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传播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传播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0 11: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时期   9 月 26 日  第 5 周 星期 2      
课  题 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能力目标: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里的速度。
难点: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对比法,想象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天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学生回答:白天有光,晚上没光。
教师提问:是不是晚上的太阳熄灭了?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提问:那为什么太阳光没有传过来呢?…………
  教师给出主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开始研究光现象”。
  同时板书:  第二章 光现象
  二、新授
  一、你看到哪些发光物体?
  学生举例:太阳、电灯、萤灭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筒、夜明珠、点燃的蜡烛和烟火、月亮、星星……
  引导学生分类:  用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把上述光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太阳、电灯、萤火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筒、夜明珠、点燃的蜡烛、恒星,以上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都能发光,教师引导认识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引导学生分类:
  (A)人造光源,天然光源  (B)生物光源,非生物光源
  (C)冷光源,热光源……
  二、你最想知道有关光的哪些知识?
  由学生充分发言:
  1.光的传播速度。  2.光的传播路径。  3.光有几种颜色?  4.光有危害吗?  5.人类如何利用光?  6.声有声波,光有光波吗?……
  教师引导指出:本节课先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同时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猜想假设
  由学生讨论猜想:
  1.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折线  2.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曲线
  3.光是直线传播的
  设计实验
  一、设计能看到光线传播路径的实验
  由学生分组讨论:在黑夜里或在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由学生示范:喷雾器喷出一片白雾,可以观察到激光手电发出的光的传播路径。
  二、设计实验观察:
  1.光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2.光在水中怎样传播
  3.光在玻璃中如何传播
  进行实验
  教师进行示范性探究实验公示:
  1.点燃蚊香对准开口朝下的大可乐瓶,让瓶内充满烟雾,盖上盖子。对可乐瓶射出激光小手电,发现无论从哪个方面射入可乐瓶内,清晰地看到光在可乐瓶内的烟雾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内倒入大半杯水,洒入一些粉笔灰,当激光手电的一束光通过粉笔灰水时,可清晰见到一束光的直线传播。
  3.把半杯水(加粉笔灰)放入大口乐瓶内,使水面上有烟雾,当激光手电光从液面上斜射入水中时,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折线。
  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论证得出结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确认:光在空气中、在水中、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光从空气传播到水里时,不是直线传播的,以后再详细研究。
  实际应用
  师生共同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和生产中应用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实例。①体育课站队,②教室里排课桌,③日蚀月蚀现象,④激光掘进,⑤手影游戏。⑥影子的形成等,让学生大量举例,广泛联系实际并解释成因。
教师介绍光传播速度的大小,强调在真空中c=3×108m/s。光在不同的人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最快,在空气中稍慢,但我们也近似认为光在空气中的光速为3×108m/s。这个速度相当于一个人在一秒中的时间内在赤道上绕地球跑7圈半。
引导学生与声速进行比较,加深对光速的了解。
  三、作业
  ①、去年出现了日全食,请你画出日食的成因图,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略解释。
  ②、进一步探究你想知道的光的其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