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慕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www.moocun.com)
新编人教版语文三上1.2.2《花的学校》
选择题:
1.文中“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2.《花的学校》的作者泰戈尔是( )诗人。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湿润
B.狂欢
C.慌野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帆
B.竹笛
C.足够
5.下列词和词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绿的草地
B.紫的泥土
C.蓝的天空
6.下列词和词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一阵一阵的雨
B.一束一束的花
C.一队一队的人
7.文中说花“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不符合实际。( )
8.“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
9.全诗把“花”拟人化,也是用“花”来比喻孩子,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纯真的儿童世界。( )
10.“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表达了儿童对善良、宽容、慈祥的母亲的深深依恋。( )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本句只用到了拟人的手法,把花想象成孩子,没有比喻和夸张,注意比喻一定要有本体和喻体。
2.B
解析: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3.C
解析:慌野 ——荒野。
4.A
解析:杨帆——扬帆。
5.B
解析:“紫的”搭配泥土不当,可以换成黑色、棕色或者黄色。
6.C
解析:量词搭配不当,可以改成一列一列的、或者一群一群的人。
7.错误
解析:文中写花“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符合实际,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8.正确
解析: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法正确。
9.正确
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把握,说法正确。
10.正确
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说法正确。(共21张PPT)
花 的 学 校
课程编号:TS2102010101R31010202MQ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讲师:思齐老师
01 品读课文
02 写法总结
目 录
壹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读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仔细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通过描写“花的学校”,呈现给了我们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东风“走过荒野”和“吹着口笛”,这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东风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品读课文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是怎样的情景?
品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画面方法很多,第二自然段想象方法主要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然后可以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我自己会怎么做,自己是怎样跳舞的?接着还可以想象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就能说出来这道题的答案了。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品读课文
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有的摇摆着自己的花瓣翩翩起舞,有的踮着脚尖拉着别人歌唱,有的欢欢喜喜开怀大笑,还有的不停转圈舞动,玩得真开心!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品读课文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孩子把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孩子猜想的,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已经泯灭了孩子该有的童真,表达了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的情感。
品读课文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雨”是花孩子最盼望的,因为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破土而出,自由地生长,所以花儿遇到雨,就像孩子们放假一样欣喜。
品读课文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烘托了花孩子们欢乐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冲破束缚、获得自由的喜悦。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品读课文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这些各种颜色的花,都非常的欢乐,“冲”出束缚,那么的迫不及待。
品读课文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这是孩子的想象,天空是辽阔的,星星所住的地方是宽敞的,没有约束的,太阳妈妈对他们的爱是温和的。他们化身为烂漫的小花表达对生活的渴望。
作者为什么说花儿的家在天上?
品读课文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两个疑问句,告诉我们孩子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般的温暖,天空般的自由。
贰
写法总结
写法总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课文赏析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本文全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如“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中,“走过、吹着口笛”这些动作只有人才会做,作者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让它像人一样有这些行为,更加生动形象。
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拟人化的写法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运用拟人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像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课文主旨
感受了课文的美与童趣
体会了课文的思想情感
学习了拟人的手法
小结复习
亲爱的小朋友,课后记得做一下习题测试,达到90分以上,说明你对这节课掌握得非常棒!有关情况也会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