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十课
辽
辽、西夏、金的统治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耶律阿保机
辽
辽、西夏、金的统治
政治制度
①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契丹人出游
西夏
辽、西夏、金的统治
政权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李元昊
西夏
辽、西夏、金的统治
政治制度: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金的建立与发展
辽、西夏、金的统治
建立政权: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金太祖阿骨打
金的建立与发展
辽、西夏、金的统治
金灭辽及北宋: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金的建立与发展
辽、西夏、金的统治
猛安谋克制度:
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金的建立与发展
辽、西夏、金的统治
金的兴衰:
①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②金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蒙古崛起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建国: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
蒙古崛起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成就:
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蒙古
1227年灭西夏
1218年
灭西辽
1215年占领金
黄河以北地区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建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地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统一
(1)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2)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兵败被俘,写下《过零丁洋》,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文天祥严词拒绝,从容就义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206
1227
1234
1260
1271
1276
1279
元朝
统一
南宋灭亡
(文天祥抗元)
元朝
建立
忽必烈继承汗位
蒙古
灭金
蒙古灭西夏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代中书省和印章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被称为“行省制度”。
行中书省官印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机构,管理吐蕃地区。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5)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元朝的民族关系
蒙古族的形成: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回族的形成: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四等人制”
元朝的民族关系
目的: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
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第三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和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四等人制”
元朝的民族关系
影响:
1、加强了各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
3、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元朝统治。
【史料研读】
元朝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 元朝其最特别的,乃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更设行省。在历代,行省总是有事时设置,事定则废的。独至元朝而成为常设之官。这即是异族入居中国,不求行政的绵密,但求便于统驭镇压的缘故。
——吕思勉《中国通史》
【史料研读】
元朝的民族关系
材料二 (元代行省制度)与传统汉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并未在其制度化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反,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元朝行省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而主要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
——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史料研读】
元朝的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该制推行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统治者为此所采取的举措。
【史料研读】
元朝的民族关系
【答案】
(1)特点:行省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五级行政管理体制),是常设行政机构;原因:蒙古人以异族统治中国,方便镇压人民反抗的缘故。
(2)观点:元代行省制度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举措: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行省官员要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
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
解析:选A。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2.“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解析:选B。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3.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霸局面,完成统一;隋朝结束了两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元朝结束了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故选B项。
4.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
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D.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解析:选C。元朝采取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元朝赋予地方一定权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起初是指临时的中央派出机构,后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朝廷“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寄于行省”,这说明元朝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故C项正确;元朝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权力,与君权强化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5.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
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
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解析:选C。材料中“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表明行省权力大,材料中“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论政方式”说明行省权力分散,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