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自己探索出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会计算正方形周长。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正方形周长。
难点:建立及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钉子板、橡皮筋。
学具:画有间隔1厘米距离点的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说说下面算式的含义:
2×4 3×4 5×4
3.在带点的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二、学习新课
1.学习周长的含义。
(1)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如下图那样的三角形。(学习例1)
要求学生们拿出直尺,量一量你在纸上画的三角形每条边各长多少厘米?(学生动手操作,量的结果不同)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量一量钉子板上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在他测量时,大家想一想你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总和是多少厘米?(学生分别报出自己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三条边长度的总和是多少厘米)
师说:黑板上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总和是多少厘米?(12厘米)
(2)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一个正方形。让同学们把自己画的正方形放在桌上,通过巡视,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正方形大小不同。
师说:同学们画的正方形虽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请同学们将自己围的正方形的边长量一量、看它长多少厘米?然后想一想你围成的这个正方形四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
(3)出示例2:
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自己测量的结果。老师有选择的板书。
(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4厘米。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8厘米。正方形边长为3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12厘米。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20厘米)
师说:刚才,我们不仅量出三角形,正方形每边的长度,而且还算出了三角形三条边长度总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通过刚才的测量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概括总结周长的含义:
师边指黑板边说: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如,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总和就是三角形的周长。提问: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呢?(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就是正方形的周长)把课题补充完整:“正方形周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周长,也知道了什么是正方形周长,应该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呢?就是下面要学习的内容。
3.学习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出示例3: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求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求正方形四条边长度总和应该怎样算?请同学们算一算。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板演。
2+2+2+2=8(厘米)
2×4=8(厘米)
让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请第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求它们的周长,就是求四条边长度的总和,所以用2+2+2+2)
请第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为每边长2厘米,共有4个2厘米,所以用2×4)
师说: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对,但大家想一想,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二个同学那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呢? (求4个2连加,根据乘法意义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师说:所以今后求正方形周长时,我们就用乘法计算。((老师指着前面的板书,让同学们进行计算)
1×4=4(厘米) 2×4=8(厘米)
3×4=12(厘米) 5×4=20(厘米)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求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今后求正方形周长,我们就可以用“边长×4”进行计算。(板书:边长×4)
三、巩固反馈
1.巩固周长的概念。
量一量下边三角形每条边的长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算法练习: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变式练习:
(1)一个正方形水池边长12米,沿着池边走2圈,一共走了多少米?
(2)国庆节同学们摆了两个正方形花坛。第一个花坛边长4米,比第二个花坛少2米。第二个花坛周长是多少米?
4.提高性练习:
(1)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米,边长是多少米?
(2)边长是2米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小资料[趣味题]有5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小硬纸板,摆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周长最长?长多少?摆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周长最短?是多少厘米?
(提示:图形可以有不同摆法。图 1周长最长,是 20厘米。图 2周长最短,是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