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实战训练)——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实战训练)——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0 07: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基础练】
1.1851年,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诞生;1863年,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诞生;1864年,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这表明( )
A.工人运动出现联合的趋势 B.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C.工人斗争从自觉走向自发阶段 D.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2.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使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 )
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 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
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
3.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醉心于教条的实验……醉心于这样一些形式的运动,即放弃利用旧世界本身内的一切强大手段来变革旧世界的思想,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生存的有限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马克思上述言论( )
A.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B.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
C.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鼓励工人阶级开展议会斗争
4.《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这一论断(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集中表述马恩的唯物史观
C.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5.马克思曾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在此,马克思( )
A.揭示了经济交往的影响 B.强调了科技革命的贡献
C.抨击了殖民扩张的罪行 D.反思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6.1921年2月,蔡和森撰文:“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唯物史观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带有强烈的战斗色彩
7.《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产生后,逐渐成为世界历史上史上最有威力、影响最深远的歌曲。这是因为《国际歌》( )
A.号召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C.被世界各国共产党长期广为传唱 D.反映了世界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家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亚当?斯密把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看作是和谐的“自然秩序”,认为商业关系也如同自然界一样,是可以用有秩序的无秩序来解释的东西,国家只需充当自由竞争市场的“守夜人”即可。李嘉图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说,并不同程度地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对于英国古典经济学,马克思给予很客观的评价,称之为“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家”。但是,马克思认为工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
——摘编自高静波《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回顾》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史实,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就所提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不能重复材料中的结论,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提升练】
9.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社会主义政治理想
10.有学者指出,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一下子就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严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德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色彩“就更加浓厚了”。据此可知。这些起义(革命)( )
A.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反映出工农阶级觉悟提升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11.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12.《共产党宣言》写道: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一论述意在说明( )
A.阶级斗争促进社会变革 B.暴力斗争是革命的唯一途径
C.科学社会主义由此诞生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亟须改善
13.1872年至1873年间,恩格斯分析了当时德国出现住房短缺的原因,其中包括广大的劳动群众的工资只够勉强购买生活资料、机器和技术的不断改善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工人大批涌进大城市等。在这样的分析后,恩格斯将会( )
A.呼吁政府大力加快住宅建设 B.组织群众前往立法机关和平请愿
C.警告有产者们不要利欲熏心 D.指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物
14.巴黎公社时期规定“公社委员最高薪金为每年六千法郎,日薪十五法郎”,兼职不加薪,其薪金“大体相当于巴黎较好行业中一个聪明勤劳的优秀工人的工资”。巴黎公社的规定旨在( )
A.解决财政收支困难 B.实现公民间的民主平等
C.建立财产公有制度 D.防止公务人员享有特权
15.巴黎公社规定,选民不受任何不合理条件,诸如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表明巴黎公社( )
A.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B.内部阶级矛盾已消除
C.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
16.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为人所称颂,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B.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工人的来信
(1832年4月14日《贫民卫报》)
在世界上所有已提出的法案或是阴谋(除此别无适当的说法)之中,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这个法案建议扩大选民的人数至五倍之多。表面上,这个措施似乎是最最大方的改革。
什么!把选民的人数从十五万增加到六十万或七十万?真是开明极了!但是我们看到的大方是单方面的,那一边什么也没有——我们看到那些原有权势应该减少十倍的人将要扩大他们的势力十倍之多,而你们的势力本应增加十倍,却因敌对势力的扩大将要被无穷地削减。这是古往今来所倡议的措施中最不开明的、最暴虐的、最可憎的、最不名誉的、最下流的。你们的人数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因此你们的影响在选举时(加上你们有被选举的权利)本应超出社会上其他人士四倍之多,然而现在却仅及那些依靠你们的劳动成果而生活的人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实际上,你们由于胆小和选民稀少,将丝毫不起作用。
——摘编自张芝联选译(1815—1870年的英国》
(注:《贫民卫报》是英国工人阶级全国联合会的机关报)
(1)编写一封给工人的回信。(要求:内容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概述其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工会联合会”“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可以看出,工人运动呈现出联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项错误;工人斗争的趋势是从自发走向自觉,C项表述相反,可排除;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伟大飞跃,D项可排除。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要求获得政治权利,反映了工人阶级维护无产阶级政治权益的意识在提高,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故A错。材料未涉及英国政党政治的情况,故C错。此时的工人运动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D错。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观点: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阐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古典经济学走向成熟;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并且提出了剩余价值的相关思想,其经济思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自由主义的经济观;马克思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并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提出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工人运动。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英法工人阶级走向国际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代议制走向完善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英法工人阶级已经不再追随资产阶级,而是作为独立的新兴政治力量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政治理想的信息,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中就明确提出反对私有制社会的目标,到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德国工人阶级斗争色彩更加浓厚, 说明这些起义(革命)已经把矛头指向了“私有制社会”,这表明这些起义(革命)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故选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工人阶级,没有反映农民阶级,故排除C项;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开始,故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1831年“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说明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者,没有提出任何政治要求;而1834年“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管理国家事务”说明工人阶级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这是一种十分鲜明的政治要求,反映出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的变化而不是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联合”的要求,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社会主义思想,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依据材料“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一论述意在说明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故选A项;材料着眼于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影响,但未涉及斗争的方式,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但材料中的论述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3.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恩格斯认为,当时德国出现住房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广大劳动群众的工资低、大量工人失业、工人大批涌进大城市等,而这种情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故D项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委员所领薪金不高,且兼职不加薪,所领工资仅相当于普通工人,这是为了防止巴黎公社公务人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民主性。根据材料“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巴黎公社具有普遍的民主性,C项符合题意。民主集中制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中普遍的民主性,与民主集中制无关,A项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但并未建立社会主义民主,D项排除。
16.答案:C
解析:材料“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表明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故C项正确;依所学可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故B项错误;依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
17.答案:(1)示例
给×××工人的回信
尊敬的×××:
你好!
你的来信,我们已经收到,也在我们报纸的显著位置予以发布,相信你也看到了。对于你在信中反映的问题,我们也对你深表同情。确实如你所说,工人的选举权,在这次改革中没有得到保障,而那些“依靠你们的劳动成果而生活的人”的权利却扩大了,这个让你们很不满意。
我们国家经历的产业革命,使得各生产部门逐渐实现机械化,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你们希望恢复国家立法,保障自己的生活,要想做到这些,你们在议会里必须有自己的代表。因为以往的斗争经验让你们看到机器远不是贫困的根源,捣毁机器的斗争手段无法真正改变你们的命运,真正导致你们生活贫困的是制度和阶级剥削。你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目前的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你们的愿望,但它在选举名额分配、选举资格限制和选举手段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调整,而我们的斗争还在继续,改革也不会止步不前,我们必将在今后的斗争中赢得更多的胜利!
此致
敬礼!
《贫民卫报》编辑部
1832年×月×日
(2)说明:19世纪是世界历史特别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一些主要的国家已经确定了下来。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为了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此推动阶级斗争走向最后的胜利。
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道路,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奠定了思想基础;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问,回信应根据材料“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你们的人数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然而现在却仅及那些依靠你们的劳动成果而生活的人的二十分之一”并结合工业革命等史实,从1832年议会改革的不足、工人的斗争经验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可以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回答;其意义可从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等方面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