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每节一练:5.2.3社会行为(拔高题)
1.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①一群蝙蝠在山洞顶上休息
②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
③发现蜜源的蜜蜂返回蜂房并通过跳舞传递信息
④头雁带领雁阵呈“人”字形排列
⑤鯽鱼在水底成群觅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
2.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首领”的特权不包括(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C.遇到危险时,被其他成员保护起来 D.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
3.草原上一群狼在头狼的带领下围追堵截、猎杀羊群,惊慌的羊群则迅速奔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头狼带领狼群围追堵截是一种社会行为
B.狼群的猎杀是一种攻击行为
C.羊群的奔逃是一种防御行为
D.狼和羊的这些行为对它们各自种群的繁衍都是有利的
4.蜜蜂是作家们笔下辛勤的劳动者,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蜜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蜂采蜜既是社群行为又是取食行为 B.蜂群中的三种个体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工蜂通过“舞蹈”语言传达蜜源的位置 D.蜜蜂筑巢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
5.东方蜜蜂面对天敌胡蜂攻击时,守卫蜂巢的工蜂会集结成团,围困胡蜂,其中心温度可达50℃以上,从而将胡蜂“热死”,下列关于蜜蜂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方蜜蜂结团,能更加有利于生存 B.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C.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D.参加结团的工蜂在蜂群中等级较低
6.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所有的节肢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B.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C.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7.“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借用“语言”传递信息。下列不是“语言”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C.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D.蚂蚁通过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8.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下列气味中,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的是( )
A.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B.狗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的气味
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 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
9.雌蛾和雄蛾能在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尾,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个体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 B.蚕蛾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C.“气味”是蚕蛾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D.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诱杀蝶蛾类农业害虫
10.如果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他蚂蚁的警惕而处于攻击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其他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B.用气味进行交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题中描述的攻击状态属于攻击行为
D.蚂蚁的触角可以识别同伴散发的气味
1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体现了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乙与其他三者不同
B.甲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C.丙和丁比较,丙中动物的学习能力要弱一些
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12.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巢
B.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C.用饥饿的蚂蚁做实验
D.连接B、C岛间的“桥”和A、B岛间的“桥”的粗细和长短应一致
13.有人用鸽子做实验,他将一只饿鹰放出,使鹰向鸽群袭击,并将结果绘制成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鸽群数量越大,鹰捕食的成功率越高
B.图乙表明,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晚
C.饿鹰捕食鸽子属于社会行为
D.鸽子的报警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14.为了研究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这一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面同学们的部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________。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最终都通过“桥”爬向C岛找到食物。
③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桥”对换,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通过“桥”直接爬向________岛。
(2)完成上述步骤②后,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的唯一区别是________,因此完成步骤③后可以得出结论:蚂蚁是依靠________进行通讯的。
(3)实验前要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4)实验时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并且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桥”粗细和长短应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5)蚂蚁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见蚂蚁是一种具有________行为的动物。不同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各不相同,除了气味以外,动物的动作、________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5.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它们能通过特定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同伴。东方蜜蜂与其天敌胡蜂长期分布在同一区域,东方蜜蜂蜂群中的工蜂在采集花蜜或守卫蜂巢时,常常会遇到胡蜂的侵袭和捕捉。最近的研究发现,东方蜜蜂对胡蜂的攻击已经有了很好的防御对策。当东方蜜蜂遭遇危险时,它们就会跳起 “振动舞”,用头撞击同伴的身体,同时还可以通过语音报警,发出由简单的脉冲振动组成的“BB”声信号, 借此通知同伴“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或者“外面有危险”,其他蜜蜂会通过视觉、听觉全面感知同伴给出的警报。一般来讲,脉冲振动频率越快、时间越长代表危险越大。
当胡蜂靠近东方蜜蜂的蜂巢时,巢门口守卫的工蜂会有明显的振翅行为,同时摆动腹部几秒钟。这种行为是在警告敌人“我看见你了,更进一步靠近是徒劳或危险的”,这种信号表达是东方蜜蜂所特有的。 西方蜜蜂在原产地很少有胡蜂的侵袭,因此不能像东方蜜蜂一样对胡蜂的攻击形成有效的反应。
当胡蜂距离蜂巢很近时,东方蜜蜂中守卫的工蜂便会一拥而上集结成团,围困胡蜂,结团的中心溫度可以达到50℃以上,从而把胡蜂活活“热死”。西方蜜蜂不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其守卫的工蜂倾向于单独行动阻击入侵者。有人将西方蜜蜂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在参加结团的两种蜜蜂中,东方蜜蜂处于结团的中心区域直接与胡蜂进行肉搏战,而西方蜜蜂虽然参加战斗,但更多的是处于结团的外围。
另有研究表明,某些农用杀虫剂,即使残留量在正常范围内,仍会让蜜蜂变得麻木,难以对危险做出正确评估,影响信息传递,对蜜蜂的防御策略有很大的影响。
(1)本文谈到“东方蜜蜂对胡蜂的攻击已经有了很好的防御对策”,请你列举出其中的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据本文信息分析,胡蜂对___________(填“东方蜜蜂”或“西方蜜蜂”)捕食成功率会更高。在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结团消灭胡蜂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填“东方蜜蜂”或“西方蜜蜂”)牺牲的个体数目会更多。在与胡蜂的战斗中,工蜂个体大量牺牲,这种牺牲_____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物种的延续。
(3)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最能体现本文核心内容的标题( )
A.西方蜜蜂的防御行为
B.蜜蜂对天敌有多种防御对策
C.蜜蜂独特的语音报警系统
D.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的防御合作
(4)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对人和动物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______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一群蝙蝠在山洞顶上休息、⑤鲫鱼在水底成群觅食,这些群体成员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分工,群体内部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①⑤不符合题意;②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③发现蜜源的蜜蜂返回蜂房并通过跳舞传递信息、④头雁带领雁阵呈“人”字形排列,表明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因此属于社会行为,②③④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A、B、D不符合题意;遇到危险时,“首领”会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C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的群体中会形成等级,头狼带领狼群围追堵截是一种社会行为,A正确。羊群的奔逃是一种防御行为,狼群的猎杀是一种取食行为,B错误,C正确。狼和羊的这些行为对它们各自种群的繁衍都是有利的,D正确。
4.答案:B
解析:蜜蜂群体之间分工明确,工蜂采蜜既是社会行为又是取食行为,A正确;每个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个体,B错误;工蜂通过“舞蹈”语言传达蜜源的位置,这属于信息交流,C正确;蜜蜂筑巢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
5.答案:D
解析:蜂群中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结团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有利于群体生存;蜂群中没有等级。
6.答案:A
解析:社会行为的特点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有的节肢动物没有社会行为,如蝗虫,A的叙述错误。
7.答案:C
解析: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属于信息交流,A正确;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他蜜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B正确;乌贼释放墨汁是为了防御敌害,C错误;蚂蚁通过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这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8.答案:C
解析: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目的是保护自己,属于防御行为,A错误;狗沿路撒尿留下气味是作记号,这样它才能沿着气味顺利回家,B错误;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以气味的形式告诉同伴有危险,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气味进行通讯,C正确;当老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起警告作用,D错误。
9.答案:B
解析:雌蛾和雄蛾能在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
实现的,说明动物个体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蚕蛾的群体内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故蚕蛾不具有社会行为,B错误。“气味”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用来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人们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干扰雌虫和雄虫之间的通讯,阻止其交配,诱杀农业害虫,D正确。
10.答案:C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其他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是先天性行为,A正确;蚂蚁之间用气味进行交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题中描述的攻击状态属于防御行为,C错误;蚂蚁的触角上分布有大量的嗅觉感受器,蚂蚁主要依靠它们来辨别气味,蚂蚁的触角可以识别同伴散发的气味,D正确。
11.答案:D
解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乙属于先天性行为,而甲、丙、丁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B正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丙和丁比较,丙中动物较低等,它的学习能力较弱,C正确;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错误。
12.答案:B
解析:为不影响实验效果,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巢;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手的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应该用无气味的镊子对调小木条;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实验用的木条粗细、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13.答案:D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鸽群数量越小,鹰捕食的成功率越高,反之,鸽群数量越大,鹰捕食的成功率越低,A错误;由题图乙可知,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B错误;饿鹰捕食鸽子属于取食行为,C错误;鸽子的报警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正确。
14.答案:(1)什么都不放;C
(2)气味的有无;气味
(3)利于实验观察
(4)保持单一变量
(5)社会;声音
解析:(1)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命名为BC、BA)连接起来(如图)。
②现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行为。
③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最终都爬向C岛。
(2)完成上述步骤②后,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的唯一区别是气味的有无;实验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
(4)为不影响实验效果,捕获的蚂蚁必需来自同一蚁穴。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保持单一变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5)蚂蚁喜欢群居,其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内有负责生殖的雌蚁——“蚁后”和雄蚁,还有专管保卫蚁巢的兵蚁以及负责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的工蚁,所以蚂蚁属于社会性行为的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
15.答案:(1)跳起“振动舞”给同伴发出“BB”声信号(或守
卫丁蜂的振翅警告、集结成团把胡蜂活活“热死”)(2)西方蜜蜂东方蜜蜂有利于(3)B(4)我们应当保护动物,而不应当伤害它们(合理即可)
解析:?文屮谈到“东方蜜蜂对胡蜂的攻击已经有了很好 的防御对策”,当东方蜜蜂遭遇危险时,它们的应对策略有: 跳起“振动舞”,给同伴发出“BB”声信号,守卫工蜂的振翅 瞀告,集结成团把胡蜂活活“热死”等。(2) “西方蜜蜂在原 产地很少有胡蜂的侵袭,因此不能像东方蜜蜂一样对胡蜂的 攻击形成有效的反应”,因此胡蜂对西方蜜蜂捕食成功率会 更高。在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结团消灭胡蜂的战斗中,东方 蜜蜂牺牲的个体数目会更多。在与胡蜂的战斗中,工蜂个体 大量牺牲,这种牺牲宥利于物种的延续。(3)文屮主要介绍 了蜜蜂对天敌存多种防御对策,因此最能体现本文核心内容 的标题为蜜蜂对天敌有多种防御对策,故选B。(4)我们应 当保护动物,而不应当伤害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