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1 09:42:1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禁锢(gù) 怂(sǒnɡ)恿 迷惘(máng)
B.长喙(huì) 凝(níng)视 羽翮(hé)
C.感喟(kuì) 屋脊(jí) 倏(shū)地
D.伫(zhù)立 嗔(chēn)怪 干瘪(bi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虐待 禁锢 忍俊不禁 迫不及待
B.蜷伏 煞白 通霄达旦 眈眈相向
C.闲瑕 怅然 妄下断语 怪诞不经
D.怂恿 蹒跚 神采弈弈 恋恋不舍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数学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题没算出答案来。(把“都”改为“几乎”)
B.商店里排满了毛巾、肥皂、饼干、牙刷等日常用品。(删掉“饼干”)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删掉“通过”)
D.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职责不清”和“体制不顺”互换位置)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网友的帮助下,那个畏罪潜逃的嫌疑犯在几天内就在另一个城市落网了。
B.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引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D.双胞胎本来外表就大相径庭,又穿上相同的服饰,让人更难分辨了。
6.下列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猫》选白《郑振铎选集》,郑振铎是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狼》选自《聊斋志异》,其意在告诉人们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C.《猫》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D.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
7.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口碑和票房大爆。影片中,人类与地球是休戚与共、命运一体的关系。电影的高潮部分,刘培强驾驶着“领航者号”空间站冲向木星,最终拯救了地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下国家”的壮志与情怀。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七年级要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设计三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3)从古到今,有无数像刘培强那样的中华儿女,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请举一例,简述其事迹。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狠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狠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狠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内,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注】①欻:忽然。②昧爽:天将明,黎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目似瞑,意暇甚   
③屠即径归   
④逡巡近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3)两篇文章中狼的形象都很鲜明突出,如“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   ,从“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可见狼的   。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上,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一朵正开放着的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比孩子们淡漠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没有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帮助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没有与日俱增,反而与日俱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地去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
(1)选文按照   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2)细读选文③⑥⑦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   →   →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选文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选用“监视”一词而不是“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题
11.请以《带上_______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记叙文;②请生动地叙写真实故事,抒发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惘:应读 wǎng。 B.正确。C. 脊 :应读 jǐ D. 瘪:应读 bi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项,霄——宵;C项,瑕——暇;D项,弈弈——奕奕。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Z注意:霄——宵;瑕——暇;弈弈——奕奕的书写。
3.【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故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B正确;
C约数之间不能用顿号,删掉三、两的顿号;
D说在说话的中间时用逗号,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4.【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D项中句子在于句意杂糅。可将“造成的”删掉。
故答案为:D
【点评】病句类型很多,考生再归纳病因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例题进行练习,及时总结积累。
5.【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D项,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不合语境。
A项,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B项,立身处世:做人和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C项,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A、B、C三项中的划线成语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D项中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不合语境。
6.【答案】B
【知识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表述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7.【答案】(1)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略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 本题要求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活动主题主题。如: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拟写主题活动要紧扣活动主题,拟写的主题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如: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本题所举的事例能符合活动主题,另外叙述语言要简洁,要呈现出事件的基本要素。
故答案为:⑴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⑵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⑶ 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学生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紧扣主题,简洁,有号召力。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另外,还要有创意。
⑵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⑶本题考查事例积累及运用能力。答题时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根据活动主题筛选出合适的事例并简要叙述即可。
8.【答案】(1)像狗似的;从容、悠闲;径直;迟疑徘徊
(2)①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3)狡猾(狡诈);贪婪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犬”这是是名词作状语,“径”是径直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缘:沿着,顺着。罹:遭遇。已:语气词,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3)结合语境分析,狼“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拖延时间,目的是让打洞的狼把洞打好从后面袭击屠户,“洞其中 ”也是为了从后面袭击屠户,两只狼互相配合,目的非常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狼的狡诈。【乙】中的狼为了吃到更多的肉,不顾危险,最后落到被钩子钩着惨死的下场,由此看出这只狼的贪婪。
故答案为:⑴像狗似的;从容、悠闲;径直;迟疑徘徊
⑵ ①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⑶狡猾(狡诈);贪婪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狼的动作、神情等分析并概括狼的形象。
【附参考译文】
【乙】有个屠夫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忽然出现了一只狼,远望着担子里的肉,似乎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屠夫)走一步(狼)也走一步,尾随(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很害怕,拿着屠刀向狼晃了晃,狼稍稍后退;等到(屠夫)继续前行,(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有办法,心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把肉)挂在树上,明早来取它。于是(屠夫)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给狼看了空空的担子。(这样)狼才停止(跟着屠夫)。屠夫立刻径直回家了。
(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看见树上挂着巨大的东西,好像人吊死在树上的样子,非常害怕。(屠夫)迟疑徘徊着到近前看,(原来)是一只死狼。(屠夫)抬头仔细观察,看见(狼的)嘴里含着肉,肉钩刺穿了狼的上腭,就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狼皮价值昂贵,屠夫(卖掉狼皮)发了笔小财。
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9.【答案】(1)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3)“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4)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把握内容。第一段中记叙小男孩、小女孩用柳条营救花蝴蝶;第二段前半部分记叙孩子们帮助蝴蝶嗮太阳、汲花蜜;后半部分记叙孩子们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找到答题区域是作答的关键。⑵本题考查对人物刻画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一段话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小女孩、小男孩的机智、善良、纯真。答题时首先点明描写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任务性格。⑶本题考查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 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可知“大沙漠”指的是丧失了美好人生,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了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然后根据理解举事例即可。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答能力。知识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旨,联系实际生活谈启示即可。本题结合文中小女孩、小男孩对互动的关怀,以及此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联系生活进行作答。如: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故答案为:⑴ 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⑶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⑷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段内容的归纳概括,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掌握基本的描写方法,结合具体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生活进行作答,注意要切合主旨。
10.【答案】(1)时间
(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 “监视”更为准确。
(4)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把握说明顺序;动物笑谈
【解析】【分析】(1)说明的顺序包括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三种。本文中有很明显的时间转移标志词“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之后”“不久”“再往后”。所以应该是时间顺序。
(2)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找到相应的段落中能概括的中心句解答即可。答案是③段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⑥段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⑦段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赏析词语的准确性,一要结合词语的原意,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三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行全面、深入地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 “监视”更为准确。
(4)本句中提到将出壳的小蟋蟀喻为盒内弹出的小怪物,这事说明文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1)时间;(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3)“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 “监视”更为准确。(4)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点。解答时注意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去寻找能表示一定顺序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分析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说明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回归文本,查找关键句作答,没有中心句时抓关键词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住词语原意、语境下的含义和情感体现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赏析能力。解答时既要点出说明方法,还要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11.【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仔细审题,重点放在“上路”的“路”,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的路”,比如旅行之路、观光之路、回家之路等,也可以引申为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希望之路等。题目中的“带着”意为所带的东西应该是出发之时就放在身边的,既然要带着,意味所带的东西非常重要,是必需的,比如“带着爱上路”,因为生命之路不能缺少爱;犹如“带着勇气上路”因为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的补充和分析,从题目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禁锢(gù) 怂(sǒnɡ)恿 迷惘(máng)
B.长喙(huì) 凝(níng)视 羽翮(hé)
C.感喟(kuì) 屋脊(jí) 倏(shū)地
D.伫(zhù)立 嗔(chēn)怪 干瘪(biē)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惘:应读 wǎng。 B.正确。C. 脊 :应读 jǐ D. 瘪:应读 bi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虐待 禁锢 忍俊不禁 迫不及待
B.蜷伏 煞白 通霄达旦 眈眈相向
C.闲瑕 怅然 妄下断语 怪诞不经
D.怂恿 蹒跚 神采弈弈 恋恋不舍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项,霄——宵;C项,瑕——暇;D项,弈弈——奕奕。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Z注意:霄——宵;瑕——暇;弈弈——奕奕的书写。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故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B正确;
C约数之间不能用顿号,删掉三、两的顿号;
D说在说话的中间时用逗号,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数学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题没算出答案来。(把“都”改为“几乎”)
B.商店里排满了毛巾、肥皂、饼干、牙刷等日常用品。(删掉“饼干”)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删掉“通过”)
D.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职责不清”和“体制不顺”互换位置)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D项中句子在于句意杂糅。可将“造成的”删掉。
故答案为:D
【点评】病句类型很多,考生再归纳病因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例题进行练习,及时总结积累。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网友的帮助下,那个畏罪潜逃的嫌疑犯在几天内就在另一个城市落网了。
B.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引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D.双胞胎本来外表就大相径庭,又穿上相同的服饰,让人更难分辨了。
【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D项,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不合语境。
A项,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B项,立身处世:做人和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C项,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A、B、C三项中的划线成语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D项中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不合语境。
6.下列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猫》选白《郑振铎选集》,郑振铎是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狼》选自《聊斋志异》,其意在告诉人们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C.《猫》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D.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
【答案】B
【知识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表述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7.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口碑和票房大爆。影片中,人类与地球是休戚与共、命运一体的关系。电影的高潮部分,刘培强驾驶着“领航者号”空间站冲向木星,最终拯救了地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下国家”的壮志与情怀。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七年级要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设计三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3)从古到今,有无数像刘培强那样的中华儿女,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请举一例,简述其事迹。
【答案】(1)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略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 本题要求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活动主题主题。如: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拟写主题活动要紧扣活动主题,拟写的主题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如: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本题所举的事例能符合活动主题,另外叙述语言要简洁,要呈现出事件的基本要素。
故答案为:⑴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⑵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⑶ 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学生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紧扣主题,简洁,有号召力。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另外,还要有创意。
⑵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⑶本题考查事例积累及运用能力。答题时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根据活动主题筛选出合适的事例并简要叙述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狠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狠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狠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内,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注】①欻:忽然。②昧爽:天将明,黎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目似瞑,意暇甚   
③屠即径归   
④逡巡近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3)两篇文章中狼的形象都很鲜明突出,如“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   ,从“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可见狼的   。
【答案】(1)像狗似的;从容、悠闲;径直;迟疑徘徊
(2)①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3)狡猾(狡诈);贪婪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犬”这是是名词作状语,“径”是径直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缘:沿着,顺着。罹:遭遇。已:语气词,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3)结合语境分析,狼“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拖延时间,目的是让打洞的狼把洞打好从后面袭击屠户,“洞其中 ”也是为了从后面袭击屠户,两只狼互相配合,目的非常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狼的狡诈。【乙】中的狼为了吃到更多的肉,不顾危险,最后落到被钩子钩着惨死的下场,由此看出这只狼的贪婪。
故答案为:⑴像狗似的;从容、悠闲;径直;迟疑徘徊
⑵ ①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⑶狡猾(狡诈);贪婪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狼的动作、神情等分析并概括狼的形象。
【附参考译文】
【乙】有个屠夫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忽然出现了一只狼,远望着担子里的肉,似乎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屠夫)走一步(狼)也走一步,尾随(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很害怕,拿着屠刀向狼晃了晃,狼稍稍后退;等到(屠夫)继续前行,(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有办法,心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把肉)挂在树上,明早来取它。于是(屠夫)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给狼看了空空的担子。(这样)狼才停止(跟着屠夫)。屠夫立刻径直回家了。
(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看见树上挂着巨大的东西,好像人吊死在树上的样子,非常害怕。(屠夫)迟疑徘徊着到近前看,(原来)是一只死狼。(屠夫)抬头仔细观察,看见(狼的)嘴里含着肉,肉钩刺穿了狼的上腭,就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狼皮价值昂贵,屠夫(卖掉狼皮)发了笔小财。
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真是可笑啊!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上,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一朵正开放着的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比孩子们淡漠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没有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帮助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没有与日俱增,反而与日俱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地去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3)“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4)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把握内容。第一段中记叙小男孩、小女孩用柳条营救花蝴蝶;第二段前半部分记叙孩子们帮助蝴蝶嗮太阳、汲花蜜;后半部分记叙孩子们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找到答题区域是作答的关键。⑵本题考查对人物刻画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一段话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小女孩、小男孩的机智、善良、纯真。答题时首先点明描写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任务性格。⑶本题考查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 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可知“大沙漠”指的是丧失了美好人生,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了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然后根据理解举事例即可。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答能力。知识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旨,联系实际生活谈启示即可。本题结合文中小女孩、小男孩对互动的关怀,以及此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联系生活进行作答。如: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故答案为:⑴ 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⑶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⑷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段内容的归纳概括,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掌握基本的描写方法,结合具体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生活进行作答,注意要切合主旨。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
(1)选文按照   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2)细读选文③⑥⑦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   →   →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选文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选用“监视”一词而不是“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时间
(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 “监视”更为准确。
(4)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把握说明顺序;动物笑谈
【解析】【分析】(1)说明的顺序包括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三种。本文中有很明显的时间转移标志词“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之后”“不久”“再往后”。所以应该是时间顺序。
(2)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找到相应的段落中能概括的中心句解答即可。答案是③段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⑥段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⑦段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赏析词语的准确性,一要结合词语的原意,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三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行全面、深入地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 “监视”更为准确。
(4)本句中提到将出壳的小蟋蟀喻为盒内弹出的小怪物,这事说明文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1)时间;(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3)“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 “监视”更为准确。(4)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点。解答时注意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去寻找能表示一定顺序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分析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说明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回归文本,查找关键句作答,没有中心句时抓关键词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住词语原意、语境下的含义和情感体现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赏析能力。解答时既要点出说明方法,还要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四、写作题
11.请以《带上_______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记叙文;②请生动地叙写真实故事,抒发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仔细审题,重点放在“上路”的“路”,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的路”,比如旅行之路、观光之路、回家之路等,也可以引申为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希望之路等。题目中的“带着”意为所带的东西应该是出发之时就放在身边的,既然要带着,意味所带的东西非常重要,是必需的,比如“带着爱上路”,因为生命之路不能缺少爱;犹如“带着勇气上路”因为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的补充和分析,从题目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