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李鸿章在《示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体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想 D.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2.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总理衙门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3.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务运动持续了三十年左右,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洋务运动中奕?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B.洋务运动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 D.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5.某同学梳理了近代一场战争的过程: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由此判断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邓世昌是中国近代的一位著名将领。下列描述符合他的英勇事迹的是( )
A.守卫东南海防,荡平倭寇 B.参与黄海大战,视死如归
C.率军收复新疆,痛击敌军 D.领导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
7.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8.“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我”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9.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10.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湘学报》
11.“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变法诏令的实施情况?(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开办新式学堂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12.史学家戴逸说:“(维新变法)横扫前进道路上的许多旧传统、旧观念,动员并号召人民投入战斗。”这表明维新变法的作用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打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D.加强了中西交流合作
13.在2021年3月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义正辞严:“希望他们明白,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下列对120年前的中国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B.开始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外国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内地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有学者说:“《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促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
A.推动辛亥革命的发生 B.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D.使中国社会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15.《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名称及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定 B.清朝政府的自身需要
C.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求 D.“六部”已经无足轻重
16.《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开始放弃盲目排外的迂腐之举,在近代历史舞台上开始上演一场西学历史剧——洋务风云。阅读史实实录,回答相关问题。
【恭亲王的奏折】
材料一 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张之洞的企业】
材料二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中国资本主义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李鸿章的伤感】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亲王贵族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以制器为先”采取的重大举措。
(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根据材料二回答:民用企业的创办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李鸿章说“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4)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这段历史,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否完全像李鸿章所说的那样“虚有其表”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18.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近代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材料二 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 还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材料三 列强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1)材料一中“五口通商”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的内容? 该条约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发生在哪场战争之中?“再次导致骨肉分离”指的是什么史实?
(3)材料三所述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产生的严重后果? 该条约给我国社会性质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4)归纳上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共同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1)目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积极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不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所以说,洋务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8.答案:(1)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史实:《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共同点:都损害了中国主权;都有巨额赔款;都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