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1.1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08:47: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第1课时)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气候、植被
B.气候、地形
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图中与洪涝灾害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环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B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和地形,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植被、土壤对洪涝的灾害形成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降水量大,下渗少,形成的地表径流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是陆地降水,③是地表径流,④是地下径流,所以与与洪涝灾害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环节有②③,B正确。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主要措施是(

A.做好逃生路线的规划
B.修筑防洪大堤
C.政府发放救援物资
D.关注天气预报
【答案】3.A
4.B
【解析】3.图示地区位于长江监利段,由于地势低洼,曲流多,排水不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集中,因此洪涝灾害多发。长江最终注入太平洋,根据图中荆江两侧有堤防分布,说明该河段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支流少,因此①②,A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4.荆江段由于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泥沙沉积严重,出现了地上河现象,因此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主要措施修筑防洪大堤,B正确;做好逃生路线的规划、政府发放救援物资以及关注天气预报也是防洪的措施,但是不是工程措施,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下图为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6.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②退耕还湖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④陡坡修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A
6.B
【解析】5.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故选A。
6.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同时湖泊周边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是最有效的措施。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陡坡修梯田,不能缓解洪涝灾害的威胁。故选B。
【点睛】考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下图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
D.用水季节变化
8.衡量旱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①人口密度②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③经济发展水平④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7.A
8.D
【解析】7.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Q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若某年夏季风强盛,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较强,为“北涝南旱”;若某年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停留在我国南方,北方降水较少,为“北旱南涝”,所以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进退异常,A正确;P地和Q地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错;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台风的影响小,C错;与用水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故选A。
8.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是衡量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②④正确,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灾害的危害程度,但不是衡量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①③错。故选D。
【点睛】我国雨带推移与“梅雨”、“伏旱”的关系:首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为“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另外,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弱,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少雨,则会出现“南涝北旱”;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强,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持续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而少雨,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这也体现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9.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
A.1954年、1999年
B.1989年、1999年
C.1954年、1983年
D.1967年、1971年
10.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11.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9.C
10.A
11.A
【解析】9.1954年、1983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1954年、1983年。选C。
10.两次水灾都是由于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某处,造成集中性暴雨所致。选A。
11.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位于季风气候区、东部临海是自然原因。选A。
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很多地区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②年降水量较少③降水年际变化大④人口密度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国旱灾的多发区主要有(

A.华北、西北、华南和西南地区
B.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C.华北、东北、西南和江淮地区
D.华北、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
14.与华南地区相比,华北地区旱灾发生较频繁、影响较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少②降水变率小③经济较发达④气候较干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12.C
13.B
14.C
【解析】12.设问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做题时要先理解“旱灾”的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然后注意区域的特点,即我国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较多,②错误;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且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易导致干旱;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干旱造成的影响较大,易成灾;①③④正确。正确答案为C。
13.直接设问我国旱灾的多发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蒸发较弱,旱灾发生频率相对较低;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但由于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干旱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可以排除答案ACD,我国旱灾的多发区应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正确答案为B。
14.与华南地区相比,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的变率(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气候较干燥;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经济都较发达,故不是主要原因。正确答案为C。
【点睛】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30次的区域集中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中部地区
16.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被破坏严重
B.气象研究水平低
C.季风降水不稳定
D.人类不合理活动
17.缓解干旱灾害的科学措施有(

①深打机井,漫灌农田
②开垦河岸滩地
③大面积植树造林
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5.D
16.C
17.B
【解析】15.读图可知,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30次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中部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森林破坏严重不是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A错。我国干旱灾害多发与气象研究水平高低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B错。季风降水不稳定是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人类不合理活动不是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D错。故选C。
17.缓解干旱灾害的科学措施有③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的能力;
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配,缓解水旱灾害,③④对。①深打机井,漫灌农田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②开垦河岸滩地
加剧干旱灾害,①②错。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
受降水总量少、气温偏高、河道来水偏少等因素影响,2020年云南遭受近10年来最严重干旱。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省农村因早造成147万人饮水困难,全省农作物受早面积达460万亩,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甲地区旱灾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A.山高谷深,地表水容易流失
B.海拔低,气温高蒸发大
C.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多
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19.减轻甲地区干旱灾害的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兴修水利,合理灌溉
④发展科技、海水淡化
⑤加大水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18.C
19.D
【解析】18.由图示及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地表水易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C正确。山高谷深指横断山区,A错误。该地海拔较高,B错误。人口和生产生活是人为因素,D错误。故选C。
19.由所学知识可知,减轻该地区干旱灾害的损失,可行性措施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考虑。如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加大水污染治理等,①③⑤正确;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等环境问题②错误;发展科技、海水淡化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该地区较为贫困,④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20.读“我国旱灾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A、B两地中任选其一,说出该地旱灾发生的季节,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
(2)C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说明旱灾对当地畜牧业的主要影响。
【答案】(1)A地:春季。原因:该季节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多大风,加速蒸发;春季农业用水量大。
B地:夏季。原因:伏旱时该地区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
(2)干旱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从而影响畜牧业;干旱引起水资源短缺,从而导致牲畜饮水困难。
【解析】本题以我国旱灾分布图为背景,要求考生结合相关知识比较说明我国旱灾分布的地区、季节差异并分析旱灾带来的影响,训练综合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
(1)A、B两地分别是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受降水时间的影响,两地出现旱灾的季节不同,结合区域特征,从降水、蒸发、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地旱灾发生的原因即可。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量大;恰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因此华北的春旱尤为严重;江淮地区在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降水少,蒸发量大,易出现旱灾。
(2)结合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分析干旱与畜牧业之间的关系,做题思维过程可以先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再用文字正向表达,畜牧业受损一草原退化(质量下降)一长时间的干旱,正向表达为长时间的干旱(不下雨或下雨异常偏少)导致草场退化(草场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受损)。除此之外,干旱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紧张,影响牲畜饮水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第1课时)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气候、植被
B.气候、地形
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图中与洪涝灾害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环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主要措施是(

A.做好逃生路线的规划
B.修筑防洪大堤
C.政府发放救援物资
D.关注天气预报
下图为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6.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②退耕还湖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④陡坡修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
D.用水季节变化
8.衡量旱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①人口密度②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③经济发展水平④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9.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
A.1954年、1999年
B.1989年、1999年
C.1954年、1983年
D.1967年、1971年
10.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11.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很多地区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②年降水量较少③降水年际变化大④人口密度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国旱灾的多发区主要有(

A.华北、西北、华南和西南地区
B.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C.华北、东北、西南和江淮地区
D.华北、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
14.与华南地区相比,华北地区旱灾发生较频繁、影响较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少②降水变率小③经济较发达④气候较干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30次的区域集中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中部地区
16.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被破坏严重
B.气象研究水平低
C.季风降水不稳定
D.人类不合理活动
17.缓解干旱灾害的科学措施有(

①深打机井,漫灌农田
②开垦河岸滩地
③大面积植树造林
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受降水总量少、气温偏高、河道来水偏少等因素影响,2020年云南遭受近10年来最严重干旱。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省农村因早造成147万人饮水困难,全省农作物受早面积达460万亩,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甲地区旱灾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A.山高谷深,地表水容易流失
B.海拔低,气温高蒸发大
C.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多
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19.减轻甲地区干旱灾害的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兴修水利,合理灌溉
④发展科技、海水淡化
⑤加大水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读“我国旱灾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A、B两地中任选其一,说出该地旱灾发生的季节,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
(2)C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说明旱灾对当地畜牧业的主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