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5章 轴对称图形复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第5章 轴对称图形复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5-31 11:57:51

文档简介

第5章 轴对称图形复习(2)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
2、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有关的角的应用
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有关的角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三角形的几条重要线段:
(1)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若AD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则∠1=∠2
中线: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若AE是三角形ABC的中线,则BE=EC
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 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若AH是三角形ABC的高,则∠AHC=∠AHB=90
注意!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2、要会用符号语言表达这些概念
2、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AB+AC>BC,AC+BC>AB,BC+AB>AC,
设AB>BC>AC,则AB-BC注意!(1)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条件是:两条短的之和大于最长的。
(2)已知两条边的长,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其他两边的差小于其他两边的和”。
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如:△ABC中,∠ACD=∠A+∠B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如:△ABC中,∠ACD>∠A, ∠ACD>∠B
(4)三角的外角和=360
注意!(1)三角形的外角是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的组成的角。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中“不相邻”是前提。
(3)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指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的和。
二 、知识应用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例1】(2011河北)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 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A.2 B.3 C.5 D.13
【分析】:根据“三角形其他两边之差<一边<其他两边之和”求出X的范围,再取整整数值。
【解】由题意可得: 1<x<15,
所以,x为12.13.1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牢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答的关键.
【变式训练一】
1、(2011梧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3,4,5
C、3,1,1 D、3,4,7
答:B
2、(2011 青海)某同学手里拿着长为3和2的两个木棍,想要找一个木棍,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满足条件的整数解是(  )
A、1,3,5 B、1,2,3
C、2,3,4 D、3,4,5
【解】设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为x,由题意得:
3﹣2<x<3+2,
∴1<x<5,
∵x为整数,∴x=2,3,4,
故选:C.
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例2】(2011 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  )
A、36 B、72 C、108 D、144
【分析】:由∠A+∠B+∠C=180°,得到2(∠A+∠C)+2∠B=360°,求出∠B=72°,根据∠B的外角度数=180°﹣∠B即可求出答案.
【解】:∵∠A+∠B+∠C=180°,
∴2(∠A+∠B+∠C)=360°,
∵2(∠A+∠C)=3∠B,
∴∠B=72°,
∴∠B的外角度数是180°﹣∠B=108°,
故选C.
【点评】充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建立方程(组),就能轻松地求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例3】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式是( )
A ∠1+∠2=∠3+∠4,B ∠1+∠2=∠3-∠4, C ∠1+∠4=∠2+∠3,D ∠1+∠4=∠2-∠3
【解】∵∠AEF=∠1+∠3,,2=∠4+∠AEF
∴∠2=∠4+∠1+∠3
∴∠1+∠4=∠2-∠3
选D。
【变式练习二】
2、(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  )
A.∠2=∠4+∠7 B.∠3=∠1+∠6
C.∠1+∠4+∠6=180° D.∠2+∠3+∠5=360°
答:D
3、(2011,台湾省)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  )
A、37 B、57
C、77 D、97
【分析】:根据钝角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90°且三角形内角和为180°,①∠C>90°,②∠B>90°,分类讨论解答;
【解法一】:∵钝角三角形△ABC中,∠A=27°,
∴∠B+∠C=180°﹣27°=153°,
又∵△ABC为钝角三角形,有两种可能情形如下:
①∠C>90°,
∴∠B<153°﹣90°=63°,
∴选项A、B合理;
②∠B>90°,
∴选项D合理,
∴∠B不可能为77°.
故选C.
【解法二】
若∠B=37 ,则∠C=180 -(∠A+∠B)=180 -(27 +37 )=116 , 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
若∠B=57 ,则∠C=180 -(∠A+∠B)=180 -(27 +57 )=96 , 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
则∠B=77 ,∠C=180 -(∠A+∠B)=180 -(27 +77 )=86 , 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
则∠B=97 ,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
选C.
三、反思小结
1、正确理解三角形的几个概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要牢记,知道两边,求第三边的范围需要用到“其他两边之差<一边<其它两边之和,知道三条线段,能否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是:两条短边之和大于最长的边,就能构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知道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知道一个角可以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和,也可以用它作为等式建立方程模型。
4、“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不相邻”是前提。
作业 P 140 练一练(共22张PPT)
第5章 轴对称图形复习(2)
湖南省新邵县酿溪中学王军旗制作
一 知识回顾
1、三角形的几条重要线段:
(1)角平分线:
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若AD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则∠1=∠2

一 知识回顾
1、三角形的几条重要线段:
中线: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若AE是三角形ABC的中线,则BE=EC
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 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若AH是三角形ABC的高,则∠AHC=∠AHB=90


注意!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2、要会用符号语言表达这些概念
2、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AC>BC,
AC+BC>AB,
BC+AB>AC,
(2)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设AB>BC>AC,则
AB-BCBC-ACAB-AC注意!
(1)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它们首尾相接能否构成三角形条件是:两条短的之和大于最长的。
(2)已知两条边的长,第三边的范围是:
“大于其他两边的差小于其他两边的和”。
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_______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________的两个内角的和。
如:△ABC中,
∠ACD=∠A+∠B
180 .
回顾: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内角与外角有什么关系?
不相邻
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______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如图:△ABC中,
∠ACD>∠A,
∠ACD>∠B
(4)三角形的外角和=______
如图, ∠1+ ∠2+ ∠3
=360
大于
360
注意!
(1)三角形的外角是三角形
的一边和另一边的延长线
组成的角。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中“不相邻”是前提。
(3)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指
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处取
一个外角的和。
知识应用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例1】(2011河北)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 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A.2 B.3 C.5 D.13
【分析】:根据“三角形其他两边之差<一边<其他两边之和”求出X的范围,再取整数值。
【解】由题意可得: 11<x<15,
所以,x为12.13.14;
故选B.
【点评】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牢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变式训练一】
1、(2011梧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3,4,5
C、3,1,1 D、3,4,7
B
2、(2011 青海)某同学手里拿着长为3和2的两个木棍,想要找一个木棍,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满足条件的整数解是(  )
A、1,3,5 B、1,2,3
C、2,3,4 D、3,4,5
【解】设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为x,
由题意得: 3﹣2<x<3+2,
∴ 1<x<5,
∵x为整数,∴x=2,3,4,
故选:C.
C
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例2】(2011 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  )
A、36 B、72 C、108 D、144
【解】:∵∠A+∠B+∠C=180°,
∴2(∠A+∠B+∠C)=360°,
即:2(∠A+∠C)+2∠B=360
∵2(∠A+∠C)=3∠B,
∴3∠B+2∠B=360 ,即:5∠B=360
∴∠B=72°,
∴∠B的外角度数是180°﹣∠B=108°,
故选C.
【分析】:由∠A+∠B+∠C=180°,得到2(∠A+∠C)+2∠B=360°,求出∠B,根据∠B的外角度数=180°﹣∠B即可求出答案.
【点评】
充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建立方程(组),就能轻松地求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点评】
充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建立方程(组),就能轻松地求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例3】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式是( )
A ∠1+∠2=∠3+∠4,
B ∠1+∠2=∠3-∠4,
C ∠1+∠4=∠2+∠3,
D ∠1+∠4=∠2-∠3



【解】∵∠AEF=∠1+∠3,
∠ 2=∠4+∠AEF
∴∠2=∠4+∠1+∠3
∴∠1+∠4=∠2-∠3
选D。
D
【变式练习二】
2、(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
(  )
A.∠2=∠4+∠7
B.∠3=∠1+∠6
C.∠1+∠4+∠6=180°
D.∠2+∠3+∠5=360°
C
3、(2011,台湾省)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  )
A、37 B、57 C、77 D、97
【解法一】:∵钝角三角形△ABC中,∠A=27°,
∴∠B+∠C=180°﹣27°=153°,
又∵△ABC为钝角三角形,有两种可能情形如下
①∠C>90°,
∴∠B<153°﹣90°=63°,
∴选项A、B合理;
②∠B>90°,∴选项D合理,
∴∠B不可能为77°.故选C.
C
【解法二】
若∠B=37 ,则∠C=180 -(∠A+∠B)
=180 -(27 +37 )=116 ,
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
若∠B=57 ,则∠C=180 -(∠A+∠B)
=180 -(27 +57 )=96 ,
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
若∠B=77 ,则∠C=180 -(∠A+∠B)
=180 -(27 +77 )=86 ,
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
则∠B=97 ,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
选C.
反思小结
1、正确理解三角形的几个概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要牢记,知道两边,求第三边的范围需要用到“其他两边之差<一边<其它两边之和,知道三条线段,能否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是:两条短边之和大于最长的边,就能构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知道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知道一个角可以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和,也可以用它作为等式建立方程模型。
4、“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不相邻”是前提。
作业 P 140 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