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上4.2《农业》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齐齐哈尔)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服务业
(2021·岳阳) 某学校为了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食堂门口张贴了一幅漫画。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2.漫画中米饭的食材来自于( )
A.种植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3.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农田农用,科技兴农 B.宜粮则粮,宣渔则渔
C.按需点菜,按需做饭 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4.(2021·四川)读下表,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表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
比重 5.1% 12.7% 53.23% 28.97%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021·宁夏) 春耕春播时间的早晚主要受热量的影响。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春耕春播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最晚 B.东北地区开始最早
C.塔里木盆地晚于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早于黄土高原
6.乙地的春耕春播时间明显晚于甲地,这是因为乙地(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C.距海较远 D.水源不足
(2021·河南)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下图是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产量随单产提高而增加 B.总产量基本保持不变
C.播种面积明显下降 D.播种面积不断上升
8.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1·常州)秦岭一准河以南主要油料作物是( )
A.花生 B.大豆 C.油菜 D.水稻
10.(2021·常州)内蒙古牧区大量饲养的著名畜牧品种是( )
A.阿尔秦大尾羊 B.三河马、三河牛
C.细毛羊 D.藏绵羊
11.(2021八下·宛城期末)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以水田为主
B.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
C.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D.经济作物有甜菜、甘蔗、大豆
(2021·安丘模拟)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多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近几年来,光农民从国外和南方引种蔬菜品种,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寿光蔬菜大棚,多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甚至是国外和南方引种蔬菜品种得益于( )
A.便于保持温度恒定
B.反季节种植蔬菜
C.便于控制棚内湿度
D.蔬菜大棚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
13.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里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2021·西城模拟) 二十四节气能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它起源于黄河流域,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下图为“小满节气(5月21日前后)中国不同地区农耕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二十四节气( )
①通过观察太阳周日运动得出 ②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得出
③反映南、北方地区气候差异 ④体现淮河以北自然环境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小满节气前后( )
A.黑、吉等地牧草生长茂盛 B.晋、陕等地即将收割小麦
C.新、川等地水稻开始插秧 D.粤、桂等地果树开花授粉
16.我国民间自古有小满 “祭三车”的习俗。“三车”指丝车、水车、油车。该习俗最初形成的地区应处于( )
A.长江中下游 B.黄河中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河下游
(2021八下·道县期中)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A.甘蔗 B.甜菜 C.花生 D.油菜
18.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19.(2021八下·黄骅期中)我国有各种各样的饮食文化。下列美食特色与我国农业分布或自然环境契合的是( )
A.刀削面、米线---南稻北麦 B.牛羊肉---内蒙古牧区独有
C.火锅---四川盆地气候寒冷 D.小鸡炖蘑菇---华北平原广阔
20.(2021·昆明模拟)读图,分析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对比匹配,得出的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 水资源丰富
D.南方水少地多,北方水多地少
21.(2021·昆明模拟)读“中国局部地区温度带分布图”,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B.①②两地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C.②地作物的熟制是一年-熟至一年两熟
D.①地作物的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2021·张店模拟)稻谷是指未去稻壳的大米。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间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请结合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对我国稻谷结余最多的两大区域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有面积广大的平原
C.气候雨热同期 D.我国主要河流流经
23.对山东省稻谷缺口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狭小 B.气候冷湿
C.畜牧业为主 D.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24.(2021·平阴模拟)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下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较小
C.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二、综合题
25.(2021八上·成武期末)"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 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图中①为 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主要种植 ,北方地区主要种植 。
(3)图中A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而B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填"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或"纬度因素")。
(4)"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
A.青藏高原面积广大,大力发展林业
B.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适宜种植水稻
C.新疆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
D.东北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火龙果
26.(2021八上·广汉期末)读我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流域。珠江三角洲地区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该区域的作物种植可达一年 熟。
(2)山东鲁花集团生产的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____。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地区
C.东北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3)影响我国糖料作物南北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是___。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热量
27.(2021八上·颍州期末)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是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图二是当地气温变化与降水量柱状图。
(1)图中耕地类型主要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2)图中①、②、③处将安排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粮食种植应安排在 处;蔬菜、畜禽业应安排在 处;果树种植应安排在 处。
(3)图中甲处过度开垦容易造成 等不良后果,当地欲对甲地进行整治,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种植热带水果 B、修建梯田,种植粮食作物
C、种植茶树和亚热带水果 D、种植牧草养殖山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为工业及其他部门提供原料;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工业,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业,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服务业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答案】2.A
3.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点评】 (1)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
(2)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储备应急管理、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仍是我国的政策主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到不浪费粮食。
2.读图可知,米饭的食材来自于水稻,水稻的种植属于种植业,因此米饭的食材来自于种植业。故答案为:A。
3.读图可知,该漫画的主题是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因此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与该主题相符,A项表达的是保护耕地,科技兴农,B项表达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项表达的是保护水资源。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该地区草地面积最大,因此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答案】5.D
6.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5.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读图,珠江三角洲地区春耕春播的开始时间最早,从2月下旬至3月周上旬就开始春耕春播,故A错误。东北地区春耕春播的时间最晚,一直到五5月中旬才开始,故B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春耕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华北平原的春耕春播时间大致为4月中下旬,因此,塔里木盆地春耕春播时间早于华北平原,故C错误。四川盆地的春耕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黄土高原的春耕春播时间大多数在4月中下旬,因此,四川盆地比黄土高原的春耕春播时间早,故D正确。故答案为: D。
6.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读图,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随着地市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青藏地区的春耕春过时间为4月中下旬;甲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乙地春耕春播时间大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因此,乙地的春耕春播时间明显晚于甲地,是因为乙地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气候低。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答案】7.A
8.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农业不仅能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特点有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北移,粮食产能向主产区和产粮大县集中,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主体分散,粮食生产结构趋同,粮食供给机制脆弱,粮食生产的供给价格弹性逐步递减等。
(2)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据图可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没有增加,但单产增加促使总产量增加,A正确。总产量增加,B错误。播种面积下降不明显,C错误。播种面积没有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A。
8.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该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单产,D正确。土地质量下降、人口增多、农业人口减少都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A、B、C错误。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两者都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AB错误;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属于秦岭—淮河以南,C正确;水稻不是油料作物,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10.【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和藏绵羊,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的优良畜种是牦牛;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11.【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A、我国北方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A错误;
B、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B正确;
C、北方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错误
D、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有甜菜,大豆,水果有苹果等,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12.D
13.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12.寿光大棚蔬菜多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甚至是一些国外、南方地区蔬菜,主要是大棚蔬菜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属于现代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故答案为:D。
13.结合题意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春季,太阳光照条件差,正午阳光射北墙,.在北墙悬挂镜面膜,可通过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1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侯等方面变化的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故①②中,②正确、①错误。二十四节对于南北方都适用,二十四节并不能反映出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故③错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位于淮河以北地区,表现准河以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故④正确,D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5.小满节气(5月21日前后)前后,正值春末夏初,黑、吉等地此时是高粱出苗,去除杂草时间,排除答案A。陕西等地此时小麦饱满,准备收割,答案B符合。新、川等地此时是小麦收割时间,答案C排除。粤、桂等地果树授粉在春季,此时已经进入果树防虫时间,排除答案D。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江南一带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祭三车”最早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7.A
18.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水稻,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广大地区;玉米,华北东北分布较多;棉花,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新疆的南疆;花生,主要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甘蔗,主要在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分布较多;甜菜,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茶叶,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
17.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A正确。甜菜是北方中温带经济作物、花生是北方暖温带经济作物,油菜是长江流域经济作物,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8.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9.【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主要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陕西的刀削面闻名,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云南过桥米线著名,故A正确,牛羊肉不是内蒙古牧区独有的,火锅--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小鸡炖蘑菇--东北大小兴安岭有大量的野蘑菇,故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0.【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的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选项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1.【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①②两地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A错误。①②两地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大豆和花生,B错误。②地东北地区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C错误。①地作物的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答案】22.A
23.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现阶段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客观上具备诸多有利因素。我们需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一是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二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潜力。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四是大力倡导节约粮食。
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人口稠密,故A叙述错误;我国稻谷结余最多的两大区域都有面积广大的平原即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雨热同期,有我国主要河流流经,故BCD叙述正确。故答案为:A。
23.山东省位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稻谷产量小。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4.【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5.【答案】(1)400(毫米);种植(业);畜牧(业);青海(牧区)
(2)水稻;小麦
(3)纬度因素
(4)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农业地区的东西分布差异明显,大致以图中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好,以种植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差,以畜牧业为主,图中①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3)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B地区是位于热带的海南岛,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所以两地农作物熟制出现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B错误;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可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C正确;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东北平原种植,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3)从作物熟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与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4)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26.【答案】(1)长江;甘蔗;三
(2)B
(3)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油料作物中,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珠江三角洲的糖料作物是甘蔗,作物种植可一年三熟。(2)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华北平原)相对集中。故答案为:B。(3)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差异造成的。故答案为:D。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要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7.【答案】(1)水田;水稻
(2)②;③;①
(3)水土流失;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分析该气候类型可知,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已知为我国东部地区,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东区,故图中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图中①、②、③处将安排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粮食种植应安排在②处,地形平坦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畜禽业应安排在③处,该处离城镇较近,消费市场广阔;果树种植应安排在①处,处于缓坡适宜种植果树。
(3)图中甲处位于陡坡,如果过度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当地欲对甲地进行整治,可种植茶树和亚热带水果,以保持水土。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上4.2《农业》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齐齐哈尔)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服务业
【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为工业及其他部门提供原料;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工业,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业,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服务业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2021·岳阳) 某学校为了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食堂门口张贴了一幅漫画。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2.漫画中米饭的食材来自于( )
A.种植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3.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农田农用,科技兴农 B.宜粮则粮,宣渔则渔
C.按需点菜,按需做饭 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答案】2.A
3.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点评】 (1)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
(2)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储备应急管理、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仍是我国的政策主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到不浪费粮食。
2.读图可知,米饭的食材来自于水稻,水稻的种植属于种植业,因此米饭的食材来自于种植业。故答案为:A。
3.读图可知,该漫画的主题是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因此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与该主题相符,A项表达的是保护耕地,科技兴农,B项表达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项表达的是保护水资源。故答案为:C。
4.(2021·四川)读下表,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表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
比重 5.1% 12.7% 53.23% 28.97%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该地区草地面积最大,因此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021·宁夏) 春耕春播时间的早晚主要受热量的影响。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春耕春播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最晚 B.东北地区开始最早
C.塔里木盆地晚于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早于黄土高原
6.乙地的春耕春播时间明显晚于甲地,这是因为乙地(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C.距海较远 D.水源不足
【答案】5.D
6.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5.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读图,珠江三角洲地区春耕春播的开始时间最早,从2月下旬至3月周上旬就开始春耕春播,故A错误。东北地区春耕春播的时间最晚,一直到五5月中旬才开始,故B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春耕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华北平原的春耕春播时间大致为4月中下旬,因此,塔里木盆地春耕春播时间早于华北平原,故C错误。四川盆地的春耕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黄土高原的春耕春播时间大多数在4月中下旬,因此,四川盆地比黄土高原的春耕春播时间早,故D正确。故答案为: D。
6.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读图,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随着地市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青藏地区的春耕春过时间为4月中下旬;甲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乙地春耕春播时间大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因此,乙地的春耕春播时间明显晚于甲地,是因为乙地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气候低。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2021·河南)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下图是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产量随单产提高而增加 B.总产量基本保持不变
C.播种面积明显下降 D.播种面积不断上升
8.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7.A
8.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农业不仅能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特点有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北移,粮食产能向主产区和产粮大县集中,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主体分散,粮食生产结构趋同,粮食供给机制脆弱,粮食生产的供给价格弹性逐步递减等。
(2)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据图可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没有增加,但单产增加促使总产量增加,A正确。总产量增加,B错误。播种面积下降不明显,C错误。播种面积没有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A。
8.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该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单产,D正确。土地质量下降、人口增多、农业人口减少都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A、B、C错误。故答案为:D。
9.(2021·常州)秦岭一准河以南主要油料作物是( )
A.花生 B.大豆 C.油菜 D.水稻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两者都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AB错误;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属于秦岭—淮河以南,C正确;水稻不是油料作物,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10.(2021·常州)内蒙古牧区大量饲养的著名畜牧品种是( )
A.阿尔秦大尾羊 B.三河马、三河牛
C.细毛羊 D.藏绵羊
【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和藏绵羊,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的优良畜种是牦牛;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11.(2021八下·宛城期末)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以水田为主
B.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
C.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D.经济作物有甜菜、甘蔗、大豆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A、我国北方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A错误;
B、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B正确;
C、北方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错误
D、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有甜菜,大豆,水果有苹果等,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1·安丘模拟)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多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近几年来,光农民从国外和南方引种蔬菜品种,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寿光蔬菜大棚,多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甚至是国外和南方引种蔬菜品种得益于( )
A.便于保持温度恒定
B.反季节种植蔬菜
C.便于控制棚内湿度
D.蔬菜大棚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
13.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里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答案】12.D
13.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12.寿光大棚蔬菜多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甚至是一些国外、南方地区蔬菜,主要是大棚蔬菜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属于现代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故答案为:D。
13.结合题意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春季,太阳光照条件差,正午阳光射北墙,.在北墙悬挂镜面膜,可通过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正确。故答案为:B。
(2021·西城模拟) 二十四节气能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它起源于黄河流域,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下图为“小满节气(5月21日前后)中国不同地区农耕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二十四节气( )
①通过观察太阳周日运动得出 ②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得出
③反映南、北方地区气候差异 ④体现淮河以北自然环境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小满节气前后( )
A.黑、吉等地牧草生长茂盛 B.晋、陕等地即将收割小麦
C.新、川等地水稻开始插秧 D.粤、桂等地果树开花授粉
16.我国民间自古有小满 “祭三车”的习俗。“三车”指丝车、水车、油车。该习俗最初形成的地区应处于( )
A.长江中下游 B.黄河中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河下游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1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侯等方面变化的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故①②中,②正确、①错误。二十四节对于南北方都适用,二十四节并不能反映出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故③错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位于淮河以北地区,表现准河以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故④正确,D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5.小满节气(5月21日前后)前后,正值春末夏初,黑、吉等地此时是高粱出苗,去除杂草时间,排除答案A。陕西等地此时小麦饱满,准备收割,答案B符合。新、川等地此时是小麦收割时间,答案C排除。粤、桂等地果树授粉在春季,此时已经进入果树防虫时间,排除答案D。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江南一带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祭三车”最早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八下·道县期中)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A.甘蔗 B.甜菜 C.花生 D.油菜
18.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答案】17.A
18.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水稻,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广大地区;玉米,华北东北分布较多;棉花,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新疆的南疆;花生,主要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甘蔗,主要在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分布较多;甜菜,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茶叶,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
17.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A正确。甜菜是北方中温带经济作物、花生是北方暖温带经济作物,油菜是长江流域经济作物,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8.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9.(2021八下·黄骅期中)我国有各种各样的饮食文化。下列美食特色与我国农业分布或自然环境契合的是( )
A.刀削面、米线---南稻北麦 B.牛羊肉---内蒙古牧区独有
C.火锅---四川盆地气候寒冷 D.小鸡炖蘑菇---华北平原广阔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主要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陕西的刀削面闻名,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云南过桥米线著名,故A正确,牛羊肉不是内蒙古牧区独有的,火锅--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小鸡炖蘑菇--东北大小兴安岭有大量的野蘑菇,故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021·昆明模拟)读图,分析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对比匹配,得出的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 水资源丰富
D.南方水少地多,北方水多地少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的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选项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1.(2021·昆明模拟)读“中国局部地区温度带分布图”,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B.①②两地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C.②地作物的熟制是一年-熟至一年两熟
D.①地作物的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①②两地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A错误。①②两地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大豆和花生,B错误。②地东北地区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C错误。①地作物的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021·张店模拟)稻谷是指未去稻壳的大米。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间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请结合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对我国稻谷结余最多的两大区域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有面积广大的平原
C.气候雨热同期 D.我国主要河流流经
23.对山东省稻谷缺口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狭小 B.气候冷湿
C.畜牧业为主 D.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答案】22.A
23.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现阶段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客观上具备诸多有利因素。我们需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一是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二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潜力。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四是大力倡导节约粮食。
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人口稠密,故A叙述错误;我国稻谷结余最多的两大区域都有面积广大的平原即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雨热同期,有我国主要河流流经,故BCD叙述正确。故答案为:A。
23.山东省位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稻谷产量小。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4.(2021·平阴模拟)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下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较小
C.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题
25.(2021八上·成武期末)"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 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图中①为 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主要种植 ,北方地区主要种植 。
(3)图中A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而B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填"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或"纬度因素")。
(4)"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
A.青藏高原面积广大,大力发展林业
B.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适宜种植水稻
C.新疆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
D.东北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火龙果
【答案】(1)400(毫米);种植(业);畜牧(业);青海(牧区)
(2)水稻;小麦
(3)纬度因素
(4)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农业地区的东西分布差异明显,大致以图中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好,以种植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差,以畜牧业为主,图中①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牧区。
(2)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3)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B地区是位于热带的海南岛,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所以两地农作物熟制出现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B错误;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可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C正确;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东北平原种植,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3)从作物熟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与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4)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26.(2021八上·广汉期末)读我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流域。珠江三角洲地区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该区域的作物种植可达一年 熟。
(2)山东鲁花集团生产的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____。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地区
C.东北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3)影响我国糖料作物南北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是___。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热量
【答案】(1)长江;甘蔗;三
(2)B
(3)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油料作物中,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珠江三角洲的糖料作物是甘蔗,作物种植可一年三熟。(2)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华北平原)相对集中。故答案为:B。(3)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差异造成的。故答案为:D。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要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7.(2021八上·颍州期末)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是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图二是当地气温变化与降水量柱状图。
(1)图中耕地类型主要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2)图中①、②、③处将安排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粮食种植应安排在 处;蔬菜、畜禽业应安排在 处;果树种植应安排在 处。
(3)图中甲处过度开垦容易造成 等不良后果,当地欲对甲地进行整治,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种植热带水果 B、修建梯田,种植粮食作物
C、种植茶树和亚热带水果 D、种植牧草养殖山羊
【答案】(1)水田;水稻
(2)②;③;①
(3)水土流失;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分析该气候类型可知,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已知为我国东部地区,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东区,故图中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图中①、②、③处将安排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粮食种植应安排在②处,地形平坦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畜禽业应安排在③处,该处离城镇较近,消费市场广阔;果树种植应安排在①处,处于缓坡适宜种植果树。
(3)图中甲处位于陡坡,如果过度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当地欲对甲地进行整治,可种植茶树和亚热带水果,以保持水土。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