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
一、青铜器的超高工艺
1.(2021·昆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二里头铜鼎
B.司母戊鼎
C.利簋
D.三星堆青铜面具
2.(2021·奎文一模)下图是名满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的毛公鼎,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D.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2021·宝应一模)“按照《周礼》《礼记》《仪礼》等礼书提供的标准,周代在宴飨(xiǎng)和祭祀活动中以鼎、簋相配,根据身份地位分别是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贵族在使用鼎、簋组合礼器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身份等级享用相应的数量和规格,不可逾越。”这段材料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②青铜器的功能为食器和礼器
③青铜器的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 ④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0七上·宜兴期中)( )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
C.商周时期 D.秦朝
5.(2020七上·蚌埠月考)“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是( )
①四羊方尊 ②毛公鼎 ③司母戊鼎 ④利簋(gui)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二、甲骨文记事
6.(2021·怀化)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们把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7.(2021·广东一模)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信史”意指较为详实可信的历史),其依据是( )
A.河南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B.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
C.《史记》记载商王的世系情况
D.甲骨文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
8.(2021·安阳模拟)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
A.佐证了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 B.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
C.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D.对我国文字的发展影响深远
9.(2020七上·正安期末)央视文物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有了×××,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指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0.(2020七上·梅里斯月考)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
A.金文 B.甲骨文 C.隶书 D.楷书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1.(2021·河南)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12.(2021·长沙模拟)2021年是我国农历辛丑年(牛年),甲骨文“牛”字采用的是象形的造字法,据此推测下列哪个是甲骨文的“牛”字( )
A. B.
C. D.
13.(2020七上·北京期中)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 )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指事
14.(2020七上·梅里斯月考)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15.(2020六上·肇东月考)观察下列甲骨文字形,运用了会意造字方法的是( )
A. (牛) B. (明)
C. (胃) D. (正)
四、综合材料探究
16.(2020七上·榆林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创造的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的意义?
(3)请写出上面三幅青铜器图片中图一、图二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7.(2020七上·高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
(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
(3)图三是出自什么朝代的青铜器?它是叫什么?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18.(2017七上·临沂月考)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器,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图一: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
图二:青铜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1)以上两组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
【点评】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司母戊鼎的评价即可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但本题只展示了毛公鼎,不能体现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不符合题意;
D. 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能”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3.【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篇。”可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由酒器为主变为以礼器为主,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或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故周朝的这一规定旨在强调贵族等级界限分明,故②③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材料中未涉及,故①错误,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青铜器具。他们还采用“泥范铸造法”铸造出造型精美、体型巨大的青铜器。这最能体现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青铜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都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①③符合题意;
图片没有反映毛公鼎和利簋(gui),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艺术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课标要求掌握的各类图片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6.【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成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金文,不符合题意;
C.小篆,不符合题意;
D.隶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 河南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不符合题意;
B. 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 ,不符合题意;
C. 《史记》记载商王的世系情况 ,不符合题意;
D.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是因为有考古发现的确切的文字记载,这些文字也就是甲骨文,有甲骨文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8.【答案】C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说明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动物骨甲上的文字,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故选项C符合题意;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字和遗址能对应的历史,因为甲骨文之前没有发现成熟文字,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的成熟文字,不能佐证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仅说明甲骨文是刻在动物骨甲上的文字,没有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说明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动物骨甲上的文字,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强调的是甲骨文的内容,没有强调文字的研究,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重点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识记理解甲骨文的知识是解题关键。
9.【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据“有了XXX,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可知,XXX指的是甲骨文。所以排除选项BCD,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0.【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出现了我国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系统性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所以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甲骨文书写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11.【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所示图片,“王、臣”所示国家政权,“劓、刖”所示为维护政权建立的刑罚,这些均反映出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12.【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只需看哪个甲骨文像牛的形象即可。甲骨文牛字的形取自于牛头的正面,上端“U”形曲线像牛的双角,下端两斜线像牛的双耳,D正确;
ABC分别是甲骨文中的羊、鸡、猪,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甲骨文造字的基本特点即可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会意,不符合题意;
B.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文字,是使用“最多”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形声,不符合题意;
D.指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汉字造字方法的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4.【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甲骨文的特点是:像实物的形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由于甲骨文多为刀刻,极少数是写的,所以文字风格具有浓烈的刀笔味,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15.【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会意字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明,是日和月和结合,表光明之意。
A项牛是象形字,不符合题意;
B项明运用了会意造字方法,符合题意;
C项胃是形声字,不符合题意;
D项正是假借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记事及其造字特点,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16.【答案】(1)商朝时期。
(2)为我们研究古人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其意义无法估量。
(3)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祭祀。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商朝时期的历史;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字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人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其意义无法估量;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面三幅青铜器图片中图一是四羊方尊,图二是司母戊鼎;第二小问: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祭祀;
故答案为:(1)商朝时期;
(2) 为我们研究古人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其意义无法估量;
(3)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祭祀。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1)商朝 占卜
A---山 B---人 C-----休
(2)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商朝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
(4)感想: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商朝,这些龟甲主要用来占卜;依据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山字,B是人字,C是休字;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出自商朝的青铜器,它是司母戊鼎;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
故答案为:(1) 商朝 占卜,A---山 B---人 C-----休
(2)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 商朝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
(4)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点评】(1)本题第一问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要注意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问题,知道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8.【答案】(1)A
(2)器物名称、器物造型、器物材质、器物规格、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收藏地点、器物地位等。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以上两组图片属于考古发掘的文物,是第一手资料,故此题选A。
(2)依据材料信息:青铜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青铜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可知,器物名称、器物造型、器物材质、器物规格、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收藏地点、器物地位等。
【点评】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本题难度适中。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
一、青铜器的超高工艺
1.(2021·昆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二里头铜鼎
B.司母戊鼎
C.利簋
D.三星堆青铜面具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
【点评】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司母戊鼎的评价即可作答。
2.(2021·奎文一模)下图是名满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的毛公鼎,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D.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但本题只展示了毛公鼎,不能体现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不符合题意;
D. 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能”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3.(2021·宝应一模)“按照《周礼》《礼记》《仪礼》等礼书提供的标准,周代在宴飨(xiǎng)和祭祀活动中以鼎、簋相配,根据身份地位分别是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贵族在使用鼎、簋组合礼器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身份等级享用相应的数量和规格,不可逾越。”这段材料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②青铜器的功能为食器和礼器
③青铜器的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 ④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篇。”可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由酒器为主变为以礼器为主,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或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故周朝的这一规定旨在强调贵族等级界限分明,故②③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材料中未涉及,故①错误,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4.(2020七上·宜兴期中)( )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
C.商周时期 D.秦朝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青铜器具。他们还采用“泥范铸造法”铸造出造型精美、体型巨大的青铜器。这最能体现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青铜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5.(2020七上·蚌埠月考)“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是( )
①四羊方尊 ②毛公鼎 ③司母戊鼎 ④利簋(gui)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都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①③符合题意;
图片没有反映毛公鼎和利簋(gui),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艺术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课标要求掌握的各类图片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甲骨文记事
6.(2021·怀化)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们把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成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金文,不符合题意;
C.小篆,不符合题意;
D.隶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2021·广东一模)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信史”意指较为详实可信的历史),其依据是( )
A.河南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B.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
C.《史记》记载商王的世系情况
D.甲骨文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 河南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不符合题意;
B. 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 ,不符合题意;
C. 《史记》记载商王的世系情况 ,不符合题意;
D.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是因为有考古发现的确切的文字记载,这些文字也就是甲骨文,有甲骨文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8.(2021·安阳模拟)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
A.佐证了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 B.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
C.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D.对我国文字的发展影响深远
【答案】C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说明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动物骨甲上的文字,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故选项C符合题意;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字和遗址能对应的历史,因为甲骨文之前没有发现成熟文字,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的成熟文字,不能佐证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仅说明甲骨文是刻在动物骨甲上的文字,没有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说明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动物骨甲上的文字,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强调的是甲骨文的内容,没有强调文字的研究,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重点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识记理解甲骨文的知识是解题关键。
9.(2020七上·正安期末)央视文物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有了×××,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指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据“有了XXX,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可知,XXX指的是甲骨文。所以排除选项BCD,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0.(2020七上·梅里斯月考)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
A.金文 B.甲骨文 C.隶书 D.楷书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出现了我国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系统性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所以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甲骨文书写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1.(2021·河南)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所示图片,“王、臣”所示国家政权,“劓、刖”所示为维护政权建立的刑罚,这些均反映出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12.(2021·长沙模拟)2021年是我国农历辛丑年(牛年),甲骨文“牛”字采用的是象形的造字法,据此推测下列哪个是甲骨文的“牛”字(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只需看哪个甲骨文像牛的形象即可。甲骨文牛字的形取自于牛头的正面,上端“U”形曲线像牛的双角,下端两斜线像牛的双耳,D正确;
ABC分别是甲骨文中的羊、鸡、猪,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甲骨文造字的基本特点即可作答。
13.(2020七上·北京期中)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 )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指事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会意,不符合题意;
B.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文字,是使用“最多”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形声,不符合题意;
D.指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汉字造字方法的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4.(2020七上·梅里斯月考)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甲骨文的特点是:像实物的形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由于甲骨文多为刀刻,极少数是写的,所以文字风格具有浓烈的刀笔味,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15.(2020六上·肇东月考)观察下列甲骨文字形,运用了会意造字方法的是( )
A. (牛) B. (明)
C. (胃) D. (正)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会意字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明,是日和月和结合,表光明之意。
A项牛是象形字,不符合题意;
B项明运用了会意造字方法,符合题意;
C项胃是形声字,不符合题意;
D项正是假借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记事及其造字特点,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四、综合材料探究
16.(2020七上·榆林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创造的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的意义?
(3)请写出上面三幅青铜器图片中图一、图二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案】(1)商朝时期。
(2)为我们研究古人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其意义无法估量。
(3)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祭祀。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商朝时期的历史;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字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人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其意义无法估量;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面三幅青铜器图片中图一是四羊方尊,图二是司母戊鼎;第二小问: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祭祀;
故答案为:(1)商朝时期;
(2) 为我们研究古人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其意义无法估量;
(3)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祭祀。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2020七上·高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
(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
(3)图三是出自什么朝代的青铜器?它是叫什么?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答案】(1)商朝 占卜
A---山 B---人 C-----休
(2)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商朝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
(4)感想: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商朝,这些龟甲主要用来占卜;依据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山字,B是人字,C是休字;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出自商朝的青铜器,它是司母戊鼎;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
故答案为:(1) 商朝 占卜,A---山 B---人 C-----休
(2)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 商朝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
(4)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点评】(1)本题第一问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要注意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问题,知道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8.(2017七上·临沂月考)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器,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图一: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
图二:青铜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1)以上两组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答案】(1)A
(2)器物名称、器物造型、器物材质、器物规格、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收藏地点、器物地位等。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以上两组图片属于考古发掘的文物,是第一手资料,故此题选A。
(2)依据材料信息:青铜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青铜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可知,器物名称、器物造型、器物材质、器物规格、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收藏地点、器物地位等。
【点评】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本题难度适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