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二节 密度 
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重点 
难点 
分析 
及 
突破 
措施 
1、重点:密度的定义, 公式、单位,。 
2、难点: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公式的灵活运用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天平及砝码、两个大小不同的木块、两个大小不同的铁块。 
板书 
设计 
第二节 密度 
一密度 1、定义 
2、公式 : 
3、单位: 
4、ρ、m、V三者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质量? 2、质量的单位? 3、测量工具是什么? 
4、用天平注意事项是什么? 5、天平的正确使用? 
(二)引入课题 
出示m、V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你能区分哪个是铜、铁、铝吗? 
如果涂有相同颜色的圆柱体,如何区分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其质量不同,通过质量大小来区分。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入新课。 
(三)新课探究 
1、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问题提出】 
1)、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2)、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制定计划】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直尺测出规则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质量m(kg) 
体积V(cm3) 
比值(m/V) 
铁柱1 
铁块2 
木块3 
木块4 
【图像】在下图中将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描点画出来。 
【分析和论证】 
1、实验结论一: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实验结论二:同种物质,不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投影显示) 
3、实验结论三: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体积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推论】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明确】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用符号ρ表示。 
【公式】密度的公式:; 
【单位】kg/m3、或写成kg·m-3;还有一些常用单位:g/cm3等,其换算关系为1kg/m3=10-3g/cm3。 
如何换算其单位呢? 
1kg/m3==10-3g/cm3。 
学生练习换算1kg/m3=________ g/dm3。 
【一些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 
(二)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 
2、看课本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如果一块大石头的长为10m、宽为5m、高为9m,则这块石头的质量是多大? 
请同学们完成这道计算题,解题步骤要求与课本上保持一致,解中含有已知条件,计算过程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中间的物理量尽量采用国际单位等。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 
练习:课后1、2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它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因为我们经过实验知道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种物质的一种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的属性,这对于区分不同的物质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 
其公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来的 
教 学 后 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引入密度,加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逐步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讲解公式、单位,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