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1.4
尝试科学探究
沪粤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同学们常用的手表、闹钟等有没有不准的情况发生?
虽然现在有各种钟表,但是人类最早的钟表是利用机械装置做成的。最典型的时钟就是摆钟。
新知讲解
一、探究摆的奥秘
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哇,真厉害!怎么拧几下走时就准了?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探究。
结合所说的“摆钟”的课例,我们来探究“摆”的奥秘。
现象1:只有摆锤摆动时摆钟的指针才会走动!
现象2: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拧螺母改变了摆锤摆动的快慢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摆锤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二)猜想与假设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与摆的长短有关
与摆角的大小有关
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注意:计划应针对探究目的进行,实验应注意选择器材。
对摆钟进行简化,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个小球代替钟摆,根据提出的几个可能的假设进行实验设计。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想探究一个变量,必须控制其他的变量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简化法
控制变量法
小球代替摆锤
细线代替钟摆
铁架台代替钟摆架
铁架台
细线
小球
铁架台
细线
小球
刻度尺
1、实验器材:
铁架台、细线、小球、刻度尺
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时间测量问题。可有两种方法:一是测量单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直接测量);另一个是测量单摆在摆动同样多的次数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间接测量)。哪一种方法好?
如果采用直接测量的误差比较大,而间接测量的误差较小,一般采用间接测量。
2、实验步骤:
铝球
铜球
(1)探究摆球的轻重是否与摆动快慢有关。
使用两个摆装置,用同一长度的两条线分别挂上铝球和铜球,比较它们各自摆动10次、20次所用的时间(同样线长,不同小球)
。
摆线短
摆线长
(2)探究摆动快慢是否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使用两个摆装置,用两段不同长短的细线挂相同轻重小球,比较摆摆动10次、20次所用时间。(同一小球,不同线长)
摆角小
摆角大
(3)验证摆动快慢是否与摆角的大小有关。
使用两个摆装置,用两段相同长短的细线挂相同轻重小球,改变摆角的大小,比较摆摆动10次、20次所用时间。(同一小球,不同线长)
1、探究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是否有关
铝球
铜球
20
10
时间/t
摆动次数
小球种类
9
9
18
18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160
80
20
10
时间/t
摆动次数
摆线长/c
m
18
25
36
50
2、探究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短的是否有关
60
30
20
10
时间/t
摆动次数
摆动角度
结论:悬线长度和摆球的轻重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无关;
3、探究摆动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是否有关
9
9
18
18
(五)分析与论证:
铝球
铜球
20
10
时间/t
摆动次数
小球种类
结论:悬线长度和摆角的大小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无关;
9
9
18
18
结论:摆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轻重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起越慢。
160
80
20
10
时间/t
摆动次数
摆线长/c
m
18
25
36
50
60
30
20
10
时间/t
摆动次数
摆动角度
结论:悬线长度和摆球的轻重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无关;
9
9
18
18
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摆角的大小无关;
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长短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起越慢。
结论
探究过程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评估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
(2)实验的结论与生活经验和实实是否符合;
(3)那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
(4)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
(六)评估
(七)交流与合作:
1、以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交流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2、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评估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交流与合作
三、各探究要素的说明
(1)提出问题:通过生活实例、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发现并提出要研究的课题。
(2)猜想与假设:针对提出的问题,利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集体思考、相互讨论等方式去猜测问题的可能的原因和答案或提出科学假说。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去设计整个的验证过程,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制订的方案去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观察与记录;也可以搜集日常生活中有关实例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检验猜想与假设的正确与否准备充分的事实材料。
(5)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及有关实例,检验猜想与假设的正确与否,或对大量的实例证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最后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
(6)评估:对上述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找到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探究提供经验。
(7)交流与合作:相互交流,以便能取长补短,改进探究的成果。
课堂练习
1、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如何判断它们的生熟呢?小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发现生鸡蛋很快停下,熟鸡蛋转一会才停,小明的操作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C
2、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B
3、以下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排序正确的是( )
A.观察-------提出疑问-------形成猜想-------证实猜想
B.提出疑问-------观察-------
形成猜想-------
证实猜想
C.形成猜想-------提出疑问
-------观察-------证实猜想
D.观察
-------形成猜想-------提出疑问
-------证实猜想
A
4.小丽在中国科技馆“会发电的衣服”的展台区,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用脚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发电纤维抖动,LED灯被点亮;增大踩动踏板的速度,发现被点亮的LED灯的数目增多。请你根据小丽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她所探究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光小灯的数量与踩动踏板的速度是否有关
5、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_______________、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分析与论证
提出问题
6、在探究材料硬度的过程中,小丽等同学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将被测材料置于一个空心竖直管的底部,从管的顶部由静止释放一钢钉,钢钉作用在该材料上,就会产生一个小小的凹痕,从凹痕的大小和深度,就可以判断材料的硬度并排序。
(2)探究过程中,在几种样品上留下的凹痕大小如图乙所示,则这几种样品由软到硬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用钢钉分别撞击不同材料时,它下落的高度____________
(填“保持不变”、“每次应该不同”或“相同或不同都可以”)。
肥皂、奶糖、硬纸、塑料
保持不变
课堂总结
提出问题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1.4
尝试科学探究
课堂练习
1.人民币一元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光泽,小岑同学就想:硬币中可能含有铜。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2.小星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只不同品牌的乒乓球,为了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他们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 )
A.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3.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需要多长时间,由于脉搏跳动速度较快,一次跳动的时间难以直接测量,于是他打算“先测出自己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计算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七个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______,进行实验、______,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小明发现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花生油往出倒时下流速度非常慢,猜想液体的粘性大小与温度可能有关。于是将放在三个不同温度环境下的花生油同时滴入三个规格相同、倾斜度相同的试管口使其自然流入试管底部,并在下表中记录油滴流入试管底部所用时间:
油的温度/℃
8
15
27
油滴流入试管底部所用时间/s
12
9
7
(1)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明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反映液体粘性的大小。
(2)实验中小明没有将试管竖直放置,而是采用倾斜一定角度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红发现小明的实验方案有缺陷,他应控制油滴的_________不变。
(4)完善方案后,小明在妈妈的帮助下又用蜂蜜等几种不同液体做了相同的实验,得出类似的现象和数据,根据他探究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是:________。
6.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体验“模拟引力”之后,进一步思考: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B: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
猜想C:与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探究;用一根细绳子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实验中,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做几次实验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小球的质量(g)
运动的快慢
绳子的长度(cm)
绳子的拉力
1
15
慢
10
很小
2
20
慢
10
小
3
20
快
10
大
4
20
快
15
很大
(1)实验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不计空气阻力)。
(2)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做圆周运动,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若绳子断了,小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
(3)分析对比实验次数1、2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________(A/B/C);分析对比实验次数2、3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7.“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
编号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
0°
15°
30°
45°
①
18厘米×26厘米
打印纸
6.5
15.8
15.0
8.9
②
18厘米×13厘米
打印纸
6.4
15.8
15.1
8.8
③
18厘米×26厘米
旧报纸
5.6
14.2
13.2
7.6
(1)结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______;
(2)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如何设置发射角度进行进一步实验?______;
(3)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表二。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甲、s乙、s丙,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______。
表二:三架纸飞机实验要求
纸飞机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发射角度
甲
18厘米×13厘米
打印纸
15°
乙
18厘米×13厘米
旧报纸
30°
丙
18厘米×13厘米
旧报纸
15°
8.小明为了研究弹簧枪能射多远(水平射程),准备了一把可调节弹簧压缩量的弹簧枪和三种大小一样、质量不同的弹珠,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簧压缩量有关;
猜想二: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质量有关;
猜想三:弹珠水平射程与发射点距离地面高度有关。
小明先后调整弹簧的压缩量和发射点距离地面的高度,选用不同质量的弹珠,分别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弹珠均水平射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弹簧压缩量
弹珠质量
发射点离地面高度
水平射程
1
2
2
0.45
1.34
2
4
2
0.45
2.68
3
6
2
0.45
4.02
4
4
4
0.45
1.90
5
4
6
0.45
0.50
6
4
4
1.00
2.84
7
4
4
1.50
3.84
(1)比较实验序号1、2、3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弹簧压缩量越大,水平射程越______。
(2)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二,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
(3)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发射点离地面越高,水平射程越远。
9.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金属螺母,做成一个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相等。
小明猜想:螺母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螺母质量有关。
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小明想探究螺母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的定量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______;
(2)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______;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______。
10.小明用涤纶抹布擦桌上的水很难擦干,换用棉抹布很快就擦下了。他想知道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的关系,于是他在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再将三块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布分别放入一个烧杯中让水浸透,最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观察到的现象如右表。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1)三个烧杯中应倒入___________相同的水;他应通过观察和比较___________,判断不同布料的吸水能力;
(2)炎热的夏天,人的皮肤由于出汗,会觉得很不舒服,为了能更好的排汗,应尽量采用___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11.如图所示是在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什么关。他猜想可能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块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得出下表的实验数据:
测量值次数
铁块的质量/g
细绳长度/cm
30个周期/s
周期/s
1
10
50
42.0
1.4
2
10
80
54.0
1.8
3
20
50
42.0
1.4
4
20
80
54.0
1.8
(1)若直接测出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与测30个来回的时间计算周期相比,测得的周期误差较_______
;(填“大”或“小”)
(2)在第_______次实验中,小明控制了_____不变,改变了_______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围绕目的回答结论)
(4)第1、2两次实验数据对比,已经可以得出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长,可是小明还进行了第3、4两次实验,第5、6两次,…你觉得小明得到为了得到实验结论,这样做是更科学还是多余的?请说出你的判断及理由:__________;
(5)课本上要求我们制作周期为1s的摆,根据你的实验结果,摆的长度大约是_____
。
A.25cm
B.50cm
C.75cm
12.物理实践活动小组同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把预先制作好的降落伞(降落伞的其它条件相同)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中相关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降落伞的伞绳长/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伞面面积/m2
降落伞的总质量/g
降落伞释放的高度/m
降落伞滞留的时间/s
1
1
圆形
0.5
20
3
3.67
2
1
圆形
1
20
3
5.82
3
1
圆形
1
30
3
4.91
4
1
正方形
1
20
3
5.81
5
1.5
正方形
1
20
3
5.83
6
1.5
正方形
1
20
6
9.24
(1)活动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1和2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能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3)对比分析2和4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主要运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
13.请阅读《斜抛运动》并回答题。
斜抛运动
小明在打篮球时远投三分总是沾不到篮筐(如图甲)。他想怎样才能将篮球投得更远呢?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篮球被投出后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他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做实验,保持容器水平,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用开关控制水喷出的速度。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
C点。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抛射角一定时,当物体抛出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
根据上面的探究结果,小明决定进行加强力量锻炼,使篮球出手时的速度增大。改进后,小明能把篮球投得更远了,三分投篮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并且很高兴的把这个探究方法分享给了其他同学,小亮听了之后说:“我平时打篮球时,发现还有其它因素影响投篮远近”。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究历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问题的因变量是
_____________
(2)你觉得影响投篮远近的因素还有哪些?(写出一个即可)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以用小明的器材,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器材。
(______)
答案
1.B
解析:
小岑同学对于硬币的材质还处于自我猜想的阶段,并没有提出问题和进一步探索,因此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
故选B。
2.A
解析:
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除乒乓球不同外,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所以应该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
小明打算这样做,是他根据所要做的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属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环节。
故选C。
4.制订计划
收集证据
解析:
[1][2]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5.油滴流入试管底部所用时间
减慢油滴的流动速度,便于观察和记录
质量
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其粘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析:
(1)[1]由题可知,通过油滴流入试管底部所用时间比较液体粘性的大小,用了转换法。
(2)[2]若将试管竖直放置,则试管中蜂蜜会由于重力下降速度很快,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采用倾斜一定角度放置,减慢油滴的流动速度,便于观察和记录。
(3)[3]因为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控制无关变量,即应控制油滴的质量不变。
(4)[4]由表格可知,温度越高,油滴流入试管底部所用时间越短,粘性越弱,所以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其粘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重力
支持力
运动状态
不能
A
在小球质量与绳子长度相同时,绳子拉力大小与小球运动快慢有关
解析:
(1)[1][2]由题意知,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3]绳子拉力使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4]若绳子断了,小球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
(3)[5]1、2的数据,运动快慢和绳子的长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感受到绳子的拉力不同,说明绳子的拉力大小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则可以验证猜想A。
[6]由2、3两组数据,小球的质量和绳子的长度相同,小球的运动快慢不同,运动快越快,绳子拉力越大,可得在小球的质量、绳子的长度大小一定时,小球运动越快,绳子的拉力就约大。
7.在发射角度为0~45°之间,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随发射角的增大是先增大后减小
在0~30°的发射角度范围内增加更多发射角度的实验组别
s甲>s丙>s乙
解析:
(1)[1]由表一中编号①或②或③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相同纸张大小的相同材料的纸飞机,在发射角度为0~45°之间,随着发射角度的增大,纸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是先增大后减小。
(2)[2]由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发射角度在0~15°之间时,纸飞机飞行距离逐渐增大,在15~30°时飞行距离又逐渐减小,但通过数据又不能确定15°的发射角度是不是纸飞机的最大飞行距离的角度,因此应在0~30°的发射角度范围内增加更多发射角度的实验组别来进一步实验。
(3)[3]分析表一中①、③两次数据可以看出,相同纸张大小的不同材料的纸飞机,以相同角度发射时,打印纸制作的纸飞机飞行的距离大于旧报纸制作的纸飞机,据此可知,甲的飞行距离大于丙;而大小、材料相同的纸飞机,其飞行距离从15°~30°时,飞行距离逐渐变小,所以丙的飞行距离大于乙,综上所述,甲、乙、丙三架飞机的飞行距离大小关系是s甲>s丙>s乙。
8.一
远
2、4、5
弹珠质量越大,水平射程越小
4、6、7
三
解析:
(1)[1][2]比较实验序号1、2、3三次实验数据知,弹簧枪离地面高度相同、弹珠质量相同,弹簧压缩量不同,且弹簧压缩量越大,水平射程越大,故可以验证猜想一,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弹簧压缩量越大,水平射程越远。
(2)[3][4]要验证猜想二,即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质量m的关系,需要控制弹簧压缩量、弹簧枪离地面高度相同,改变弹珠质量,实验2、4、5符合题意,由2、4、5实验数据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弹珠质量越大,水平射程越小。
(3)[5][6]要探究弹珠水平射程与发射点离地面的关系,即验证猜想三,需要控制弹簧压缩量、弹珠质量相同,改变弹簧枪离地面高度,实验4、6、7符合题意,由4、6、7实验数据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发射点离地面越高,水平射程越大。
9.秒表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
[1]由于需要测量往返摆动的时间,故还需秒表。
[2]先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住,下端系一个金属螺母,制成摆长为L的单摆,让摆在竖直平面内做往返摆动,记下单摆摆动30个
的时间,计算出往返一次摆动的时间;改变摆长,多次实验,记录摆长和时间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需要记录摆长,和每一次对应的往返一次的时间及周期,故如下表:
实验次数
摆长L
/cm
往返一次的周期T/s
1
2
3
10.质量
杯中所剩水量(布块所含水量)
棉
解析:
(1)[1][2]此实验的变量为布料的种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在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中需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自的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取出,观察和比较烧杯的水的剩余量(布块所含水量),判断不同布料的吸水能力。
(2)[3]由表格信息可知,棉布的吸水能力最强,炎热的夏天,人的皮肤由于出汗,会觉得很不舒服,为了能更好的排汗,应尽量采用棉类的布料制作夏装。
11.大
1、2
铁块质量
细绳长度
其它条件相同时,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
科学的,为避兔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A
解析:
(1)[1]直接测出一个周期,测得的周期误差较大。测30个来回的时间计算周期是采用累积法可减小误差。
(2)[2][3][4]1、2次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采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
(3)[5]由表中2、4实验数据可知小铁块的质量不同,摆线的长度相同,摆的周期相同,由此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
(4)[6]为避兔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应多次实验,第1、2两次实验数据对比,已经可以得出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长,可是小明还进行了第3、4两次实验,第5、6两次,为了得到实验结论,这样做是科学的。
(5)[7]由表中1、2次实验数据可知,铁块质量相等,摆线长度不同,摆线长度越长摆的周期越大,具体分析表中数据可大致得到
摆的周期之比约等于摆长之比的算术平方根,所以制作周期为1s的摆有
L≈25.5cm
摆的长度大约是25厘米,选A。
12.刻度尺、
秒表和天平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伞面面积的关系
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面积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形状的关系
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控制变量法
解析:
(1)[1][2]由表格中数据知,实验中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时间的工具以及测量质量的工具,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和天平。
(2)[3][4]实验数据1、2:保持不变的因素有: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总重、降落伞释放高度;降落伞的面积不同,引起降落伞滞留时间不同,而是降落伞的面积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由此可知: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面积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3)[5][6]对比分析2和4两次实验,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降落伞的形状不同,故探究的问题是: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形状的关系,考虑到误差因素,能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形状无关。
(4)[7]本实验主要运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3.抛出速度
抛出距离
见解析
解析:
(1)[1][2]小明在实验时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用开关控制水喷出的速度(即抛出速度)不同,比较水喷出后的落点(即抛出距离)有什么不同。最终小明得出如下结论:在抛射角一定时,当物体抛出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所以小明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抛出速度,探究问题的因变量是抛出距离。
(2)[3]投篮的远近可能与抛射角有关。让喷水嘴的喷水速度不变(即抛出速度),改变喷水嘴喷水的方向(即抛射角),做三次实验:第一次让水的抛射角较小,记录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落点;第二次,让水的抛射角较大,记录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落点;第三次,让水的抛射角最大,记录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落点。
试卷第6页,总7页
试卷第7页,总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