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项目实践学习单
班级
第
小组
姓名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光在传播过程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前置学习:☆(指标1)
1.一开始为什么能看到硬币吗?
2.后来硬币“消失”了,你是怎样猜测的?
项目名称: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消失”的硬币实践材料:塑料杯、筷子、水缸(水)、玩具小鱼
成功标准:
成功标准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1.对硬币“消失”的现象,能作出合理的猜测。
☆
☆
2.通过观察激光垂直、倾斜射入水中的现象,画出正确的光线图,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特点。
☆
☆
3.能意识到水中的筷子是一个虚像,并通过知识卡片了解虚像形成的原因。
☆
☆
4.能寻找从鱼缸哪个位置观察会出现小鱼的虚像,能画出观察到的现象。
☆
☆
5.愿意主动和同伴交流,解释为什么硬币会“消失”。
☆
☆
(完全符合,☆涂满;部分符合,☆涂一半;完全不符,☆不涂)
活动步骤:
1.仔细观察教师提供的关于激光的两幅图片,完成1-1至1-3。☆(指标2)
(
科学概念:
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的介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
而使光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偏折,这样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1.用直尺和铅笔在下图中画出激光垂直、倾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
激光垂直射入水中
激光倾斜射入水中
1-2.我发现:当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时,它的传播方向
。(“变了”或“不变”)
当光从空气倾斜进入水中时,它的传播方向
。(“变了”或“不变”)
以图中的竖线为标准,光线在空气中与竖线的夹角
光在水中与竖线的夹角。
(“大于”、“小于”或“等于”)
1-3.我推测:如果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以下哪种光路图符合实际情况?请圈出正确的光路图。
2.筷子倾斜放入水中时是怎样的呢?小组观察后,完成2-1至2-3☆(指标3)
2-1.用虚线画出我们“看到”
筷子在水中的样子。
?
2-2.为什么“看到”的筷子与实际筷子位置不同,联系知识卡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
(
知识卡?:
人的大脑接收到光线讯号后,以为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大脑假想出虚假的光线,于是人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这是人的视错觉)
)
2-3.通过阅读识卡片,我知道了人眼“看到”的筷子是
。(填“实像”或“虚像”)
3.调整观察角度,从鱼缸的哪个位置看小鱼,能看到小鱼的“虚像”呢?
请画出眼睛
所在的位置?,并尝试画出看到的“鱼”。☆(指标4)
(图为俯视鱼缸的俯视图,边框表示鱼缸)
4.在下图中的位置,眼睛会看到硬币“消失了”,现在你能解释原因了吗?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分享,并尝试画在下面吧!☆(指标5)
→硬币
拓展应用: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
,从而使光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偏折,这样的现象叫做
。
为什么在阳光下放大镜能点燃黑纸,这和光的折射有什么关系?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
【名称与课时】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课程标准】
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5~6年级进阶学习目标:5~6年级进阶学习目标: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发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前一课的内容是研究了光的传播是否会遇到阻碍。这一课是研究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继续传播,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变化。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活动1是学生通过实验能观察激光折射的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活动2是学生观察在水中的铅笔,这个现象对学生并不陌生,但怎样画出光的路线图来表示光发生的变化,是很难的,需要教师介入指导。活动3,是在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上,猜测光是怎样传播的,并发现鱼身上的光经过鱼缸的两侧会发生两次折射,进入人眼,让我们看起来有两条小鱼的虚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样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现象,认识到光斜射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铅笔在水中的位置,能在教师指导下,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并意识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人的大脑判断“光是沿直线传播”产生的视错觉。
·依据光的折射规律,猜测光如何传播,发现鱼反射的光会经过鱼缸的折射进入人眼。
科学态度目标
·对光在不同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产生研究兴趣。
·敢于在已有发现的基础上,大胆推测和归纳,表达自己的见解。
·能建立在科学已有理论上进行分析,知道人眼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事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的变化是由规律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槽、玩具小鱼、筷子、实践单
教师准备:iPad、硬币、水、水杯、成功标准、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学习(3分钟)
1.教师连接iPad,与班级电脑进行投屏。直播内容如下:在桌上放置一枚硬币,请一名学生上来,在硬币上的杯子中倒入水。全班同学发现硬币“消失”了。
2.向学生提问,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开始能看到硬币?后来硬币“消失”了。能看到硬币,是因为有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并且光是直线传播的。那么,硬币“消失”了,后来硬币身上的光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呢?暴露出的第二个问题为本课需要解决的驱动性问题。
前置学习中的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设计的,同时也能暴露出学生对光认识的不足,引出本课的项目。
学生亲眼看到硬币“消失”了,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光为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去哪儿了。
出示项目及成功标准(3分钟)
揭示项目名称《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消失”的硬币》
请学生先浏览成功标准的内容,明确成功标准的作用。
揭示项目并出示具体的成功标准,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这五条成功标准来检测自身的学习状态。
标准前置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目标是什么,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三)学习任务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8分钟)
教师发布第一个学习任务,学生观察激光垂直进入水中和倾斜进入水中的图片,进行画图记录。经过对比,发现垂直进入水中和倾斜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同的。同时,关注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偏折角大小不同,由此推测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是如何偏折的。
教师选择两张学习单投影比较,关注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学生并解释作出解释。询问全班同学是否认可该同学的解释,能提出质疑和建议。
根据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的规律,让学生推测光是如何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的,此处不要求学生说出“入射角”、“折射角”这样的专有词汇,能描述出偏折的规律即可。
教师可以用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变慢,所以光会选择较近的路径进行传播,帮助学生理解。
激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的现象,较难观察到,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同时激光进入水中会有明显的反射现象,对本课学习内容产生了干扰。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没有让学生真实的操作观察,而是需要通过看图片画出光的路线图,认识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
(四)学习任务2——了解水中筷子的虚像成因(8分钟)
1.教师发布第二个学习任务,小组观察水中的筷子,并用虚线画出。
2.学生联系知识卡片中的内容,思考为什么“看到”的筷子与实际筷子不同,先意识到人眼“看到”的筷子是个虚像。
3.请学生说一说,知识卡片对他的启发,让学生认识到大脑错误地认为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假想出虚假的光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识水中筷子发生的光路图。
学生能够画出筷子的虚像,却难以用光的折射直接解释。在此处,让学生联系知识卡片,能带给他们一些启发,同时惊奇地发现大脑会假想出虚假的光线,让我们产生视错觉。
(五)学习任务3——寻找小鱼在鱼缸中的虚像(8分钟)
1.教师发布第三个任务,该任务中涵盖两个活动。一是学生从鱼缸中观察小鱼,哪里能看到小鱼的两个虚像,画出眼睛的位置和小鱼的虚像。二是和同伴解释,为什么会看到硬币“消失”了,硬币反射的光为什么没有进入人眼。
2.投影学生发现小鱼虚像的照片,并请学生说一说从哪里能观察到多个虚像,怎样发生光的折射?
3.通过画图,学生识到光沿着鱼缸两侧,会发生两次折射,光进入人眼
后,能看到两个虚像。
4.请学生上台解释“消失”的硬币,学生能说出水中的光没有直接进入人眼,而是发生了折射,我们需要调整观察视角,才能看到硬币。
观察鱼缸中的小鱼,对学生来说十分有趣,他们都能在鱼缸的棱角处看到小鱼的虚像,也能意识到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再来解释“消失”的硬币,难度就下降了,学生会关注光线如何偏折,为什么没有进入人的眼睛。
拓展应用(5分钟)
回顾成功标准,进行自评与互评。
教师小结,对于“消失”的硬币,这样现象是在方法上是如何研究的。先产生疑问,接着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认识光的折射规律。再通过真实的筷子、小鱼这些案例进行演绎,最后用理论进行解释。
出示两道练习题,学生回答。
在最后环节,教师可以小结本课研究的科学方法。此处的两个练习题,一个是本课最重要的科学概念。还有一个是生活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光的折射十分常见,人们可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发明一些工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