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唱歌 其多列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唱歌 其多列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8-10 10: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其多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其多列》、背唱歌曲及随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2、感受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正确读、拍节奏。
教学重点:学习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及随歌声进行准确的击拍。
教具、学具:电子琴、课件、触控一体机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师)真高兴能跟大家一起上快乐的音乐课!听咱们班主任说咱们班的孩子表现一直都很棒,所以呀,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游。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再拜访一下我国的少数民族。谁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生)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云南的哈尼族看一看。
哈尼族简介
(课件出示云南哈尼族的简介)师旁白: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哈尼族人民主要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丰富的口头文字,男女老少都习惯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民族乐器,能歌善舞,住宅附近生长着大片的竹林,人们经常上山去拣竹叶包粽子包米饭,特别环保,还常常上山砍来竹筒,舀水舀米,蒸竹筒饭,可有意思啦!
请同学们观察哈尼族男女、小朋友们的服饰特点(课件出示图片)哈尼族的服装,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男童戴圆帽,穿黑衣,一般不加饰品,女童亦戴圆帽,但多用银泡、彩穗作饰,饰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年满15岁以后,男女均要改变衣服式样,并以众多银泡、银片、珠玑、彩羽、彩穗饰衣、饰头。男子改用黑布头巾缠头、佩戴镶满银牌的束胸布“腊霞”,穿绣着彩色图案的上衣,腰间要系飘带,小腿上要缠特意绣制的“克绑”(护腿布),打扮得格外漂亮。
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图片)复习拍号。
(课件出示动图)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小人,他们在做什么?速度是一样的吗?(走、跑)并按照节奏读出来。
X 走 XX 跑跑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出示图片)拍一拍 XX X | XX X |
(出示图片)读童谣,按照节奏来读。
(出示图片)按节奏读歌词,并进行评价。
四、学唱歌曲
1、(出示图片)点明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曲就叫《其多列》。“其多列”是哈尼族的语言,用我们的话说是“快快来”的意思。
过渡语:哈尼族小朋友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呀?让我们看着歌词听一遍歌曲(播放课件范唱)。听后请学生说出歌里唱了什么?
老师:哈尼族小朋友把生活中经常做的这些事唱到歌里,说明他们特别热爱生活。
2、听老师弹琴学习第一段歌词。
练习第一段歌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展示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3、自学二、三段,随琴轻声的填词唱歌曲。
4、巩固歌曲,用不同演唱形式,唱歌曲。
5、弹奏音乐并与学生一起完整的演唱歌曲。
6、 歌曲处理:为了让歌曲有力度变化,有起伏,第一段由一组演唱,招呼二组“快快来”,这样第二段有一二组共同演唱,再招呼其他同学来参与,也就是我们全部唱第三段歌词,力度就会一段比一段强。
练习两遍。
最后全体带着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五、 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师:为了让这首歌曲的情绪更欢快,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图片)
1、手串铃:×××∣×××∣
2、双响筒:××∣××∣
3、沙锤: ××∣××∣
分发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没有得到乐器的同学拍打强弱规律,一同进行伴奏。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哈尼族歌曲《其多列》,感受到哈尼族小朋友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够课下收集一下我国其他民族的儿童歌曲,下节课唱给歌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