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挑战卷(一)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测评挑战卷(一)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07:58:17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评挑战卷(一)(第一章)
(80分钟 8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这个实验主要用来说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3.(西安质检)在音乐课上,同学们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抒发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4.(渭南质检)如图所示,是四种不同乐器。演奏它们时,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5.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问小华:“为什么唱到′高原′的′高′就唱不上去了?”这句话中说的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6.操场上,近处同学听到了体育老师的口令,而远处的同学却没有听清楚,其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
A.频率变低
B.音色变差
C.响度变小
D.振动幅度增大
7.有一种电动牙刷,工作时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能抵达普通牙刷刷不到的地方,使得刷牙既干净又舒服。该牙刷工作时,使用者听不见超声波,原因是(
)
A.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B.超声波的音量太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C.超声波的频率太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D.超声波的频率太高,所以人耳听不到
8.如图,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楼梯缝隙上部铁护栏。一个同学上楼梯时,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听到的声音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9.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
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0.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计30分)
11.(6分)(渭南质检)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传入人耳的。舞曲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此时的舞曲声对于小明来说属于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12.(4分)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的特征。
13.(4分)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m/s。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
14.(6分)(西安质检)张老师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分贝测试软件,它是用来测量声音____的软件,声音的这个特性跟发声体的____和到发声体的____有关。
15.(6分)(西安质检)在工作和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3
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____Hz,人耳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6.(4分)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23人受伤。地震观测站是利用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____获得信息的(均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计30分)
17.(8分)在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声现象。
(1)如图所示,用小锤轻敲音叉使其发声,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用小锤重敲音叉使其发声,重复上面的操作,这是为了探究____的关系。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选填“A”“B”或“C”)。
A.使音叉停止振动   
B.比较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这个实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____(选填“会”或“不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____。
18.(14分)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i(2)”“do(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同样的瓶子,例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则发出“do(1)”的音?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____不同。
(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____不同,音调不同。
(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2(a)是敲击___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2(b)是敲击___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____瓶身的响度大。(均选填“丙”或“丁”)
(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实例的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____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____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选填“向瓶口吹气”或“用锤敲击瓶身”)
19.(8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__。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所缺数据为__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
(5)本实验小华采取的探究方法是____。
PAGE
-
8
-单元测评挑战卷(一)(第一章)
(80分钟 8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这个实验主要用来说明(A)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3.(西安质检)在音乐课上,同学们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抒发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B)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4.(渭南质检)如图所示,是四种不同乐器。演奏它们时,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B)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5.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问小华:“为什么唱到′高原′的′高′就唱不上去了?”这句话中说的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6.操场上,近处同学听到了体育老师的口令,而远处的同学却没有听清楚,其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C)
A.频率变低
B.音色变差
C.响度变小
D.振动幅度增大
7.有一种电动牙刷,工作时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能抵达普通牙刷刷不到的地方,使得刷牙既干净又舒服。该牙刷工作时,使用者听不见超声波,原因是(D)
A.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B.超声波的音量太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C.超声波的频率太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D.超声波的频率太高,所以人耳听不到
8.如图,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楼梯缝隙上部铁护栏。一个同学上楼梯时,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听到的声音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9.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
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0.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计30分)
11.(6分)(渭南质检)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振动__产生的,是通过__空气__传入人耳的。舞曲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此时的舞曲声对于小明来说属于__噪声__(选填“乐音”或“噪声”)。
12.(4分)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固体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信息__(选填“能量”或“信息”)的特征。
13.(4分)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340__m/s。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固体传声速度比气体快__。
14.(6分)(西安质检)张老师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分贝测试软件,它是用来测量声音__响度__的软件,声音的这个特性跟发声体的__振幅__和到发声体的__距离__有关。
15.(6分)(西安质检)在工作和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__声源处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3
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__350__Hz,人耳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6.(4分)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23人受伤。地震观测站是利用__次声波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__超声波__获得信息的(均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计30分)
17.(8分)在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声现象。
(1)如图所示,用小锤轻敲音叉使其发声,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用小锤重敲音叉使其发声,重复上面的操作,这是为了探究__响度与振幅__的关系。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C__(选填“A”“B”或“C”)。
A.使音叉停止振动   
B.比较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这个实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__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__。
18.(14分)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i(2)”“do(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同样的瓶子,例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则发出“do(1)”的音?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__振动物体__不同。
(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__频率__不同,音调不同。
(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2(a)是敲击__丙_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2(b)是敲击__丁_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__丁__瓶身的响度大。(均选填“丙”或“丁”)
(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实例的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__向瓶口吹气__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__向瓶口吹气__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选填“向瓶口吹气”或“用锤敲击瓶身”)
19.(8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一__。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__D__、__F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所缺数据为__80__、__1.02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__。
(5)本实验小华采取的探究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PAGE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