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卷)——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卷)——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0 07: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卷)
1.虽然英国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但17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仍以木材作为主要能源,随着木材资源逐渐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18世纪煤炭作为替代能源在英国总能源消耗比重中急剧上升。这一变化( )
A.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使人类摆脱自然环境的约束
C.拉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D.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2.马克思指出,工作机或工具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中“第一次伟大的革命”,而“采用蒸汽机作为产生运动的机器,则是第二次革命”。下列对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 B.纺纱机的改进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C.改良蒸汽机源自“工作机”的原理 D.英国工业革命经历两次历史性飞跃
3.19世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比重的一览表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 ?20% — 10%
1840 45% — 12% 11%
1850 39% 一 15% 15%
1870 32% 10% 13% 23%
以上数据可用来说明( )
A.工业革命在欧美扩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
4.下表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部分重大科技成就
美国科技成就 取得时间 科学家 科学家的家世
电话 1876年 贝尔 苏格兰移民
电灯 1880年 爱迪生 苏格兰人后裔
电气化铁路 1885年 里奥·达夫特 英格兰移民
空调 1902年 威利斯·开利 英国移民后裔
上表的内容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移民主导着科技革命 B.科技成就世界领先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社会结构较为开放
5.法国19世纪中叶成立的银行,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业务。1869年,巴黎的交易所拥有307种有价证券,总数达330亿法郎。这一现象( )
A.表明经济结构率先走向转型 B.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
C.阻碍法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D.表明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6.“目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7.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000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2000人,大量女性走出家门,走进工厂、车间。在工人家庭中甚至出现妇女在外工作挣钱养家,而男子失业在家操持家务的情况。这种传统男女角色倒置情况反映了(  )
A.英国社会处于变动之中 B.妇女解放得以真正实现
C.工业革命实现男女平等 D.传统婚姻家庭关系崩溃
8.1802年英国出台第一部《工厂法》,法律规定:9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8小时,14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12 小时;他们不能在早上6点之前工作,他们睡觉的时间不能晚于凌晨2点。由此可以推断( )
A.工厂主注重保障儿童正当权益 B.工业革命中工人生存状况恶劣
C.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出现 D.工人罢工斗争赢得了合法权益
9.16-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都( )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C.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D.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需要查找与之相关的材料。以下较为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
③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有学者指出,“这些思想家是伟大的,其学说之所以是空想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因为那时工业资本主义刚刚出现,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也还不甚突出”。这一观点主要( )
A.科学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B.强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C.指出了思想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D.肯定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贡献
12.下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事记。由此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瓦解( )
时间 事件
1847年6月 正义者同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了恩格斯的倡议把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回国参加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革命思想
1848年革命后 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情况,主张立即发动革命
1850年 同盟发生分裂活动
1851年5月 同盟在德国的活动陷入停顿
1852年月 同盟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
A.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C.表明同盟内部不具备联合的条件 D.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
13.列宁曾论述道:“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道路被世界各国认可 B.斯大林模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C.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D.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1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团体(第一国际)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它以自己的宣传工作和参加各种罢工的行动引起了很大的注意。但是,它于1873年分裂,主要是因为其成员除了有社会主义者以外,还包括缺乏纪律性、经常不和的各种浪漫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B.民主主义发展导致第一国际解体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6.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重要的,同时也是“唯一”的修改、补充,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鉴于( )
A.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 B.工业革命的进展
C.“新和谐公社”的失败 D.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17.下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 类别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701 2.0 0.4 1.8 3.6
1724 2.4 0.4 1.9 3.8
1754 3.0 0.6 1.8 6.4
1774 4.1 0.7 2.2 8.5
1784 9.6 0.9 2.1 10.7
1794 15.4 0.8 2.5 19.0
1804 27.4 1.1 1.7 33.8
1814 36.4 1.5 0.7 38.0
1824 35.5 1.0 0.9 32.6
1834 47.7 2.5 1.9 42.1
1844 51.0 5.2 3.5 51.4
1854 89.4 6.6 11.6 85.3
1864 165.3 10.4 25.3 142.7
1874 173.4 23.7 47.1 205.3
1884 169.0 24.6 59.6 196.6
1894 156.4 30.6 75.3 173.5
(1)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根据材料所示年份进行归类。
(2)简述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在上述三个阶段中的变化及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乌托邦的制度正和欧洲各国的制度相反,它是没有私有制的制度。但是,莫尔在《乌托邦》中抱定的任务是具体地说明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
材料二 从3月18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敌侵犯的斗争所遮蔽了的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便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做出一个开端。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同时,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所谓的巴黎公社——与凡尔赛的国民议会相对抗。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上万巴黎工人被维持“秩序和安全”的部队残酷地杀害了。工人阶级受到威吓,农民和资产阶级得胜了。巴黎也不再可怕了。
——《世界史》
(1)最早解决材料一中莫尔“任务”的是哪一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并说明原因。“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做出一个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归纳材料三中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分析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由材料可知18世纪英国煤炭的使用量在增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这有利于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因此D正确;A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排除:B说法错误,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C排除。
2.答案:B
解析:马克思指出了工业革命、工作机或工具机的发明、改良蒸汽机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味 着纺纱机的改进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使用机器, 而不是蒸汽机的发明,排除A项;瓦特改良蒸汽机以纽可门发明的蒸汽机为基础,排除C项; 材料所说的“两次革命“不等于“两次历史性飞跃”,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美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德国的工业产值比重波动上升,英、法两国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体现了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是在20世纪初,与表格中涉及的时间不吻合,B项排除;C、D两项的内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
4.答案: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工业革命。据材料可知,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大量社会资本投资于证券行业,影响了工业资本的投入,从而阻碍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C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率先走向转型”,排除A;法国大量社会资本投资证券行业使得工业革命难以深入发展,因此并未实现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排除B;D与题意无关,排除。
6.答案:B
7.答案:A
解析:1851年即工业革命后,近三分之一英国女性走出家门,走进工厂、车间,挣钱养家甚至代替了男子在家庭中的作用,这种角色倒置反映了英国社会处于变动之中,A项正确;19世纪英国的妇女解放并未得以真正实现,B项错误;工业革命实现“男女平等”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传统婚姻家庭关系“崩溃”,D项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9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8小时,14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12小时;他们不能在早上6点之前工作,他们睡觉的时间不能晚于凌晨2点”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工人的生存状况恶劣,故选B项;材料中的儿童缺乏正当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的生活状况而非工厂的生产状况,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工人罢工,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殖民垄断公司主要适应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故A项错误。两者都是进行对外殖民扩张的重要组织,因此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B项正确。C项说法片面。后者不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故②③④符合题意;工业化早期,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并不完善,广大工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权益和政治权利,这是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诞生。故①错误,排除。本题选B项。
11.答案:C
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根据材料“其学说之所以是空想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可知,该学者认为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其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烙印,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A 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要性,B项错误;材料中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是“伟大的”,肯定了其历史贡献,但不符合主旨,D 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由材料“1848年革命后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情况,主张立即发动革命”“1852年11月同盟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革命,同盟的瓦解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故选A项;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排除B项;“不具备联合的条件”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空想社会主义,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题干所示为列宁对俄国革命的相关论述。列宁认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待点”,这反映出列宁强调应该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和题干主旨不符,均排除。
14.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此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已经标志着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此时工人运动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排除C项;18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之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一团体(第一国际)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它以自己的宣传工作和参加各种罢工的行动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可知,马克思主义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故选A项;根据材料“但是,它于1873年分裂,主要是因为其成员除了有社会主义者以外,还包括缺乏纪律性、经常不和的各种浪漫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可知其成员缺乏纪律性、经常不和、成分复杂导致其分裂,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第一国际的纲领及解体原因,未涉及阶级矛盾,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第一国际的纲领及解体原因,未涉及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由于缺乏斗争经验,巴黎公社没有能够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没有对反革命分子的反抗进行坚决的镇压,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得出题干所述结论,故选D项;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没有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排除C项。
17.答案:(1)阶段:1701—1754年属于工场手工业阶段;1774—1864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1874—1894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2)变化:第一阶段,原材料、工业品的进出口增加,但总体增长缓慢。第二阶段,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增加明显。第三阶段,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逐渐减少,原材料出口和工业品进口逐渐增加。原因:第一阶段,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第二阶段,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大量进口原材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工业品。第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列强竞争激烈,英国发展速度放缓。
18.答案:(1)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性质:无产阶级性质。原因: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采取无产阶级革命措施。根本原因:这一时期仍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3)原因:反动力量强大,未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没有私有制”“平等原则”,判断该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后回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第(2)问,“阶级性质”及“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及所学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回答即可,“根本原因”从经济角度回答。第(3)问,“原因”结合材料三中涉及的反动派力量和农民问题进行回答,“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