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中九年级2008-2009年第一学年度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永昌三中九年级2008-2009年第一学年度期末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21 09: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永昌三中九年级2008——2009年第一学年度期末试卷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
重庆,因其依山而建,层峦叠zhōng ,得“山城”之名;又因其傍水而筑,襟带两江(长江和嘉陵江在此会合),更有“江城”之称。这样,被群山拥抱着的重庆城,又为两江环绕,依山傍水,山水相应,山、城、水r6ng 为一体,有山之起伏,有城之活力,更有水之潋滟。所以,自古以来重庆城山清水秀,人杰地伶,是巴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长江上游的航运交通shū 纽。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层峦叠zhòng róng 为一体 shū 纽
(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
半,一蹴而就。
C.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
大理石和奢侈装饰更扣人心弦。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3.请将下列被选项填在恰当的位置上。(4分)
书是益友,当你痛苦时, ;当你困惑时, ;当你迷茫时, ;当你消沉时, 。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
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A.书给你指路 B.书给你抚慰C.书给你振作D.书给你解疑
4.下文画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修改。(4分)
垃圾畅销书畅销的原因很多,或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或是作为一时新闻的
补充,①或是拿来作为炫耀,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生命力短暂,②未必经丕起仔细推敲。
它们因急功近利而生,也因急功近利而死。走过街头旧书摊,我时常发现它们的踪影。③
它们灰头土脸地夹杂在一些过期杂志中,没有了往日的骄横。
句应改为
句应改为
5.阅读下面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并提炼出“年轻人”明白的人生哲理。(4
分)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
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喝下几El后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的沉浮着,一会儿.一
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中加了点沸水,一共加了三次
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的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明白了。
内容:
人生:
6.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 任选其中一处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
我看 ,感受到 。
(2)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在消防队门口,有这样醒目的标语:“赴汤蹈火为
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请你说说标语中运用“赴汤蹈火”这一成语的妙处。(3分)
(3)总有一些事,让我们热泪盈眶。在2008年初,那些震憾人心的抗冻救灾的故事激
发了足够的热泪、感动、激动。请你模仿下面的点评从下列两个事件中任选一件来抒发你
心中的感动。(4分)
【示例】事件:1月30日温总理视察广州火车站。温总理来到了了一站台——广州往武
昌的列车。视察了一节车厢,然后从站台进入大厅,在三号候车棚对旅客讲话,并将一包
食物送给一位重庆的旅客。温总理说知道大家辛苦,正在修复电网,让大家回家过年,并
祝新春快乐。候车的旅客听了温总理的话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点评:总理那焦虑的目光,承载千万受灾同胞的期望。总理热诚的话语,消融千里冰
障。总理坚强的脚步,赋予南中国灾区信心和力量。
事件一:1月31日广州火车站大批乘客聚集在站前广场准备进站时,一乘客在人海中
晕倒.人们用接力的方式将其抬高送出。
事件二:2月1日一辆运送供电抢修器材的卡车陷进南昌招贤镇盘山公路的积雪里,
附近马口村村民闻讯后带着铁铲和铁链跑了5公里路赶来,帮助将汽车拉出,大家喊着:
“乡亲们加把劲。供电抢修车绝对不能陷在里面……”
你选事件
你的点评:
7.名著阅读(6分)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ɑ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ɑ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ɑ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ɑ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掀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巴倒竖起来,只一剪。ɑ却闪在一边。……
①上边这段话选自名著《 》,选段中“ɑ”替代的是名著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 。(4分)
②这部名著中还有许多关于这位英雄的故事,概括地说如 。(2分)
二、古诗文积累 (11分)
(一)古诗文默写(7分)
1.(1)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白居易)
(3) ,石破天惊逗秋雨。 , (《李凭箜篌引》李贺)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巾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
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2.漫步街头,你会发现有些饱含文化底蕴的招牌,请指出下面几个招牌所隐含的诗
文名句。(4分)
例:食为天酒店(民以食为天) 。
人和客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杏花村酒家 , 。
涌泉鲜花礼品店 , 。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2008年顺义区学校将结合奥运德育工程,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重点进行观赛礼仪、社会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教育,着力于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某学校为了落实北京市的这项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交流活动。
1.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很多观看比赛的信息。为了使同学们认识到学习观赛礼仪的重要性,学校要求各班写出一份调查报告。请你从以下材料中提取一则信息,使本班的调查报告更具有针对性。(3分)
材料一
2006年F1上海站的比赛结束后,比赛场地内满地废纸,到处是随地乱丢的垃圾。
材料二
2007年中超足球联赛开赛以来,在北京国安队主场丰台体育中心内“京骂”现象时有出现,甚至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成立所谓的首都“京骂”联盟,鼓动球迷到国安队主场参与“京骂”活动,并把印有“首都JM(京骂)联盟”的旗子带进球场,扰乱赛场秩序。
材料三
在观看比赛时,有一些观众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全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更不顾及说笑声对比赛的影响。
我提取的信息是
2.同学们还对本班同学的社会礼仪状况做了调查,并制作成了调查表。
几种行为习惯调查
方式时间 骑自行车2人并行从不3人并行 乘电梯靠右站从不靠左站 乘公交车主动让座
2005年 48% 47% 56%
2006年 59% 71% 76%
2007年 80% 87% 92%
从调查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 ;但是可以看出
。(3分)
3.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学校准备搞一次介绍中西方礼仪的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了几则介绍了中西方几方面礼仪的特点的材料。请你概括指出三则材料分别说的是哪方面的礼仪,并写一句话,表达自己重视学习奥运礼仪。
材料一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儿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人,日常打招呼只说一声“Hello”或根据时间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材料二
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材料三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4分)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如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各组词语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必先苦其心志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恒过然后能改
C.不戚戚于贫贱 百里奚举于市
D.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以上这两个文段论述了做人、治国的道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选择其中一句,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第1—4题。(共23分)
(一)阅读《一生只做一件事》,完成第4—7题。
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
①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②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我从来就不喜欢工厂。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③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
④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⑤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惟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⑥黄先生养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养出了人间知己。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鸥、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
⑦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⑧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⑨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政治,商人们终身搞流通,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⑩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
应该是不受诱惑的年纪了。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1.根据第②~④段内容,请你用短语概括“我”种花养草的历程。(2分)
挖泥撒种 不再养花
2.《花经》本是一部介绍养花的书,为什么作者读了《花经》的序言后反而不再养花了?(3分)
3.“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请你说说“精神文明”在本文中都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4.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80字——120字)(4分)
100
(二)阅读《鼠的文化象征意义》,完成第5—8题。
鼠的文化象征意义
  ①鼠虽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脱胎换骨,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
  ②鼠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又包括它的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
  ③鼠嗅觉敏感,胆小多疑,警惕性高,加上它的身体十分灵巧,穿墙越壁,奔行如飞,而且它还兼有另两项突生的本领:高楼坠地不伤和遇浅水不亡。
④人们常用“比老鼠还精”来形容某人的精明和机灵,鼠的机灵成为一种类比的标准,可见它的机灵已经上了相当的档次,正如人们形容轿车品质卓越一定会说“比奔驰还好”,而不会说“比伏尔加还好”一样。
⑤民间还认为鼠性通灵,能预知吉凶灾祸。其实鼠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不测如地震、水灾、旱灾、蝗灾等做出一定的行支反应是很正常的,但限于人类自身的知识,还未能揭示出它的神秘和规律罢了。在唐山大地震前夕,人们惊异地发现鼠群向郊外奔窜,或者三五结伙蜷缩在马路、街道等相对空旷的地方,并不明白这种迹象暗示着什么。类似的事情,在古代必定重演过多次,所以老鼠在人类心目中变成了通灵的神物。
⑥鼠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生命力强。一只母鼠在自然状态下每胎可产出5-10只幼鼠,最多的可达24只。一年可以生育5000左右子女,至于孙子、孙女、曾子、曾孙辈已多到无法计算。
  ⑦过去有一种民间组织,现在被人们戏称为“老鼠会”。它本来是百姓之间互助的一种形式,但由于具体操作过程中,会首握有大笔资金、大量权力,往往从中牟取私利,因而逐渐演变成一种金融剥削,并带有明显黑社会色彩的帮会。凡是有这种“会”或“社”存在的地方,会员一到夜晚便四处出动,或动员别人入会,或参加组织聚会,这种活动规律和老鼠昼伏夜出的习性几无二致;而且会员一变二,二变四, 四变八......呈几何倍增状况,这与老鼠不同凡响的繁殖力也十分相似,故而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作“老鼠会”。
   ⑧鼠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精致细小,微末。鼠生就一副小巧玲珑的体态,喜欢上窜下跳,是无法与“大”字联在一起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篇叫《硕鼠》,诗中把贪官污吏比做硕大的老鼠,并不是说真有这么大的老鼠;就鼠的喻义而言,总与微不足道 ,无须挂齿连在一起,如鼠窃狗盗指一般的“小毛贼”。
   ⑨再如鼠技指雕虫小技。《荀子·劝学篇》中说:“飞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字面意思有飞蛇虽然没有脚但可以奔行如飞,梧鼠虽有多种本领却难以施展,言外之意是精通一种本领够你施展了,如果贪多不精,都才学会点入门功夫,就算会的再多也没有多大用处。
   ⑩其它如“鼠子”“鼠辈”等具有相同意思,并隐含有鄙视、看不起的意思。
5.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分)
6.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说出“老鼠在人类心目中变成了通灵的神物”的原因。(2分)
7. 请你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取其中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子,说说鼠文化在民间是如何体现的。(3分)
贼眉鼠眼 鼠窃狗盗 抱头鼠窜 鼠目寸光
【示例】硕鼠:民间把贪官污吏比做硕大的老鼠。
8. 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分别从哪个方面反映了鼠的象征意义?(4分)
材料一 我国1996年发行的丙子年生肖邮票的图案:老鼠一手持灯台,左侧还有一油葫芦图章,鼠的尾巴已快伸进油葫芦了。设计师的创意来自民间传说的故事:老鼠闻到油壶里的香味,想吃,但进不去,怎么办呢?经过反复几次,最后用长尾巴伸进壶嘴里蘸油,终于吃着油了。
材料二 美国当年在南太平洋岛屿进行核试验。核弹爆过以后,岛上其它生物都死光了,惟独老鼠生存了下来。
材料一:
材料二:
六、作文。(60分)(任选一题作文)
1.2008,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不同寻常: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你拥有的会令你终生难忘,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
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在 的日子里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参考题目:在激情燃烧的日子里、在鲜花盛开的日子里、在迷茫困惑的日子里、在拼搏的日子里 ……)。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题 目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1).嶂 融 枢 (2)“应”改为“映”“伶”改为“灵”
2.C 3.BDAC
4.在①句“炫耀”后面加上“的资本”或删去“作为”②句删掉“未必”或将“经不起”改为“经得起”
5.同样的茶叶,一杯索然无味,一杯香气四溢,关键在于不同温度的水。只有在沸水中沉浮.那种浸渍在茶叶血液里的清香才能散发出来。 人生就如一片茶叶,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弥漫出生命和智慧的清香。 6.略
7.(1)答案示例:我看长河落日,感受到雄奇壮观之美。我看小桥流水,感受到诗情画意之美。我看鹰击长空,感受到勇于搏击的力量。我看鱼翔浅底,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快乐。我看柳树萌芽,感受到生命萌发的美丽。
(2)“赴汤蹈火”一语双关,既切合消防队员职责的特点,又突出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3)答案示例:一个乘客倒下去,百千手臂举起来。一份不幸和痛苦,被无数热心分担,传递一片爱一团火。齐心协力,天堑能变通途,众志成城,天灾可化春雨。只要这车载满了希望.只要这路通向阳光,我们有的是力量,有的是坚强!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一)1.(1)草色遥看近却无(2)别有幽愁暗恨生(3)女娲炼石补天处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三、(10分)
1.答案 目前,国人观看比赛还存在着各种不文明的现象(行为)。
评分 本题共2分,要点是“存在着”“不少不文明的现象”
2.答案示例
三年来,同学们在公共场所(骑车、乘坐电梯、乘车等方面)的行为越来越符合社会礼仪了;在这三方面也还有不符合社会礼仪的状况(存在问题)。
评分 本题2分,每空 1分。
3.答案 方面:①日常打招呼 ②宴请时座次 ③社交场合穿带
一句话:学习社会礼仪,是招待好国际友人的基础。
评分 本题共4分,概括出“方面”要点“打招呼”“宴请”“穿带”3分;
一句话符合要求,语言通顺,1分
四.1.A.(A.他的;B.……的样子;这;C.因为;在;D.违北;通“弼”,辅佐。)
2.(1)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竹器、饮水的用具经常是空的。
(2)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的,这样的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正确,叙述恰当,即可得分。
基本要求:观点必须是文段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分)启发要求叙述恰当,语言流畅。(2分)
五、(1)本题共22分。
(一)1.示例:浇水施肥 养花失败
(共2分。意思对即可。)
2.要点:①作者从《花经》的序言中得到的启示是:人的一生要做好一件事是不易的。
②她不能做到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养花,所以决定不再养花。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3.要点:①混浊之世辞官隐退(做得天趣之事,立为人的根本)。
②写出了《花经》这等好书。
③结交了花木挚友。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4.理解(要点):①不自以为聪明,不追潮流,不为虚名所累。②对于写作以外的业余爱好不狂热、不痴迷,一生只专心写作这一件事。
看法【示例1】同意。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追求,然后潜心去做,始终如一,直到实现目标。
看法【示例2】不同意。人的潜能有很多,可以全面发展。培养自己广泛的业余爱好,能使自己多才多艺。
(二)5.要点:说明鼠的机灵成为一种类比的标准,它的机灵已经上了相当的档次。
(共2分。)
6.要点:①人类受自身的限制,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不测不能作出预测。②而鼠却能做出行支反应,所以人们把鼠看作通灵神物。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7.示例:贼眉鼠眼:民间把鬼鬼祟祟的神态形容为贼眉鼠眼。
鼠窃狗盗:民间把小偷小摸,进行不光明活动的行为称作鼠窃狗盗。
抱头鼠窜:民间把急忙逃走的狼狈相形容为抱头鼠窜。
鼠目寸光:民间把人没有远见、目光短浅比做鼠目寸光。
(共3分。)
8.答案:【材料一】鼠具有灵性(机灵)。
【材料二】鼠的生命力强。(共4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