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