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021-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易错题速练
1.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反动统治
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2.胡适说过这样一段话:“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本来同是一个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 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不妙?”胡适说这段话的意思是( )
A.反对文言文 B.提倡白话文 C.学习西方文字 D.推广国民教育
3.毛泽东说:“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下列史实与上述评价相符的是( )
A.发表《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B.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
C.发表《革命军》,鼓动民主革命 D.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激发民族斗志
4.《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 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 026篇,其中使用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 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5.“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民报》 C.《狂人日记》 D.《革命军》
6.有学者研究,现代化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7.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的口号是(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反对华北自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因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10.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工人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11.《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井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1921年( )
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2.根据下面所示的示意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中心工作应是( )
A.开展农民运动 B.推翻帝国主义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打倒军阀
1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必武于1961年作)诗中的“南湖泛舟”是在( )
A.制定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举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商讨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6.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B.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17.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2021年是五四运动102周年。
【现场】
【觉醒】
材料一《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其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 后(篇) 类别 1920年9月 前(篇) 1920年9月 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文学 39 10 俄国研究 4 41
新诗 140 101 国民革命 0 13
小说 34 15 世界革命 0 20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纪念】
材料二“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摘编自《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弘扬】
材料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上面的图片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图片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材料二提及的这场事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简述这场运动的直接目标是否实现,并分析其具有怎样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三回答: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
18.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201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摘编自十九大报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根据材料一,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红船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标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资本家’一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故选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1)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 并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变化:由前期以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实现了直接目标,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
18.答案:(1)陈独秀。目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