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程编号:TS2103010101R31030802MQ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讲师:思齐老师
01 品读课文
02 写法总结
目 录
壹
品读课文
小女孩的处境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亮火柴?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烘托了小女孩的孤独、可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文章接下来写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衬托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品读课文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双鞋?
品读课文
作者着力描写那双大鞋是为了凸显小女孩家境贫寒。天冷极了,下着雪,小女孩连一双自己的鞋都没有,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路上走。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绝望和无助。
品读课文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两个“谁也没”表示毫无收获。 小女孩在寒冷中走了一天,也没有人同情她,可怜她。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品读课文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头,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到这些。每个窗子里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富人家里灯火通明,烤鹅飘香。
小女孩走在街头,又冷又饿。
对 比
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处境悲惨
大年夜流落街头
又冷又饿,赤脚前行
一无所获,不敢回家
品读课文
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
五次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小女孩几乎被冻僵了,火柴发出的一点点光,也是小女孩极度渴望的。这一点点光在小女孩的心里被放大了很多倍。
第一次
品读课文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在光亮中看到了大火炉,说明她在现实生活中太冷了,她渴望得到温暖。
虚实结合
品读课文
这样写的好处是实写和虚写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控诉和强烈不满。
品读课文
她又擦了一根。……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一只背上插着刀叉的冒着香气的烤鹅向她走来。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渴望得到食物。
第二次
品读课文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
小女孩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这棵圣诞树比富商家的还要大,还要美。现实与幻象的对比,说明小女孩生活悲惨,孤独,没有快乐,她渴望得到关爱,得到快乐。
第三次
品读课文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看到温和慈爱的奶奶,说明小女孩缺乏爱,渴望得到疼爱。
第四次
品读课文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写出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对于她来讲,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唯一方法只有“死亡”。
第五次
擦燃火柴 看到的 现 实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寒冷
饥饿
痛苦
可怜
悲惨
品读课文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前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贰
写法总结
概念:虚实结合就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或幻象结合起来。
效果: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人物的某种感情,更鲜明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运用:第五自然段中小女孩几乎被寒冷的天气冻僵是是写实;坐在大火炉面前,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是写虚。
写法总结
虚实结合
1.要大胆展开联想,通过创设情境,大胆展开联想,化实为虚,用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2.“虚”与“实”之间应有相似之处,不能生搬硬套, 由 “ 实” 到 “ 虚”,过渡要自然。
写法总结
虚实结合
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写法总结
品读并赏析了课文
了解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小结复习
亲爱的小朋友,上完课要记得做习题测试哦,如果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这节课掌握得非常棒!小朋友,我们下节课再见!杭州慕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www.moocun.com)
新编人教版语文三上3.8.2《卖火柴的小女孩》
选择题:
1.安徒生是( )童话家。
A.中国
B.丹麦
C.美国
2.下列词语中量词的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一团火
B.一束光
C.一扇墙
3.下列词语中量词的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一把火柴
B.一根裂缝
C.一支蜡烛
4.下列词语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喷香的烤鹅
B.明亮的火焰
C.精致的晚餐
5.下列词语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暖和的笑容
B.温柔的拥抱
C.慈爱的脸庞
6.下列词语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香喷喷的饭菜
B.暖烘烘的火炉
C.明晃晃的眼睛
7.下列近义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乖巧——灵巧
B.精致——精美
C.慈爱——凶狠
8.下列反义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奇异——平凡
B.温暖——暖和
C.贫穷——富裕
判断题:
9.这篇童话让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
10.《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安徒生是丹麦童话家。
2.C
解析:“一扇墙”应改成“一堵墙”。
3.B
解析:“一根裂缝”应改成“一道裂缝”。
4.C
解析:“精致的晚餐”应改成“丰盛的晚餐”。
5.A
解析:“暖和的笑容”可以改成“温暖的笑容”。
C
解析:形容“眼睛”明晃晃不合适,可以改成“亮晶晶”或“水汪汪”。
7.C
解析:“慈爱”和“凶狠”不是近义词,是反义词。
8.B
解析:“温暖”和“暖和”是近义词,和寒冷是反义词。
9.正确
解析:考查对课文的理解,正确。
10.正确
解析:考查对课文的理解,正确考查对课文的理解,正确。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