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提升训练练习 2021—2022学年沪粤版九年级上学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提升训练练习 2021—2022学年沪粤版九年级上学期(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9 23: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提升练习
题型一:概念理解题
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个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后相比( )
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甲吊车的电动车做的总功较多
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题型二:竖放滑轮典型计算题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200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匀速上升10m,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F为 N,拉力F做功为 J
某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用滑轮组合桶组成的装置将水泥从地面上匀速运至楼上,如图所示,若水泥重为G0,桶重G1,动滑轮重G2,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则工人师傅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 )
如图所示,分别利用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使它们均升高0.2m,测得A、B所受重力为GA=4.5N、GB=9N,甲滑轮组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A=2N,则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则乙滑轮组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 N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00N的物体,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50N,不计绳重及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如果人的体重为550N,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过程中(绳始终未断裂),使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为 N。
第八题图
题型三:横放滑轮典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用F=50N的力通过滑轮组水平拉重力为80N的物体,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在这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40J,已知物体受到的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60N,则物体运动的距离为
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忽略绳子和动滑轮的重力)
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20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300N 80%
30N 75%
30N 62.5%
20N 75%
题型四:斜面机械效率典型计算题
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斜面的底部移动到顶部,设物体沿斜面移动的距离为S,高为h,拉力为F,物体受到斜面摩擦力f,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如图所示,工人用160N的拉力F将重为300N的木箱在10s内匀速拉长到3m,高1m的斜面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拉力F做的功的功率是16W
克服木箱重力做的功是9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2.5%
若只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斜面的机械效率不变
提升训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由于总功多少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小,即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其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所做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所有它的机械效率越大,故B正确。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所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越大,额外功所占总功的比值越小,不是做的额外功越少,所以C错误;使用滑轮组做功越快,说明功率越大,但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关系,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因为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所以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同,由
η=(W有/W额外)×100%,改装后的机械效率高可知,改进后有用功所占总共的比例增加,即总功减小或额外功减小,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机械效率高,说明有用功在总功所占的比例大,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所做的有用功是想等的,有用功相等时,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越少,所以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有用功相同等时,机械效率越高,总功越少,所以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故选B
4.答案:500,;5000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绳子股数n=5,根据S=nh可知:h=1/5×s=1/5×10m=2m,有用功
W有=G物h=2000N×2m=4000J;由η=(W有/W总)可得:总功=W有/η=4000J/80%=5000J
由W=Fs可知,拉力F=W总/s=5000J/10m=500N
5.答案:AD
解析:从图可知,绳子股数n=3,承担水泥、水桶和滑轮总重,不计绳重及摩擦时,工人师傅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G0+G1+G2)/3,A正确;提升水泥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即
W有=G0h,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所做的功为总功,即W总=3Fh,则机械效率η=(W有/W额外)=G0/3η,D正确。
6.答案:75%;4
解析:从图可知,绳子股数n=3,W有=GAh=4.5N×0.2=0.9J,拉力自由端移动距离s=3h=3×0.2m=0.6m,总功:W总A=FA s=2N×0.6m=1.2J,甲滑轮组机械效率:η=W有A/W总A×100%=75%
由题可知,ηA=ηB=75%,而ηB=W有B/W总B×100%=GB/3FB,所以FB等于4N。
7.答案:80%;1000
解析:从图可知,s=2h,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G物/2F =400N/2×250N
×100%=80%;在不计摩擦与绳重时,F=1/2(G物+G动),即250N=1/2(400N+G动),解得:
G动=100N,因为人站在地面上施加的最大拉力不可能大于自身重力,所以最大拉力F最大=550N,
即550N=1/2(G最大+100N),最大重物G最大=1000N。
8.答案:0.4;60%
解析: 由W = Fs可得,绳端移动的距离:W=Fs可得,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绳=W总/F=40J/50N=0.8m;由图可知,n=2,则物体运动的距离:S物= 1/2S绳=1/2×0.8m=0.4m
克服摩擦力做的有用功: W有=fs物=60NX0.4m=24J,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24J/40J×100%=60%
9.答案:B
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A处绳子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知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从而计算出A处的拉力F=30N;由图可知绳子股数n=2,
则S=2S物,由η=(W有/W总)×100%=fS物/FS=75%
10.答案:B
解析: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为W有=Gh;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100%=Gh/FS
11.答案:C
解析:
A.拉力做的功为W总=FL=160N×3m=480J,拉力做功的功率P=W总/t=480J/10s=48W故A错误
克服木箱重力做的功是W有=Gh=300N×1m=300J;故B错误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100%=Gh/FS=300J/480J=62.5%,故C正确
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木箱对斜面压力发生变化,斜面与木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发生改变;木箱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虽然有用功不变,但额外功发生变化,由公式η=(W有/W总)×100%=(W有/W有+W额外)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发生变化,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