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0 14:09:1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一、炎黄联盟
1.(2021·吉林)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炎帝和蚩尤,不符合史实;
B.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尧和舜,不符合题意;
D.舜和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1·宜昌)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盘古和女娲 B.后羿和夸父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盘古和女娲 ,不符合题意;
B. 后羿和夸父 ,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尧舜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在,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021·封开二模)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这段话表述的是(  )
A.汉族的形成 B.华夏族的形成
C.结成炎黄联盟 D.国家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即可作答。
4.(2021·常德)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发展而来,故C项错误;
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1·深圳押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B.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D.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 ”,可以看出,在当时, 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不符合题意;
D. 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涿鹿之战。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落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 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6.(2021·惠阳一模)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B.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远古时代的传说,炎帝时期已经教人耕种,出现了原始农业,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正确;
传说并不能作为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A排除;
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排除;
传说并不能够完全证明炎帝的真实存在,还需要和多种史料相互印证,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炎帝和黄帝是早期农耕文明的开始即可作答。
7.(2020七上·澄海期末)在一次联欢会上,有位同学讲了一个关于黄帝的传说,其内容如下。这位同学讲的故事与古代传说相比,错误的是(  )
①黄帝建造宫室,发明了车船
②其下属官员创造了文字
③他还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④他教民开垦耕种,教人们通商交换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①与古代传说是一致的;黄帝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②与古史传说是一致的;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③与古史传说不一致;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④与古代传说不一致。综上所述③④描述的和古史传说不一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传说中黄帝的发明创造,在掌握传说中黄帝的发明、下属的发明、他妻子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8.(2020七上·乾安期末)传说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嫘祖 D.仓颉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炎帝,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等,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黄帝,不符合题意;
C.嫘祖,不符合题意;
D.仓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早期人类的发明等,要注意区别识记,不要混淆。
9.(2020七上·宜兴期中)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他的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他被尊为人文初祖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始祖”。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黄帝是因为他被尊为“人文始祖”。 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AB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黄帝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的贡献。
10.(2020七上·南丹月考)漂漂亮亮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仓颉 C.嫘祖 D.伶伦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 ,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故B项正确;ACD项都与造字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
三、尧舜禹的禅让
11.(2021·盐城)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禅让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知道原始社会民主推选联盟部落首领的方式是叫做“禅让制”。
12.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千字文》中有一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文中的“推位让国”是指(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 “推位让国”是指禅让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C.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D.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2020七上·醴陵期末)“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描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采取民主的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任人唯贤,史称“禅让”。D正确;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题不符。AC错误;
世袭制是“家天下”的反映,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与题不符。B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禅让制的内容。
14.(2020七上·金昌期末)《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这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含义是唐尧与虞舜施行的道义,是禅让而不是传位,尧舜做王的时候,是为了有利于天下百姓而不是有利与自己,禅让而不是传位,才会是圣明的盛世啊,由此可知,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A符合题意;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B不符合题意;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制度,C不符合题意;
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建立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禅让制的特征。
15.(2020七上·长春期末)“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禅让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尧——舜——禹,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禅让”为切入点,掌握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顺序。
四、综合材料探究
16.(2020七上·平山期末)阅读下列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身:铜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时,用法术制造迷雾。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材料二:黄帝做了部落首领,领导人们改变了游猎生活,教大家修缮房屋,驯养家畜,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为了便利两岸交通,黄帝制造了船和车。传说黄帝还叫他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文字,改变了远古时代结绳记事的笨方法,开始使用文字来记载事情。
(1)材料一中有哪些传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2)黄帝主要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当时谁和黄帝一起同蚩尤作战?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说说黄帝为什么能够打败蚩尤?
(4)根据材料二,说说黄帝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1)蚩尤及其兄弟的长相、使用法术作战。
(2)黄河流域。炎帝。
(3)①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实力更强大;②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
(4)定居生活、建造房屋、交通运输、创制文字等。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一中 蚩尤及其兄弟的长相、使用法术作战 这些不符合历史事实;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 ”,可以看出, 黄帝主要生活在 黄河流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3)依据材料一信息“ 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实力更强大;②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这使得他能够打败蚩尤;
(4)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黄帝的贡献有定居生活、建造房屋、交通运输、创制文字等;
故答案为:(1) 蚩尤及其兄弟的长相、使用法术作战。
(2) 黄河流域。炎帝。
(3) ①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实力更强大;②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
(4) 定居生活、建造房屋、交通运输、创制文字等。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来回答,这样回答才全面;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答案就在材料中。
17.(2020七上·高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禅让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创造指南车,和炎帝一起平定蚩尤,被誉为“轩辕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船,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作战,结果蚩尤打败,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禅让制。
(4)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都是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等基础知识。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8.(2019七上·邵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通大川。决壅塞,凿农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指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迹?
(2)他治水时总结教训,采取什么方法终于解除了水患?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4)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
【答案】(1)大禹治水。
(2)疏导的方法。
(3)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禅让(制)。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禹的事迹。根据材料“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可以判断其反应的应该是大禹治水的事迹。
(2)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的方法。大禹治水时,采用疏导为主、堵塞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他根据地势高低,领导人民挖渠排水,把漫溢的洪水分别引入河道。
(3)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最典型的故事。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治水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饿,也顾不上回家看看。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也因此演化出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4)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答案为:(1)大禹治水。
(2)疏导的方法。
(3)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禅让(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一、炎黄联盟
1.(2021·吉林)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2.(2021·宜昌)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盘古和女娲 B.后羿和夸父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3.(2021·封开二模)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这段话表述的是(  )
A.汉族的形成 B.华夏族的形成
C.结成炎黄联盟 D.国家的形成
4.(2021·常德)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2021·深圳押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B.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D.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6.(2021·惠阳一模)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B.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7.(2020七上·澄海期末)在一次联欢会上,有位同学讲了一个关于黄帝的传说,其内容如下。这位同学讲的故事与古代传说相比,错误的是(  )
①黄帝建造宫室,发明了车船
②其下属官员创造了文字
③他还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④他教民开垦耕种,教人们通商交换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2020七上·乾安期末)传说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嫘祖 D.仓颉
9.(2020七上·宜兴期中)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他的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他被尊为人文初祖
10.(2020七上·南丹月考)漂漂亮亮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仓颉 C.嫘祖 D.伶伦
三、尧舜禹的禅让
11.(2021·盐城)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12.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千字文》中有一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文中的“推位让国”是指(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3.(2020七上·醴陵期末)“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描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14.(2020七上·金昌期末)《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这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5.(2020七上·长春期末)“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禅让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四、综合材料探究
16.(2020七上·平山期末)阅读下列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身:铜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时,用法术制造迷雾。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材料二:黄帝做了部落首领,领导人们改变了游猎生活,教大家修缮房屋,驯养家畜,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为了便利两岸交通,黄帝制造了船和车。传说黄帝还叫他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文字,改变了远古时代结绳记事的笨方法,开始使用文字来记载事情。
(1)材料一中有哪些传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2)黄帝主要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当时谁和黄帝一起同蚩尤作战?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说说黄帝为什么能够打败蚩尤?
(4)根据材料二,说说黄帝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哪些贡献?
17.(2020七上·高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18.(2019七上·邵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通大川。决壅塞,凿农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指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迹?
(2)他治水时总结教训,采取什么方法终于解除了水患?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4)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炎帝和蚩尤,不符合史实;
B.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尧和舜,不符合题意;
D.舜和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盘古和女娲 ,不符合题意;
B. 后羿和夸父 ,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尧舜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在,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发展而来,故C项错误;
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 ”,可以看出,在当时, 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不符合题意;
D. 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涿鹿之战。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落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 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6.【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远古时代的传说,炎帝时期已经教人耕种,出现了原始农业,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正确;
传说并不能作为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A排除;
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排除;
传说并不能够完全证明炎帝的真实存在,还需要和多种史料相互印证,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炎帝和黄帝是早期农耕文明的开始即可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①与古代传说是一致的;黄帝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②与古史传说是一致的;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③与古史传说不一致;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④与古代传说不一致。综上所述③④描述的和古史传说不一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传说中黄帝的发明创造,在掌握传说中黄帝的发明、下属的发明、他妻子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炎帝,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等,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黄帝,不符合题意;
C.嫘祖,不符合题意;
D.仓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早期人类的发明等,要注意区别识记,不要混淆。
9.【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始祖”。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黄帝是因为他被尊为“人文始祖”。 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AB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黄帝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的贡献。
10.【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 ,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故B项正确;ACD项都与造字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
11.【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禅让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知道原始社会民主推选联盟部落首领的方式是叫做“禅让制”。
12.【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 “推位让国”是指禅让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C.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D.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采取民主的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任人唯贤,史称“禅让”。D正确;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题不符。AC错误;
世袭制是“家天下”的反映,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与题不符。B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禅让制的内容。
14.【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含义是唐尧与虞舜施行的道义,是禅让而不是传位,尧舜做王的时候,是为了有利于天下百姓而不是有利与自己,禅让而不是传位,才会是圣明的盛世啊,由此可知,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A符合题意;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B不符合题意;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制度,C不符合题意;
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建立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禅让制的特征。
15.【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尧——舜——禹,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禅让”为切入点,掌握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顺序。
16.【答案】(1)蚩尤及其兄弟的长相、使用法术作战。
(2)黄河流域。炎帝。
(3)①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实力更强大;②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
(4)定居生活、建造房屋、交通运输、创制文字等。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一中 蚩尤及其兄弟的长相、使用法术作战 这些不符合历史事实;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 ”,可以看出, 黄帝主要生活在 黄河流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3)依据材料一信息“ 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实力更强大;②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这使得他能够打败蚩尤;
(4)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黄帝的贡献有定居生活、建造房屋、交通运输、创制文字等;
故答案为:(1) 蚩尤及其兄弟的长相、使用法术作战。
(2) 黄河流域。炎帝。
(3) ①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实力更强大;②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
(4) 定居生活、建造房屋、交通运输、创制文字等。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来回答,这样回答才全面;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答案就在材料中。
17.【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禅让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创造指南车,和炎帝一起平定蚩尤,被誉为“轩辕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船,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作战,结果蚩尤打败,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禅让制。
(4)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都是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等基础知识。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8.【答案】(1)大禹治水。
(2)疏导的方法。
(3)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禅让(制)。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禹的事迹。根据材料“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可以判断其反应的应该是大禹治水的事迹。
(2)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的方法。大禹治水时,采用疏导为主、堵塞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他根据地势高低,领导人民挖渠排水,把漫溢的洪水分别引入河道。
(3)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最典型的故事。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治水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饿,也顾不上回家看看。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也因此演化出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4)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答案为:(1)大禹治水。
(2)疏导的方法。
(3)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禅让(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