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与下列哪个朝代有关……………………………………………( )
A.夏
B.商
C.周
D.秦
2.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禅让制
④世袭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5.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统治的残暴
B.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C.建立了“张楚”政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D.经过了充分的组织和发动工作
7.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汉初经济贫困
B.刘邦出身于平民之家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刘邦的远见卓识
8.贾谊在《治家策》中写道:“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刺史制度
9.汉武帝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的大一统措施……………………………………………………………………………………………(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C.大力反击匈奴
D.统一货币、度量衡
10.刘秀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惩处贪官污吏
③合并郡县
④禁止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毛泽东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大泽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却彰显了它巨大的历史作用。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
C.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农民起来反抗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12.“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 )
A.改革币制,盐铁官营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强化监察制度
13.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族的入侵
②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③农民起义的爆发
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B.加强了西汉对西域的经营
C.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管辖
D.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15.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甘英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16.如果古代有微信,张骞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出使西域的经历后,以下评价错误的是…………………………………………………………………………………………( )
A.“中原的丝绸、水稻、漆器以后能传到西域了”
B.“中原地区的人们今后可以吃到从西域传入的葡萄、核桃、石榴”
C.“了不起!你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世界因你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7.右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 )
A.我国当时造纸技术臻于成熟
B.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
C.当时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
D.纸在当时已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8.右图是建于河南南阳的张仲景“医圣祠”,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 )
A.他是中国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编写了《伤寒杂病论》
B.他发明了“麻沸散”,在世界上首开麻醉手术之先河
C.他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D.他曾任长沙太守,清正廉洁
19.右图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据此得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 )
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
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
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
20.青岛崂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上面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如崂山太清宫、上清宫等。那么对于与之相关的宗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东汉时期
B.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C.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D.东汉末年广受下层民众信奉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1.(18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颁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三: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材料二中“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3)材料三中图1、图2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这两项措施对秦朝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1)根据上述材料,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23.(14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为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行郡县制的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指的是什么诏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诏令的影响。(4分)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采纳?(4分)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分)
24.(10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诗词析史】
材料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1)材料一指的是哪部著作?这部著作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分)
【材料悟史】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材料三: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汉书·景帝纪》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孟子的治国观点和汉初统治者推行的统治政策分别是什么?以史为鉴,请你为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提出建议。(6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材料二:纵横山水,行走天下。开往秋天的丝绸之路专列带你走遍大西部的古城遗迹,助你梦想成真,让你大快朵颐地享受美好的旅行套餐。认识中国古老的艺术,体味最浓郁的民族风情,从这趟列车开始……
材料三:古罗马的帝王/古楼兰的姑娘/还有古印度和阿拉伯的许多地方/你们身上华丽精美的丝绸衣裳/都是源自我们古老的东方/我们的商队历尽艰难险阻/日出日落风雨兼程/硬是全线贯通了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思想文明/在这条路上碰撞融合/相得益彰
(1)张骞生活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材料一为什么说他“始开西域之迹”?(6分)
(2)材料二是某旅游公司打出的广告,请你为此丝绸之旅设计一句广告词。(要求:简洁,有吸引力)如果你是这个公司的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此行的路线。(4分)
(3)材料三是一首歌颂丝绸之路的歌。结合所学知识及这首诗歌,说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2分)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D 6.D 7.A 8.C 9.D
10.A 11.A 12.B 13.C 14.A 15.C 16.D 17.B
18.A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1)重农抑商;确立县制。
(2)公元前221年。(2分)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分)
(3)图1反映了统一货币;图2反映了统一文字。(4分)
影响: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分)
22.(1)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2)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3.(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推恩令”。(2分) 基本解除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2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分)
(4)均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4.(1)《史记》。(2分)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分)
(2)孟子的治国观点:实行“仁政”;汉初统治政策:休养生息的政策。(4分) 建议:要关注民生,以民为本。(2分)(言之有理即可)
25.(1)汉武帝时期。(2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4分)
(2)走丝绸之路,寻中西文明融合之旅(或:丝绸之路,中西交流之路)。(2分) 从长安(今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和西亚,再到欧洲。(2分)
(3)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