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每节一练: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拔高题)
1.成语“闻鸡起舞”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鸣的公鸡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B.“闻鸡起舞”从获得途径判断属于先天性行为
C.“闻鸡”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
D.“起舞”需要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2.蝙蝠依靠回声定位系统捕食夜蛾,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蝙蝠与夜蛾的飞行方式可能不同
C.夜蛾仅依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逃生 D.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的捕食有关
3.以下有关动物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鹦鹉学舌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的学习行为
B.动物的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及复杂环境的变化
C.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是观察法和实验法或者两者结合
D.繁殖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瞪羚在被猎豹追捕时,全力奔跑一阵后,突然停住并转弯不属于防御行为
C.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鹦鹉学舌”与“海豚表演顶球”属于同一行为类型
D.两只狼在争斗时,失败者表示屈服动作,属于攻击行为
5.“旺财”是小明给他的爱犬起的名字,每当小明放学回到家,“旺财”总会到门口迎他,并把他的拖鞋叼到门口。小明的同学小王初次到小明家时,“旺财”狂吠不止,态度很不“友好”。下列对“旺财”上述行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旺财”见到陌生人狂吠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旺财”迎接主人并给主人叼拖鞋的行为是后天获得的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D.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C.大山雀偷喝牛奶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8.在央视播出的某期《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是一只在杯子中孵化出的小鸡,关于“小茶缸”出生后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小茶缸”的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而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C.“小茶缸”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水远不会忘
D.“小茶缸”的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9.自然界中,海鸥展翅、鱼翔浅底、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动物的行踪到处可见,构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下列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属于肌肉组织
B.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的呼吸作用
C.鸟类筑巢孵卵的行为是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D.黑猩猩用草棍钩取白蚁属于取食行为,也属于先天性行为
10.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条件反射
B.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后天学会的,是学习行为
C.猩猩的这种行为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D.猩猩用树枝刺鱼的行为仅由运动系统完成
11.题图为小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食物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
A.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 B.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
C.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D.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
12.将蚯蚓和小鼠放入如图“T”形迷宫中,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放相应的食物。两种动物经过数次“尝试与错误”后,能学会直接到达有食物的一臂。下列关于两种动物“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蚯蚓的次数<小鼠的次数 B.蚯蚓的次数>小鼠的次数
C.蚯蚓的次数=小鼠的次数 D.上述选项均有可能
13.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探究实验时,生物小组随机选取经饥饿处理的3只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的迷宫,测得如下数据。根据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小鼠 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09秒
②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③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7秒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B.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C.小鼠②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
D.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
14.某同学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很少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东西,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汤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1.蚂蚁和蚕的发育方式相同,都属于____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加__________(填“浓糖水”或“清水”)的棉花团.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________?.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加__________?(填“浓糖水”或“清水”)的棉花团处聚集,那么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若要探究蚂蚁喜欢甜的食物是先天性行为,则应该用经__________孵化出的蚂蚁做该实验.
15.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图中①属于________行为,④属于________行为。
(2)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③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________决定的;②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________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3)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__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_____的调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公鸡属于鸟类,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A正确。“闻鸡起舞”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错误。“闻鸡”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C正确。完成“起舞”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共同参与,以及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正确。
2.答案:C
解析:当蝙蝠和夜蛾距离较近时夜蛾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属于先天性行为,故A正确;蝙蝠与夜蛾的飞行方式可能不同,不同的动物有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运动方式,故B正确;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C错误;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的捕食有关,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鹦鹉学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动物的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及复杂环境的变化,B正确。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或者两者结合,C正确。繁殖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4.答案:B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正确。瞪羚在被猎豹追捕时,全力奔跑一阵后,突然停住并转弯,属于保护自己的防御行为,B错误。“鹦鹉学舌”和“海豚表演顶球”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C正确。两只狼争斗时,失败者表示屈服动作,属于攻击行为,D正确。
5.答案:D
解析:“旺财”见到陌生人狂吠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正确;“旺财”迎接主人并给主人叼拖鞋的行为是后天获得的学习行为,B正确;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C正确;先天性行为在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表现是基本相同的,学习行为在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表现是不相同的,D错误。
6.答案:A
解析:通过分析题干可知,杜鹃将卵产在其他小鸟的巢中,小鸟会进行孵卵和育雏,孵卵和育雏是小鸟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故选项A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具有的行为,如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等;大山雀偷喝牛奶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新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C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小茶缸”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正确;“小茶缸”的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而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B正确;“小茶缸”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但如果不强化是会消失的,C错误;“小茶缸”的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D正确。
9.答案:B
解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属于器官,A错误;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正确;鸟类筑巢孵卵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黑猩猩用草棍钩取白蚁属于取食行为,该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错误。
10.答案:D
解析: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这是后天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猩猩用树枝刺鱼的行为是后天学会的,是学习行为,B正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C正确;猩猩用树枝刺鱼的行为由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配合完成,D错误。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假设:蚂蚁取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分析图示推测现象可得出结论:蚂蚁的取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即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12.答案:B
解析: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学会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小鼠是哺乳动物,比较高等,而蚯蚓是环节动物,比较低等;所以蚯蚓“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多于小鼠。
13.答案:C
解析:“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B正确;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小鼠②经“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少些,而不是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C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D正确。
14.答案:1.完全; 2.清水 ; 避免偶然性; 3.浓糖水 ; 4.隔离
解析:1.蚂蚁和蚕的发育都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对照组是变量没有改变、条件正常的一组,因此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加清水的棉花团。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蚂蚁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加浓糖水的棉花团处聚集,那么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若要探究蚂蚁喜欢甜的食物是先天性行为,则应该用经隔离孵化出的蚂蚁做该实验。原因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是防止蚂蚁相互学习,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蚂蚁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排除其他干扰。
15.答案:(1)取食;防御
(2)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生活经验
(3)神经;激素
解析:(1)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图中①狮子抓捕斑马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取食行为;④枯叶蝶形似枯叶,是为了掩护自己不被敌害发现,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2)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③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②狗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3)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