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八角楼上 课件+朗读+素材(29+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八角楼上 课件+朗读+素材(29+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0 22:14:53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15八角楼上
在井冈山的茅坪村里有一座小楼,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时候,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的工作,每到夜晚,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
在江西井冈山市茅坪村的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
井冈山八角楼
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出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现在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
楼上
战争
年代
降临
腊月
文章
掌握
凝视
察觉
清油
我会读
lóu
dài
lín


chá
yóu
zhēng
zhāng
shì










(báo)薄饼
薄片
(bó)
浅薄
厚薄
(bò)薄荷
多音字

辨析
表示“厚度小”
时,读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bó,在“薄荷”一词中读báo
例句
这种薄(bò)荷味的薄(báo)饼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

巧记:木+娄=楼

减一减:净-
冫=争。




加一加











换一换





星星之火亮晶晶










我会写






(高楼)
(年代)
(夜晚)
(轻轻)
(胜利)
(披衣)

独体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红框部分不要写错哦

披着
披风
披红挂彩
左窄右宽,右边“皮”的末笔是捺。
P
组词:
书写指导:
音序:
部首:
左右
结构:
笔画:
8

爷爷喜欢披着件大衣出门。
造句:
重点字讲解
点击播放

夜晚
黑夜
夜以继日
第一笔横要稍向上倾斜,末笔捺舒展。
Y
组词:
书写指导:
音序:
部首:
上下
结构:
笔画:
8

我很喜欢美丽的夜色。
造句:
点击播放

“禾”横笔略向上斜,末笔捺改成点。
书写指导:
我们小组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
胜利
利益
利用
组词:
音序:
部首:
左右
结构:
笔画:
7

造句:
L
点击播放
①艰难困苦。
 


②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小乱子,也比喻显
得弱小的新生事物。


解词义
艰苦
星星之火
著作
③指著作的成品。


①艰难困苦。
 


②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小乱子,也比喻显
得弱小的新生事物。


快速通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点明毛主席工作的时间和
地点。
第二部分(2):写毛主席在简陋的八角楼
上,努力著述,艰苦奋斗,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段落大意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写了在井冈山艰苦奋斗的年代里,毛主席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在八角楼上写文章的情景。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先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人、物,围绕这些人或物写了什么情景,这样就能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gāo
lóu
nián
dài
shèng

shēn











qīng
qīng


1.看拼音,写词语。
高楼
年代
深夜
披衣
轻轻
胜利
课堂练习
傍晚,山间薄(báo
bó)暮冥冥,一层薄薄(bó
báo)的水汽弥漫在树林间,让人感觉如在仙境。
2.用“√”勾出正确的读音。


3.课文写了关于毛主席的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写了在井冈山艰苦奋斗的年代里,毛主席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在八角楼上写文章的情景。
习作小练笔
请你想象毛主席深夜工作的情景,写出对主席充满敬仰的句子。
课后作业(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2课时
15八角楼上
导入
毛主席
八角楼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八角楼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谁能说说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活动地点在哪儿?
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用“____”画出来,然后读一读。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故事发生的时间。
故事发生的地点。
在八角楼,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夜以继日
第1段的信息
井冈山八角楼
毛主席工作到深夜
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毛主席工作的神态和动作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用“____”画出来,然后读一读。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天气寒冷。
毛主席衣服单薄,生活条件艰苦。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动作描写。这说明毛主席准备彻夜工作。
不仅指灯光更加明亮,更预示着中国革命前途光明。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写出毛主席此时的神态。
说明毛主席此时在全神贯注地思考。
想一想:毛主席凝神沉思时会想什么呢?
毛主席会想:
在这艰苦的岁月里,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民族实现独立呢?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条件艰苦。
取得的成就巨大。
毛主席的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星星之火”这个词的?
表面指清油灯发出的光亮小,暗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与强大的国民党反动势力相比,十分弱小。革命力量虽小,但威力是无穷的、不可低估的,最终必将如同这星星之火一样,由小到大,蓬勃发展,形成燎原之势。
第2段的信息
条件艰苦
深夜工作
终会胜利
朗读课文,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课后习题第1题)
一个寒冷冬天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薄的军衣,披着薄薄的毯子,坐在竹制的椅子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拨了拨清油灯的灯芯,灯光更亮了。毛主席凝视着灯光,沉思着,毯子滑落了也不知道。
学习准确运用动作、神态描写
多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在说话和写话中多运用。
把表示神态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结合文本情境演一演,体会其形象感。
板书设计
概写
特写
总写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八角楼上
楼上亮灯
寒夜拨灯
革命明灯
主旨提炼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里,毛主席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写文章的情景,表现了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艰苦奋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材习题答案
读下面句子,结合插图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
.
.
.
.
.
.
.
.
.
.
.
.
.
.
báo
tǎn
ning
夜:
幕:
降临:
夜幕降临:
夜晚。
幕布。因为在夜间景物像被幕布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
来到。
指黑夜到来。
寒冬:
腊月:
寒冬腊月:
指寒冷的冬天。
指农历十二月。
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
薄:
指不厚,不暖和。
凝视:
沉思:
察觉:
聚精会神地看。
深思。
发觉,看出来。
课外拓展
表示时间的四字词语
夜幕降临
日落西山
日上三竿
晨光熹微
旭日东升
深更半夜
夜深人静
华灯初上
表示忘我地工作的词语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熬更守夜
披星戴月
焚膏继暑
宵衣肝食
通宵达旦
随堂练习
一、选词填空。
沉思
凝视

)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
)。
沉思
凝视
他右手(
)着笔,左手轻轻地(
)了(
)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毛主席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要把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们要不畏艰苦条件,努力奋斗。
课后作业
小练笔:
回想一下自己写作业、读书时的情景,把当时的动作、神态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