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大气热力环流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2 大气热力环流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09:16: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1.下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
B.
C.
D.
3.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热力环流形成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B.冷的地方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为低压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在热力环流系统中,气流不一定由高压流向低压
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能正确表达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是(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5.四地中,(

A.甲比乙气温高
B.乙比甲气压低
C.丙比乙气压高
D.甲比丁气温低
6.受海陆风的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A.垂直上升
B.背离海面
C.迎向海面
D.沿海岸线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气压最高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能正确表示乙地大气运动状态的是(

A.
B.
C.
D.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读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2.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由图可知海风的出现时间约为(

A.6时至18时间
B.8时至16时间
C.18时至次日6时间
D.16时至次日8时间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15.下列农事活动运用了上述实验原理的是(

A.江南地区早稻秧田上覆地膜
B.黄土高原苹果树下覆地膜
C.江南丘陵柑橘园寒潮前熏烟
D.南方地区菜园寒潮前浇水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当地实测数据,制了该地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温度(近地面空气温度为该区域均温)日变化曲线(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沥青路面草地近地面空气
B.草地沥青路面近地面空气
C.沥青路面近地面空气草地
D.近地面空气草地沥青路面
17.若该日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存在热力环流,正确表示白天环流的是(

A.
B.
C.
D.
18.“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穿堂风”是一种大气的________(水平、垂直)运动,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力。
(2)“穿堂风”流入区A与流出区B相比,气温________(高、低),气压________(高、低),图中所示的风向为________。
(3)与“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4)在图中画出箭头,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1.下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答案】C
【解析】同一地区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图中显示,a、b位于近地面,c、d位于高空,因此温度a、b大于c、d,图中显示,在近地面b大气上升,表明近地面b处气温高,a处大气下沉,表明近地面a处气温低,故气温b大于a;图中显示,c、d的高度相同,按照相似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估算,c处气温大于d,因此温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b>a>c>d,A错误;同一地区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a、b气压大于c、d,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显示,气流由a流向b,由c流向d,故气压a大于b,c大于d,因此气压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b>c>d,B错误;冷热不均导致气流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气压差异导致水平运动发生,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因此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C正确;大气运动比较复杂,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2.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甲地近地面等压面上凸,上空等压面下凹,说明甲地近地面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上空气压降低;乙地近地面等压面下凹,上空等压面上凸,说明乙地近地面受热多,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使近地面气压下降,上空气压升高;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而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上空由乙流向甲,从而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故选A。
3.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热力环流形成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B.冷的地方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为低压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在热力环流系统中,气流不一定由高压流向低压
【答案】B
【解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C对。热的地方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为高压,冷的地方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为低压,B错。在热力环流形成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垂直方向上气流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气流不是一定由高压流向低压,AD对。故选B。
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能正确表达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是(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5.四地中,(

A.甲比乙气温高
B.乙比甲气压低
C.丙比乙气压高
D.甲比丁气温低
6.受海陆风的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A.垂直上升
B.背离海面
C.迎向海面
D.沿海岸线
【答案】4.C
5.B
6.C
【解析】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读图可知,①、③为空气的垂直运动,②、④为空气的水平运动,能够正确表达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是①、③→②、④,故选C。
5.甲处气流下沉,说明该处气温低,A错误。空气由甲处流向乙处,说明乙处气压低,B正确。丙处于高空,乙处于近地面,丙比乙气压低,C错误。甲处于近地面,丁处于高空,甲气温高于丁地,D错误。故选B。
6.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相反,形成低压。海边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因此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向海洋,即迎向海面,C正确。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气压最高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能正确表示乙地大气运动状态的是(

A.
B.
C.
D.
【答案】7.B
8.A
【解析】7.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②④位于同一垂直面,由于同一垂直面近地面气压值大于高空气压值,因此气压值②大于④。四点气压值大小顺序是:气压值②>①=③=④。图中气压最高的点是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四点气压值大小顺序是:气压值②>①=③=④。甲乙丙三地,乙地等压线向上凸出,乙地气压高于甲、丙,则乙是近地面高压,应该是下沉气流且乙两侧气流均下沉,A示意图正确,BCD示意图错误。故选A。
【点睛】同一垂直面近地面气压值大于高空气压值,近地面高压是下沉气流。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答案】9.D
10.D
11.C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等压线数值自下往上递减,故A错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增,故B错误;甲地在等压线的下方,气压比同高度的乙地高,故C错误;乙地在甲地所在等温面的下面,所以乙地气温高于甲地,故D正确。
10.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同高度,但是乙地的气温高于甲地,说明同高度的山坡气温高于山谷,白天山坡温度高,山谷温度低,风从山谷沿山坡爬升,所以应该是白天,吹谷风,①③错,②④对,该题选D。
11.甲地处于山谷地带,夜晚山谷气温高于周围地区,山顶气温低,气流从山顶滑向山谷,山谷气流抬升做上升运动,上升过程中,若所含水汽较多,则会形成夜雨,故AB错误,C正确;山谷水汽上升和山坡气流下滑有关,降水多非蒸发旺盛,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冷空气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读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2.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由图可知海风的出现时间约为(

A.6时至18时间
B.8时至16时间
C.18时至次日6时间
D.16时至次日8时间
【答案】12.D
13.B
【解析】12.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或降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气温日变化大于海洋,读图可知,实线表示气温日变化大,应表示陆地,虚线表示气温日变化小,应表示海洋,虚线表示的气温最高出现在④时刻,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3.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可知,当地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时,陆地近地面形成热低压,海洋近洋面形成冷高压,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大陆,从而形成海风。读图可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的时段为8时至16时间,因此该地海风出现时间约为8时至16时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或降温比海洋快得多。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上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大陆,从而形成海风;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15.下列农事活动运用了上述实验原理的是(

A.江南地区早稻秧田上覆地膜
B.黄土高原苹果树下覆地膜
C.江南丘陵柑橘园寒潮前熏烟
D.南方地区菜园寒潮前浇水
【答案】14.A
15.D
【解析】14.实验中沙石因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气温高,夜晚降温快气温低,水因热容量大,白天升温慢而气温较低,夜晚降温慢而气温较高,实验表明地表热力性质差异会导致区域之间的冷热不均。图A表示海陆间因热力性质不同而导致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海陆间的冷热不均导致海风环流的形成,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图B表示地形雨的形成,与地表热力性质差异无关,与上述实验原理不相同,排除B;图C表示白天谷地比山顶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而气温较低,而山坡、山顶气温较高,从而形成谷风环流,与地表热力性质差异无关,与上述实验原理不相同,排除C;图D表示城市热岛环流,其形成原理是:城市排放的废热较多、不易扩散,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在城区与郊之间形成热岛环流,与地表热力性质差异关系不大,与上述实验原理不相同,排除D。故选A。
15.江南地区早稻秧田上覆地膜是为了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让水稻少受低温天气的影响,与地表物质热力性质差异无关,不是运用上述实验原理,排除A;黄土高原苹果树下覆地膜,是利用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让苹果背阳一面也能获得充足的光照,提高苹果的品质,与地表物质热力性质差异无关,不是运用上述实验原理,排除B;江南丘陵柑橘园寒潮前熏烟,是增强大气逆辐射而起到保温作用,与地表物质热力性质差异无关,不是运用上述实验原理,排除C;南方地区菜园寒潮前浇水,是利用水的热容量较大,降温速度较慢,从而保证地温不至于降得过低,避免蔬菜受到低温天气过大的伤害,这利用了地表物质热力性质差异特征,运用上述实验原理,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面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得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地面热力性质不同,比热容差异会使得同样太阳辐射条件下,地表温度不同,地面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差异。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当地实测数据,制了该地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温度(近地面空气温度为该区域均温)日变化曲线(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沥青路面草地近地面空气
B.草地沥青路面近地面空气
C.沥青路面近地面空气草地
D.近地面空气草地沥青路面
17.若该日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存在热力环流,正确表示白天环流的是(

A.
B.
C.
D.
【答案】16.A
17.B
【解析】16.根据材料及图中信息,该图反映的是该地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温度,沥青路面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温差最大,甲为沥青路面;近地面空气温度为该区域均温,因个区域有森林植被、水域等的条件作用,使的平均气温低,丙为近地面空气;草地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降温也较慢,温差比沥青路面小,说明乙为草地;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沥青路面草地近地面空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因为沥青路面与草地的比热容不一致,白天沥青路面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原;草地升温较慢,与沥青路面相比,气流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导致水平方向是的气压差异,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近地面气流从草地流向沥青路面,高空则相反,AD错误;草地气流下沉,沥青路面气流上升,B正确,C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4.昼夜长短:对于同一个地方,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辐射强度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日照时数就越多,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大。
18.“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穿堂风”是一种大气的________(水平、垂直)运动,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力。
(2)“穿堂风”流入区A与流出区B相比,气温________(高、低),气压________(高、低),图中所示的风向为________。
(3)与“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4)在图中画出箭头,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水平,水平气压梯度
(2)低,高,北
(3)A
(4)顺时针方向
【解析】本题以穿堂风这一地理现象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解析】(1)由图可知,“穿堂风”是指穿过房屋,流动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是一种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水平方向上只要存在气压差,就会产生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这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动力。
(2)“穿堂风”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由图可知,白天时,山林比石质地面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而石质地面相反,形成低压,因此风由山林处吹向石质地面区,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风向为北风。因此,流入区A与流出区B相比,气温低,气压高,图中所示的风向为北风。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热力环流,故选A。
(4)夜晚时,山林比热容大,降温较慢,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出现低压;石质地面降温较快,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出现高压。近地面风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高空风向相反。因此图中热力环流应为顺时针方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