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31 08:0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效果预测
地位与内容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识记与理解
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概述红军长征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的基础上,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
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真挚感情,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生命的意义。
通过遵义会议的学习,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欣赏毛泽东的诗词,领略伟人风采
效果预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
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长征路线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为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效果预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学情分析
总人数,男女比例,整体水平
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
性格特点
课堂活动安排
兴趣爱好,学习习惯
任务布置
能力高低
提问,引导,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效果预测
自主—互动
感知
感动
感悟
板书设计
教学思路
讲述法
谈话法
图示法
学 法
课前收集材料
分组活动
讨论分析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导入
一、你记忆中的长征是什么? 二、为什么很多人要重走长征路?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新课教学
感知
感动
感悟
感知
长征是什么?
1.长征的背景
1928-1935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变化图
效果预测
2.长征的经过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新课教学
感知
感动
感悟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3.遵义会议
4.胜利会师
毛泽东《七律 长征.》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新课教学
感知
感动
感悟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新课教学
感知
感动
感悟
一.对历史的感悟
长征精神的内涵:对崇高理想的坚持、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挫折不屈不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官兵一致同心同德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二.联系现实进行感悟
为什么很多人要重走长征路?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长征背景:“左”倾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历程:
1934年10月 长征开始
四破封锁线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将台堡会师 ,长征胜利
长征意义:
锻炼和考验了中共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巧渡金沙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板书设计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
统治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长征开始
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地点:
1934.10
江西瑞金
长征线路
二、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成就:
(1)批判错误
(2)肯定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
(3)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2)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三、长征胜利:
胜利会师
长征胜利意义
(两点:回忆)
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
教学方法
效果预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地领会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说课人:
单怡
导入

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新课教学
感知
感动
感悟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到达陕北(35、10)
过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渡过金沙江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35.1)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34.10)
瑞金
瑞金(34.10)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35.1)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
到达陕北(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