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论 逆 境
培根
安化县马路中学:马中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培根;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能够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能作简单分析。 2、体会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习课文对比喻的运用。 3、引导学生用平常心看待逆境,知难而进,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弗兰西斯·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散文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著作有《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作者简介
培根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 《新大西岛》等。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
议论文相关知识 1·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
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
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
论据和论证。 2·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
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3·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
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可分为: ①.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
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如:名言、警句、
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4·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
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
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
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
明论点。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
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论证方式: 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羡慕 逆境 模仿
瓦罐 汲取 焚烧
xiàn
nì
mó
guàn
jí
fé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节制:
汲取:
汲:
限制或控制 。
吸取。
从下往上打水。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3、本文体裁是什么?
论说文(议论文)
4、在一篇论说文中,怎样寻找论点?
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也有的在文章的中间位置。在语言表达上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5、本文的论点在什么位置?是哪一句?如果用自己的语言应该如何表达?
在文章的开头;“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只有战胜逆境才能成功。
6、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什么?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本文的论证过程是怎样?运用了哪些论证
方法?
论证过程:本文强调了逆境对人的锻炼作用。
首先引用名言,提出论点:“幸运固然令人羡慕,
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并用赫克里
斯的事例加以佐证。接着又指出,逆境可以
锻炼人的美德——坚忍。最后用名贵的香料
在烈火中焚烧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来比喻论证。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
合作探究一:
1.文中作者把“人的美德”比作“名贵的香料”,那么比成“烈火的焚烧”的是什么?
作者把“逆境的磨炼”比作“烈火的焚烧”。
在结构上,可以起引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和观点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以证明“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的观点。
2.作者引用塞涅卡的两句名言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作者认为逆境对人生来说,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逆境对于人生来说,最大的作用是显现和磨炼人的美德。
4.本文就论证方式而言,可谓多种多样。请你指出其中至少三种论证方式。
文章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二:
1·重点语句赏析。
①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
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赏析:暗淡的背景与逆境有关,而明丽的背景,
则与顺境有关。明丽的花朵也就是人的精神品质,
只可能为暗淡的逆境所反衬,而用明丽的顺境衬
托暗淡的花朵(精神)是不可取的。
②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
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这个比喻相当别致。把看不见的品德形象化,一般是通过视觉,让它看得见,但是在这里,却通过嗅觉,让它闻得着。
2·我的感悟:
本文谈论了对逆境的看法,说理透彻,发人
深省。告诉我们:逆境并不可怕,只要坚韧不拔
地去奋斗,将会战胜逆境走向成功。
开动脑筋
本文有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请找出有关句子,分别以《黄河化险》《闲话章太炎》中的事例给予说明。
1·“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黄河化险》中的化险为夷,即渡黄河岔两次失败,七个旅的敌兵已追到眼皮底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又转危为安;关键在于人们没有绝望,尤其是领袖人物没有表示出丝毫的绝望。
2·“最美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黄河化险》中毛泽东的大智大勇、军事略、乐观自信、意志力;周恩来的沉着、自制力、机敏、细心、善于化解矛盾;任弼时的责任心、敢提意见;李银桥的机灵、毅力;全体首长、战士的纪律性、牺牲精神都在这次化险为夷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3.“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
散发出最浓郁的香味”:
《闲话章太炎》中被囚禁的章太炎,其品性美德
尤为彰显,如酒醉怒骂袁世凯、大哭“袁奴滚走”、
绝食抗袁等彻底地不妥协地公开反对袁世凯;又
如纵酒骂袁以致误车,谈兴正浓以致结束绝食等
任情率性的个性。还有鲁迅提到的“七被追捕,三
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等。
4·“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亮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
以上事例都可以说明。
以小组为单位,对喜欢的语句作批注,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示: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去分析品味。
合作分析三:
自主测评(造词填空 )
1·一帆风顺固然令人 ,但逆水行舟则更令
人 。
2·《圣经》之《旧约》把顺境看成神的 ,
而《新约》则把逆境看成神的 。
3·一切幸福并非没有 ,而一切逆境也绝非
没有 。
羡慕
钦佩
恩眷
赐福
烦恼
希望
知识拓展:你还知道培根有哪些名言吗?
1、知识就是力量。 2、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3、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4、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5、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
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6、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7、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8、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9、人们的举止应当像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
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10、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11、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
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