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09:12: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波速变化
B.地下温度的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组成的变化
2.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与纵波相比,横波(

A.传播速度较快
B.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C.传播速度不变
D.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答案】1.A
2.B
【解析】1.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A正确,B、C、D错。故选A。
2.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壳(

A.由固体岩石组成
B.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C.洋壳比陆壳更厚
D.温度比其他内部圈层高
4.软流层(

①位于下地幔上部②上部与地壳相邻③部分呈熔融状态④影响板块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岩石圈(

A.由坚硬岩石组成
B.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上地幔以上
D.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答案】3.A
4.D
5.A
【解析】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A正确;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的厚度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B、C错;与地幔和地核相比,地壳温度较低,D错。故选A。
4.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①错;莫霍界面与地壳相邻,软流层上部不与地壳相邻,②错;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③正确;科学家推断,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5.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正确,C、D错;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故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A.A—下地幔
B.B—上地幔
C.C—地壳
D.以上均不正确
7.关于地震波波速表述正确的是(

A.③为横波波速变化曲线,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
B.④为横波波速变化曲线,只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C.③④在地下2900km处速度突然变化,出现一个界面,该界面为莫霍界面
D.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④
【答案】6.C
7.B
【解析】6.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对应正确的是:A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A错误。B为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B错误。C为莫霍界面上面,为地壳,C正确、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关于地震波波速表述正确的是④为横波波速变化曲线,只在固态物质中传播,B正确。③为纵波波速变化曲线,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A错误。③④在地下2900km处速度突然变化,出现一个界面,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C错误。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③纵波,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震波的相关知识。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为8-14km/h,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产生上下颠簸;横波的传播速度为4-7km/h,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产生左右摇晃。
2018年9月26日01时15分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地震震源在(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地核
9.地震发生时,在荣县附近湖泊中乘船游览的人们感觉到(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8.A
9.B
【解析】8.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大陆地壳平均深度约为33km,该地震的震源深度5千米,应位于地壳,A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上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地核位于地面2900千米以下,BCD错误,故选A。
9.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会左右摇晃;纵波固态、液态、气态均可传播,会上下颠簸。海洋上的渔民,只能感受到纵波,因此船只上下颠簸剧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地震波的相关知识。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都有不同烈度。纵波传播速度8-14KM/S,横波传播速度4-7KM/S。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一天来到美丽的大蜀山,它突发奇想,从大蜀山“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如果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喜羊羊穿越至地下300千米处,描述可信的选项是(

A.有大量铝镁硅酸盐类存在
B.依然在地壳内部
C.岩浆对流运动活跃
D.物质以液态形式存在
11.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C
11.A
【解析】10.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厚度大,有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大洋地壳厚度小,由硅镁层组成。穿越至地下300千米处,应该是达到地幔内部,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岩浆对流运动活跃,C正确,AB错误。外核物质以液态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
11.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图②中横波速度高于纵波,B错误;石油呈液态,横波很难在石油中传播,遇到石油横波应消失,图③、图④中横波没有消失,表明海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图①中横波在地下一定深处消失,有可能是储有石油,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C、D。故选A。
【点睛】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③圈层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在该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13.下列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个全层都有生物存在
B.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C.地球的各圈层都呈同心圆状分布
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12.B
13.B
【解析】12.莫霍界面上下均为固态物质组成,莫霍界面以下的地幔物质比地壳物质更加致密,因此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增加,但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外核由液态物质构成,纵波穿过该界面后波速大幅降低,横波不通过,A错误;读图可知,③圈层位于地下5150千米以下,应为内核,一般认为固态物质组成,但由于地震横波无法在液态的外核传播,横波无法到达内核,因此在内核无法观测到横波,B正确;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位于地上12千米至50~55千米,应为大气层中的平流层,②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地面以下,应为地壳,平流层与地壳之间有水圈和大气层中的对流层,不只是水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往往厚度不均,因此往往是不规则的,D错误。故选B。
13.地球各圈层只有接近地表的水圈、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下部有生物存在,另外许多圈层一般不存在生物,A错误;随着地质循环、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物质运动的联系,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B正确;图中显示,地球的各圈层的界面往往不很规则且厚度不均,因此不都是呈同心圆状分布,C错误;地球表面四大圈层之间的地质循环中,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但侵入、喷出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2019年1月21日凌晨,别济米扬内火山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开始爆炸性喷发,火山灰喷发到海拔1万米的高空。因该火山喷发,航空危险代码为最高“红色”级别。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1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6.一般认为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炽热岩浆可能来源于(

A.地壳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岩石圈
【答案】14.D
15.A
16.B
【解析】本大题以别济米扬内火山喷发为材料,涉及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4.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其位于地幔中,D项正确,ABC项错误。
15.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又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为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项正确,BCD项错误。
16.一般认为,火山喷出的炽热岩浆来自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B项正确,ACD项错误。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圈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的圈层,但存在的形态不规则
C.岩石圈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所有资源
D.生物圈是最重要的圈层,由生物组成
18.右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17.B
18.C
【解析】17.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圈层,A错误;水圈是连续的圈层,但存在的形态不规则,B正确;岩石圈为人类提供部分活动空间和部分资源,C错误;生物圈占有大气圈下部和水圈全部,还包括岩石圈上部,D错误。故选B。
18.读图,根据各序号所起作用判断:①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③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②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④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故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故选C。
【点睛】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读四大圈层位置示意图,其中C圈层是一个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A、B、C、D四个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
C.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20.D圈层的特征是(

A.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B.由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构成
C.由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D.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答案】19.A
20.D
【解析】1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C圈层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圈层,应为水圈,排除D;A圈层位于最外围,应为大气圈,BC错;B圈层应为岩石圈,D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以及岩石圈上部,应为生物圈,故选A。
2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D圈层为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D正确;
A选项是大气圈中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水圈是由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构成,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故选D。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大气垂直分层。
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
(2)雨、雪、风、霜、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图中的____层(填数字符号),请分析其原因。
(3)材料二图中地球内部圈层H名称为____,岩石圈包括____和____,向下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将____。
【答案】(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①①为对流层,该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多,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
(3)地壳;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迅速增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有关知识,难度较小。
(1)地球外部圈层中,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2000-3000公里),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雨、雪、风、霜、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图中的①对流层层(填数字符号),原因:①为对流层,该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多,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
(3)材料二图中地球内部圈层H名称为地壳(平均厚度17公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向下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将迅速增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波速变化
B.地下温度的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组成的变化
2.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与纵波相比,横波(

A.传播速度较快
B.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C.传播速度不变
D.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壳(

A.由固体岩石组成
B.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C.洋壳比陆壳更厚
D.温度比其他内部圈层高
4.软流层(

①位于下地幔上部②上部与地壳相邻③部分呈熔融状态④影响板块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岩石圈(

A.由坚硬岩石组成
B.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上地幔以上
D.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A.A—下地幔
B.B—上地幔
C.C—地壳
D.以上均不正确
7.关于地震波波速表述正确的是(

A.③为横波波速变化曲线,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
B.④为横波波速变化曲线,只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C.③④在地下2900km处速度突然变化,出现一个界面,该界面为莫霍界面
D.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④
2018年9月26日01时15分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地震震源在(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地核
9.地震发生时,在荣县附近湖泊中乘船游览的人们感觉到(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一天来到美丽的大蜀山,它突发奇想,从大蜀山“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如果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喜羊羊穿越至地下300千米处,描述可信的选项是(

A.有大量铝镁硅酸盐类存在
B.依然在地壳内部
C.岩浆对流运动活跃
D.物质以液态形式存在
11.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③圈层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在该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13.下列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个全层都有生物存在
B.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C.地球的各圈层都呈同心圆状分布
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2019年1月21日凌晨,别济米扬内火山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开始爆炸性喷发,火山灰喷发到海拔1万米的高空。因该火山喷发,航空危险代码为最高“红色”级别。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1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6.一般认为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炽热岩浆可能来源于(

A.地壳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岩石圈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圈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的圈层,但存在的形态不规则
C.岩石圈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所有资源
D.生物圈是最重要的圈层,由生物组成
18.右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读四大圈层位置示意图,其中C圈层是一个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A、B、C、D四个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
C.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20.D圈层的特征是(

A.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B.由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构成
C.由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D.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大气垂直分层。
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
(2)雨、雪、风、霜、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图中的____层(填数字符号),请分析其原因。
(3)材料二图中地球内部圈层H名称为____,岩石圈包括____和____,向下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将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