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大气受热过程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1 大气受热过程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09:15: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到此旅游的人感觉拉萨昼夜温差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白天⑤弱、夜间⑥强
B.白天②强、夜间⑥弱
C.白天⑤强、夜间⑦强
D.白天⑤强、夜间⑦弱
【答案】1.D
2.D
【解析】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与日地距离相比其海拔对太阳辐射影响极小,A错误。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辐射强,因此拉萨成为“日光城”。D正确。西藏7月到9月是旅游旺季,旅游旺季较短,污染小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西藏属于低纬度地区,夏半年白昼时间比高纬度短的多,C错误。故选D。
2.据图判断,图中各箭头的含义:①表示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表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表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⑤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⑥是地面辐射,⑦是大气逆辐射。拉萨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即⑤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⑤)强导致地面辐射(⑥)强,进而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多,导致白天气温高;夜晚,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⑦)弱,导致夜晚气温低,由此判断白天⑤强、夜间⑦弱,D正确。②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昼夜变化影响,排除A、B、C。故选D。
【点睛】拉萨和广州都属于低纬度地区,夏季,由于拉萨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差,散失的热量较多;广州海拔低,大气层厚,大气吸收的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因此拉萨气温远低于广州。
2019年8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严重火灾,火灾持续时间长,引起了科学界尤其是生态、气候等领域专家的强烈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
D.地面削弱
4.亚马孙热带雨林严重火灾产生的烟雾浓重,浓重烟雾的影响包括(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答案】3.C
4.D
【解析】3.读图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形成图中箭头②比①细,故该题选C。
4.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烟雾影响,故A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长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受亚马孙热带雨林严重火灾影响,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浓重烟雾增强了大气的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少,地面温度下降,地面长波辐射③减弱,BC错误;浓重烟雾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增强,导致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三个热传递过程----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的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反射、大气吸收及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即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大地暖大气:地表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即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在吸收了大多数的地面辐射后增温。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即为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即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失的部分热量返还回地面。
下图为四川盆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四川盆地日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弱
B.②较强
C.③较强
D.④较强
【答案】5.C
6.D
【解析】5.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地面辐射(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获得的地面辐射(③)越少,大气温度则降低,C符合题意;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与太阳辐射(①和②)、大气逆辐射(④)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6.四川盆地多云雨雾,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弱,地面获得的能量较少,地面辐射不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强,使得地面损失的能量少且慢,气温降低慢且幅度小,气温不低,则日温差较小,因此四川盆地日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②较弱,④较强,排除B,D符合题意;四川盆地日温差较小与到达上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关系不大,排除A;如果白天地面辐射(③)较强,则白天气温高,如果夜晚地面辐射(③)较强,则可能地面损失能量多,因此地面辐射(③)较强不是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于波长小于1微米波段,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为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对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辐射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大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减少则(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答案】7.C
8.C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加热,不能称为保温作用,A不符合题意;地面辐射是地面损失能量的方式,对地面不起保温作用,B不符合题意;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使得地面损失能量不致于过快,因此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符合题意;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地地球表面损失能量的方式,不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减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会增加,A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增加,地面获得的能量增加,则地面辐射②增强;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减少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可能减少,导致大气逆辐射③和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均会减弱,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这是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最直接的表现。
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宣气体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下,热岛效应有时非常明显(晴期、无风),有时则微弱或不明显(大风极端不稳定),下表是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米秒)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平均云量
4.7
7.3
8.4
7.5
8.4
8.8
9.4
5.6
5.7
4.1
4.1
5.0
注: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天空无云,云量为0;云布满天空,云量为10。
9.根据以上资料,判断该市城郊温差最大的时节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10.6、7月该城市云量较多,导致(

A.反射太阳辐射少
B.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C.地面昼夜温差减小
D.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11.下列措施中能够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
B.尽量铺设透水路面
C.推广使用沼气
D.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答案】9.D
10.C
11.A
【解析】9.由材料可知,热岛效应在晴朗、无风时非常明显,由表格可知,11、12月平均风速最小,平均云量最少
,故11、12月热岛效应明显,城郊温差最大,11—12月为秋末冬初,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反射多,
A错误;云量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晚上大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D错误;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夜晚大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故云量多导致大气和地面昼夜温差小,C正确。故选C。
11.绿地能吸收二氧化碳,水体比热容大,升温慢,故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能降低城市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正确;水泥路面吸热快,增温快,加剧城市热岛效应,B错误;沼气较清洁,但仍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C错误;推广使用无铅汽油,能缓解环境污染,但不能降低城市温度,
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活动多,使得城市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鸟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m,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关誉。辖7区3县的昆明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境内最高点4247.7m,三面环山,南临滇池,“春如四季”——4月当春时,当地坝子(高原上的局部平原)上的人身着短袖,一些市民还过着秋意盎然的生活。完成下面小题。
12.昆明夏季“如春”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B.南临滇池,水域调节作用强
C.地处高原,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北有高原,阻挡冬季冷空气
13.与昆明“春如四季”相似的现象是(

A.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
C.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答案】12.C
13.D
【解析】12.昆明纬度较低,但夏季不热,凉爽“如春”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空其密度较小,大气保温作用较弱,热量容易散失,C正确。该地晴天多,到达大气的地面辐射较多,A错误。虽然南临滇池,但水域调节作用有限,不是夏季凉爽的主要原因,B错误。北有高原,阻挡冬季冷空气会使冬季温度较高,与夏季“如春”无关,D错误。故选C。
13.昆明地形垂直差异较大,“春如四季”说明在同一季节,不同海拔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景象,体现了山地垂直分宜规律,相似的现象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正确。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反映的使天气的变化规律,A错误。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反映的是冷锋天气现象,B错误。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的是地上河现象,C错误。故选D。
【点睛】昆明为我国太阳辐射较丰富的区域,但太阳辐射多不一定气温高,可以类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特点分析。
图一为小明同学暑假去云南文山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图二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一中箭头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农民常在夏季晴朗的午后给三七田盖上透气尼龙网,其主要作用是(

A.削弱①
B.削弱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答案】14.C
15.B
【解析】14.图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①是太阳辐射,②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尼龙网的用途是遮挡太阳光,削弱来到地面的太阳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大气受热过程常见原理和规律:1.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反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低;3.十雱九晴(雱重见晴天),因为夜晚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气温低,易形成雱天;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无云或者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多。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7.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答案】16.D
17.B
【解析】16.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一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包括吸收、反射、散射等作用,绝大部分到达地表,被地面吸收。据此可知,④表示太阳辐射。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并增温后,会释放出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除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据此可知,③为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外释放大气辐射,其中指向地面的部分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又传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据此可知,②为大气辐射,①指向地面,则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在晚秋或寒冬,晚上气温比较低,容易出现霜冻。人为制造烟幕,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使晚上温度提高,故可防止霜冻,B正确;霜冻出现在晚上,晚上没有太阳辐射,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夜晚近地面气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大气逆辐射强,则夜晚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弱,则夜晚气温较低。
18.读图一“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图二“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全球变暖主要与图一中________(填字母)增强有关。
(2)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能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原理主要是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__(填字母),大棚温度升高,同时________(填字母)增强,对地面起到作用,热量条件较充足。
(3)图二中①②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运用图一中的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2)B,C
(3)②。阴天时,云层较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小,因此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时,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低,因此阴天比晴天昼夜温差小。
【解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基本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结合图中字母可判断其含义:A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全球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增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有关,即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应图中字母C。
(2)在温室大棚内,地面长波辐射被阻挡,主要被温室大棚内部的大气所吸收,使温室大棚内部温度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热量条件较充足。结合图一,可以判断,能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原理主要是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B,大棚温度升高,同时C增强。
(3)阴天与晴天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原因是阴天时,云层较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小,因此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时,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低,因此阴天比晴天昼夜温差小。图二中①②两条曲线,昼夜温差较小的曲线为②曲线,因此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的是②曲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到此旅游的人感觉拉萨昼夜温差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白天⑤弱、夜间⑥强
B.白天②强、夜间⑥弱
C.白天⑤强、夜间⑦强
D.白天⑤强、夜间⑦弱
2019年8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严重火灾,火灾持续时间长,引起了科学界尤其是生态、气候等领域专家的强烈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
D.地面削弱
4.亚马孙热带雨林严重火灾产生的烟雾浓重,浓重烟雾的影响包括(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下图为四川盆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四川盆地日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弱
B.②较强
C.③较强
D.④较强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辐射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大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减少则(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宣气体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下,热岛效应有时非常明显(晴期、无风),有时则微弱或不明显(大风极端不稳定),下表是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米秒)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平均云量
4.7
7.3
8.4
7.5
8.4
8.8
9.4
5.6
5.7
4.1
4.1
5.0
注: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天空无云,云量为0;云布满天空,云量为10。
9.根据以上资料,判断该市城郊温差最大的时节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10.6、7月该城市云量较多,导致(

A.反射太阳辐射少
B.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C.地面昼夜温差减小
D.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11.下列措施中能够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
B.尽量铺设透水路面
C.推广使用沼气
D.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m,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关誉。辖7区3县的昆明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境内最高点4247.7m,三面环山,南临滇池,“春如四季”——4月当春时,当地坝子(高原上的局部平原)上的人身着短袖,一些市民还过着秋意盎然的生活。完成下面小题。
12.昆明夏季“如春”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B.南临滇池,水域调节作用强
C.地处高原,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北有高原,阻挡冬季冷空气
13.与昆明“春如四季”相似的现象是(

A.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
C.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图一为小明同学暑假去云南文山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图二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一中箭头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农民常在夏季晴朗的午后给三七田盖上透气尼龙网,其主要作用是(

A.削弱①
B.削弱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7.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18.读图一“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图二“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全球变暖主要与图一中________(填字母)增强有关。
(2)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能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原理主要是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__(填字母),大棚温度升高,同时________(填字母)增强,对地面起到作用,热量条件较充足。
(3)图二中①②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运用图一中的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