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0 14:48:3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2021·十堰)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  )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秦朝,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知识,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商朝,不符合史实;
D.西周,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在,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1·泰安)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禹传子,家天下 B.西周分封制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东汉光武中兴
【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再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A 符合题意;
BCD 项发生在世袭制开始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1·黄石)《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大家的,而天下为家指的是天下是一家的,这就是世袭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4.(2021·绿园一模)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是(  )
A.炎黄部落结盟 B.禹建立夏朝
C.商汤灭夏 D.武王伐纣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炎黄部落结盟,不符合题意;
B.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商汤灭夏,不符合题意;
D.武王伐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2021·大庆模拟)下图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以下哪个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唐朝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属于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A符合题意;
BCD项建立在夏朝之后,与“华夏第一王都”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以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图为切入点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二、商汤灭夏
6.(2021·江西)如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
A.国家的产生 B.朝代的更替
C.西周的分封制 D.春秋争霸战争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国家的产生,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商汤灭夏的形势图,显示的是商朝灭亡夏朝,属于朝代的更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D.春秋争霸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要看懂图片含义,这是关键。
7.(2019七上·成武期末)上联:商汤灭夏建亳都;下联:(  )迁殷定国疆。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
A.夏桀 B.武王 C.纣王 D.盘庚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历史上称武王伐纣;指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D项盘庚是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西周建立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建立相关史实。
8.(2020七上·苏州期中)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的信息可知,材料说明商汤对鸟兽具有仁德之心,不忍心杀绝,他的做法说明他的仁德之心,因此得到诸侯拥护,最后推翻夏朝,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
9.(2018七上·武威月考)商汤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彩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变革。下列关于这位君主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B.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C.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D.商汤因为水患影响而把都城迁往殷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商王汤起兵攻伐夏朝,夏朝灭亡后,商朝建立,都城在亳;汤建立商朝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后商因战乱,环境变化多次迁都,到盘庚时将都城迁到了殷;故ABC描述正确,D项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以所给材料为依托,主要考查商汤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夏朝后期,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合周围部落,起兵伐夏桀,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夏朝,都城建在亳。商王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由于受环境变化、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
10.(2017七上·连城月考)史书上记载,商汤灭夏桀时,各地人民都渴望商朝军队的到来──“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起兵
B.夏朝的奴隶制远比商朝残酷
C.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D.商军伐夏深得民心,是正义之举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有名的暴君,商汤灭夏桀时,各地人民都渴望商朝军队的到来可见当时商军伐夏深得民心,是正义之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本题难度适中。
三、武王伐纣
11.(2021·齐齐哈尔)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可知,图①对应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的相关知识,西周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12.(2021·泰州模拟)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东周开始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年代标尺③处对应的是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C正确;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对应的是①处,A排除;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对应的是②处,B排除;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对应的是④处,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2020七上·平山期末)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这是一张图名缺损的地图,请你根据图片中提供的有关信息,判定这幅图名应该是(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4.这场战争的结果是(  )
A.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B.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C.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D.诸侯争霸,战火纷飞
【答案】13.A
14.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中显示的主要地名,结合图片中的提示,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13.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周朝进攻商朝,在牧野展开激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牧野之战;
1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军进攻商朝,在牧野决战,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5.(2020七上·江门期末)《三字经》中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周武王,始诛纣”指的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故A符合题意;
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故B不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故C不符合题意;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牧野之战的结果和影响。
四、西周的分封制
16.(2021·连云港)下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中的等级制度为西周的分封制;故选项B正确。
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故选项A错误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故选项C错误
皇帝制是秦朝开始设立到辛亥革命废除;故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注意和其他朝代制度的区分。
17.(2021·荆门)《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共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据材料“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治范围,巩固疆土。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先读懂题干的含义,读懂材料含义之后进行理解回答,难点是题干是文言文。
18.(2021·扬州)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分土封侯”和所学知识,西周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赐给诸侯,让他们在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A 正确;
秦朝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排除;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C 排除;
元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D 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
19.(2021·烟台)《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故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分封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皇帝制,不符合题意;
D.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2021·大庆模拟)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行省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故B不符合题意;
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故C不符合题意;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为依托,考查分封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五、综合材料探究
21.(2019七上·襄汾月考)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中国的王朝更替由此拉开了大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拳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礼记·礼运》
“夏传子,家天下。”——《三字经》
材料二:夏朝末年,统治腐朽不堪。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商部落兴起,与夏朝的发展形成冲突,为了打败夏桀,商汤(汤是商部落的首领)进行了长期准备。他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积极准备灭夏。商汤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
材料三: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建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分布于陕西渭河流域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部族首领周文王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到了周武王时,他得到周公等人的辅佐,继承父亲遗志,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强大的政治联盟,1046年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部。周武王完成了文王未竞事业,推翻商朝统治,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典型例子。请解释“天下为家、家天下”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三,列举商汤和周文王的兴国之举。
(3)据材料二和三,指出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从夏商周的更替中,你能悟出王朝兴衰遵循怎样的规律?
【答案】(1)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禅让”
的传说指的正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汤:不拘一格用人才,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
周文王: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3)夏、商后期统治腐朽、残暴,伤害百姓,激起人民反抗。
(4)任何时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时代最终都会被下一个更为适应人的需求的时代所代替,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贤君兴邦,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典型例子是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指的正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天下为家、家天下”的内涵是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据材料二“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和材料三“部族首领周文王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汤和周文王的兴国之举是商汤:不拘一格用人才,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周文王: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3)据材料二“夏朝末年,统治腐朽不堪。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和材料三“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建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夏、商后期统治腐朽、残暴,伤害百姓,激起人民反抗。
(4)依据夏商周的更替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能悟出王朝兴衰遵循的规律是任何时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时代最终都会被下一个更为适应人的需求的时代所代替,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贤君兴邦,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点评】通过本题的考查,学生要掌握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因此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
22.(2020七上·安徽月考)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札记·礼运》
材料二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感悟启迪】
材料三
材料四 (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史记·殷本纪》
(1)【王朝更替】请你完成表格,记录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阳城
 
商 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毫、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前771年
  镐京 周幽王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4)据材料三、四回答,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开国君主(从上往下):禹、汤、周武王;亡国君主(从上往下):桀、纣。
(2)启。世袭制。
(3)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启示: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可知,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启开始的,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据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据材料三、四可知,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残暴昏庸。由此我得到的启示是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等。
故答案为:(1)开国君主(从上往下):禹、汤、周武王;亡国君主(从上往下):桀、纣。
(2)启。世袭制。
(3)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启示: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
23.(2020七上·合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三: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夏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三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说出材料三右图片中位于顶层和底层的人分别是什么身份?
(3)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政治制度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案】(1)王位世袭制
(2)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分别是周天子和奴隶。
(3)宗亲和功臣;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实行了王位世袭制;
(2)依据材料二、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依据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位于顶层的是周天子,位于最底层的是奴隶;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分封宗亲和功臣为诸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答案为:(1)王位世袭制;
(2) 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分别是周天子和奴隶。
(3) 宗亲和功臣;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由于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2021·十堰)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  )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2021·泰安)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禹传子,家天下 B.西周分封制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东汉光武中兴
3.(2021·黄石)《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4.(2021·绿园一模)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是(  )
A.炎黄部落结盟 B.禹建立夏朝
C.商汤灭夏 D.武王伐纣
5.(2021·大庆模拟)下图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以下哪个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唐朝
二、商汤灭夏
6.(2021·江西)如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
A.国家的产生 B.朝代的更替
C.西周的分封制 D.春秋争霸战争
7.(2019七上·成武期末)上联:商汤灭夏建亳都;下联:(  )迁殷定国疆。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
A.夏桀 B.武王 C.纣王 D.盘庚
8.(2020七上·苏州期中)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9.(2018七上·武威月考)商汤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彩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变革。下列关于这位君主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B.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C.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D.商汤因为水患影响而把都城迁往殷
10.(2017七上·连城月考)史书上记载,商汤灭夏桀时,各地人民都渴望商朝军队的到来──“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起兵
B.夏朝的奴隶制远比商朝残酷
C.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D.商军伐夏深得民心,是正义之举
三、武王伐纣
11.(2021·齐齐哈尔)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2.(2021·泰州模拟)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东周开始
(2020七上·平山期末)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这是一张图名缺损的地图,请你根据图片中提供的有关信息,判定这幅图名应该是(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4.这场战争的结果是(  )
A.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B.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C.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D.诸侯争霸,战火纷飞
15.(2020七上·江门期末)《三字经》中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周武王,始诛纣”指的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四、西周的分封制
16.(2021·连云港)下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7.(2021·荆门)《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共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18.(2021·扬州)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9.(2021·烟台)《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20.(2021·大庆模拟)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行省制
五、综合材料探究
21.(2019七上·襄汾月考)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中国的王朝更替由此拉开了大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拳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礼记·礼运》
“夏传子,家天下。”——《三字经》
材料二:夏朝末年,统治腐朽不堪。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商部落兴起,与夏朝的发展形成冲突,为了打败夏桀,商汤(汤是商部落的首领)进行了长期准备。他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积极准备灭夏。商汤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
材料三: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建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分布于陕西渭河流域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部族首领周文王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到了周武王时,他得到周公等人的辅佐,继承父亲遗志,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强大的政治联盟,1046年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部。周武王完成了文王未竞事业,推翻商朝统治,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典型例子。请解释“天下为家、家天下”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三,列举商汤和周文王的兴国之举。
(3)据材料二和三,指出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从夏商周的更替中,你能悟出王朝兴衰遵循怎样的规律?
22.(2020七上·安徽月考)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札记·礼运》
材料二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感悟启迪】
材料三
材料四 (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史记·殷本纪》
(1)【王朝更替】请你完成表格,记录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阳城
 
商 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毫、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前771年
  镐京 周幽王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4)据材料三、四回答,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3.(2020七上·合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三: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夏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三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说出材料三右图片中位于顶层和底层的人分别是什么身份?
(3)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政治制度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秦朝,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知识,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商朝,不符合史实;
D.西周,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在,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再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A 符合题意;
BCD 项发生在世袭制开始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大家的,而天下为家指的是天下是一家的,这就是世袭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炎黄部落结盟,不符合题意;
B.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商汤灭夏,不符合题意;
D.武王伐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属于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A符合题意;
BCD项建立在夏朝之后,与“华夏第一王都”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以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图为切入点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国家的产生,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商汤灭夏的形势图,显示的是商朝灭亡夏朝,属于朝代的更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D.春秋争霸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要看懂图片含义,这是关键。
7.【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历史上称武王伐纣;指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D项盘庚是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西周建立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建立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的信息可知,材料说明商汤对鸟兽具有仁德之心,不忍心杀绝,他的做法说明他的仁德之心,因此得到诸侯拥护,最后推翻夏朝,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商王汤起兵攻伐夏朝,夏朝灭亡后,商朝建立,都城在亳;汤建立商朝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后商因战乱,环境变化多次迁都,到盘庚时将都城迁到了殷;故ABC描述正确,D项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以所给材料为依托,主要考查商汤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夏朝后期,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合周围部落,起兵伐夏桀,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夏朝,都城建在亳。商王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由于受环境变化、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
10.【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有名的暴君,商汤灭夏桀时,各地人民都渴望商朝军队的到来可见当时商军伐夏深得民心,是正义之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可知,图①对应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的相关知识,西周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1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年代标尺③处对应的是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C正确;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对应的是①处,A排除;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对应的是②处,B排除;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对应的是④处,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答案】13.A
14.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中显示的主要地名,结合图片中的提示,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13.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周朝进攻商朝,在牧野展开激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牧野之战;
1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军进攻商朝,在牧野决战,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5.【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故A符合题意;
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故B不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故C不符合题意;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牧野之战的结果和影响。
16.【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中的等级制度为西周的分封制;故选项B正确。
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故选项A错误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故选项C错误
皇帝制是秦朝开始设立到辛亥革命废除;故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注意和其他朝代制度的区分。
17.【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据材料“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治范围,巩固疆土。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先读懂题干的含义,读懂材料含义之后进行理解回答,难点是题干是文言文。
18.【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分土封侯”和所学知识,西周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赐给诸侯,让他们在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A 正确;
秦朝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排除;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C 排除;
元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D 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
19.【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故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分封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皇帝制,不符合题意;
D.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故B不符合题意;
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故C不符合题意;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为依托,考查分封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1.【答案】(1)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禅让”
的传说指的正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汤:不拘一格用人才,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
周文王: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3)夏、商后期统治腐朽、残暴,伤害百姓,激起人民反抗。
(4)任何时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时代最终都会被下一个更为适应人的需求的时代所代替,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贤君兴邦,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典型例子是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指的正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天下为家、家天下”的内涵是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据材料二“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和材料三“部族首领周文王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汤和周文王的兴国之举是商汤:不拘一格用人才,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周文王: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3)据材料二“夏朝末年,统治腐朽不堪。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和材料三“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建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夏、商后期统治腐朽、残暴,伤害百姓,激起人民反抗。
(4)依据夏商周的更替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能悟出王朝兴衰遵循的规律是任何时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时代最终都会被下一个更为适应人的需求的时代所代替,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贤君兴邦,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点评】通过本题的考查,学生要掌握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因此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
22.【答案】(1)开国君主(从上往下):禹、汤、周武王;亡国君主(从上往下):桀、纣。
(2)启。世袭制。
(3)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启示: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可知,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启开始的,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据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据材料三、四可知,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残暴昏庸。由此我得到的启示是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等。
故答案为:(1)开国君主(从上往下):禹、汤、周武王;亡国君主(从上往下):桀、纣。
(2)启。世袭制。
(3)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启示: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
23.【答案】(1)王位世袭制
(2)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分别是周天子和奴隶。
(3)宗亲和功臣;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实行了王位世袭制;
(2)依据材料二、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依据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位于顶层的是周天子,位于最底层的是奴隶;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分封宗亲和功臣为诸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答案为:(1)王位世袭制;
(2) 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分别是周天子和奴隶。
(3) 宗亲和功臣;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由于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