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 采撷红豆寄相思
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且看《涉江采芙蓉》一诗借“芙蓉”之景抒发什么幽情?
古诗十九首
1.题解
涉江:踏过江水。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芙蓉,即莲、荷花、芙蕖、菡萏[hàn dàn]、藕花等。
《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喻君子圣洁之风范。
“莲”与“怜”谐音,莲子即怜子。此处,以莲象征男女爱慕之情。“芙蓉”谐音为“夫容”,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何为《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地位价值: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钟荣《诗品》
以后的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3.作者
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为后世推崇。
4.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需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门,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 自然会产生深沉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涉江采芙蓉》就反映了游子思乡的痛苦。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请诵读这首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④远道:犹言“远方”。⑤旧乡:故乡。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⑧终老:终生。
这首诗前两句有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①“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②运用白描,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③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②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赠花”有何含义?
①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②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①设问。
②自问自答,点明忧思的对象——远道之人。在结构上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②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请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
①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②相思之苦,离别之忧,终老难聚之悲。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感情?
【答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历来众说纷纭,结合你对诗的理解,说说你的观点?
1.游子思乡怀人(游子口吻)。游子即远道之人,在异乡“还顾望”“旧乡”的女子,流露出长路漫漫,情深而异地难于相聚的悲情,抒发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
2.女子思夫(思妇口吻)。采“芙蓉”,遗“远道”,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虚实结合的手法。
②从男主人公角度讲,前四句为虚,是男主人公想象旧乡的女子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寄托自己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对写法)后四句是实写,“顾望”“忧伤”是男子的真实写照,抒发与女子相聚不得只能终老异乡的无奈之情。(从女主人公角度讲,前四句为实,“采”“遗”均是女子所为,直接抒发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后四句为虚写,想象男子在异乡还顾旧乡的情景,寄托对男子的思念之情。)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②实写:一问一答与“巴山夜雨涨秋池”,将未直抒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虚写:三、四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丰富了诗文的内容,委婉地表现作者对远在家乡的妻子浓浓的思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②前两句实写独在异乡的游子佳节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深。后两句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乐景衬哀情。②前两句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然而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乐景衬哀情。②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美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诗融洽。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