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这一事件( )
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人民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C.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失败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此,北平的学生走上街头高呼( )
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当代史学家刘博智指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既是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他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危急中华地,千里炮声隆。惊落卢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我自堂堂华夏,更有文明雄史,奋起九州同……双关捷,百团战,展威风。敌前敌后,南北游击任从容……”材料中“惊落卢沟晓月”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演习,以‘士兵失踪’为名挑起了事端,‘士兵失踪’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这个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7.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促使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8.“自是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破城)起,杀人恐怖,蔓延全城……每日均有十余卡车满载非武装人员,向城外驶去,总计不下万人,惨遭屠杀……”与这则新闻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大屠杀 B.“三光政策” C.卢沟桥事变 D.旅顺大屠杀
9.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称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窑洞中的预言”。“预言”指(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抗战胜利属于中国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0.下图所示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开场。下列关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实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议召开于1923年6月
B.参加会议的共产党代表有孙中山
C.会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开始
11.下图所示的是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场景。以下关于该战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
B.指挥该战役的是八路军115师的师长林彪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2.周恩来评价台儿庄大捷时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说明台儿庄大捷( )
A.促进西安事变的解决 B.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 D.是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
13.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历时个月之久,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则是“地主减租减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B.武装反国民党反动派
C.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打出工农革命军旗
15.“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江洋大海之中。”材料主要说明( )
A.八路军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在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D.中国共产党取得了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16.下图所示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确定地主减和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材料二 下图展示了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的情形。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 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摘编自《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1)依据材料一回答:《九一八小调》的创作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背景的? 该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北抗日队伍是如何抗击日军的?
(3)材料三中“这样的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动“这样的运动”的目的。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样的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8.中国正面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格“看”战役】
材料一
战役名称
参战双方 国民党军队和日军
战役地点 山东枣庄台儿庄 战役时间 1938年
【电讯“显”战役】
材料二 寇酋松浦中将率一六师团全部……犯我……万家岭,中国军队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击毙日军3000余人。此役为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
【材料“析”战役】
材料三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甚至是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1)材料一表格中的空白处战役名称是什么? 该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回答:该电讯中赞扬的战役发生于哪次会战之中?这次会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战的重大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1)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2)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年初, 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3)西安事变。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4)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略,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直接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而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发动兵变。
18.答案:(1)台儿庄战役。重大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或武汉保卫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重大意义:扭转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