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循环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水循环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09:20: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洋水转变为大气水的主要动力是(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天体引力
D.热力环流
2.水循环环节中与下渗负相关的是(

A.地表径流
B.海水蒸发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读部分水循环过示意,图完下列小题。
3.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②⑤⑥
B.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⑧
D.③④⑦⑧
4.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图示水循环环节⑦往往规模过小或消失,主要原因是(

A.环节①量过小
B.没有环节③
C.环节④理论值过大
D.环节⑥⑧量过大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绿地少③绿地多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叙述中属于有效防御城市洪水措施的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水量平衡是指地球某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下图为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图中箭头示意水循环各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进行水量平衡的时空变化分析中,运用GIS可以(

A.实时监测地表径流流速
B.获取蒸发量的动态变化
C.分析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D.测定水汽输送的总水量
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区农民长期、大量砍伐林木,以薪柴作为主要生活燃料,给该地小流域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影响。下图为该山区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小流域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10.当地农民长期、大量砍伐林木,对该流域水循环的影响有(

①降水量减少
②蒸腾作用减弱
③地下径流增多
④地表径流变率增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旱溪,又称枯山水,是通过人工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以形态各异的卵石为基调,并在周围搭配种植各种本土植被,在形态上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的景观下图为旱溪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人造水景相比,营造旱溪景观更利于(

A.调节局地气候
B.涵养雨水资源
C.降低维护成本
D.缓解城市内涝
12.某校在校园内营造旱溪景观,应首先(

A.绘制景观施工图变盘不
B.确定适宜的场地
C.选配合适的植物
D.购置石块与卵石
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读“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额尔齐斯河(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参与海陆间循环
C.流向自北向南
D.冬季径流量最大
14.引起额尔齐斯河流域南北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洋流
D.土壤
读“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表),完成下列小题。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低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15.地球上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

A.水资源具有无限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B.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C.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
D.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无限的
16.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当人们利用江河水的速度快于其更新速度时,就可能会导致(

①水资源减少②水资源污染③水资源短缺④水资源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下列水体若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时间最长的是(

A.江河
B.深层地下水
C.湖泊
D.高山冰川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该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雨水补给
B.②补给方式受气温影响大
C.③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小
D.冰川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方式
19.由图可知该河流(

A.位于东北地区
B.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C.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a是修水库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下左图)。(下右图)显示鄱阳湖2000年至2010年湖泊面积的变化。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1)归纳鄱阳湖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
(2)简要说明鄱阳湖水循环的过程。
(3)指出鄱阳湖是如何对长江水位进行调节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洋水转变为大气水的主要动力是(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天体引力
D.热力环流
2.水循环环节中与下渗负相关的是(

A.地表径流
B.海水蒸发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
【答案】1.B
2.A
【解析】1.海洋水转变为大气水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成为大气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径流,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地下径流越多,所以下渗与地表径流呈负相关,与地下径流呈正相关,A正确,D错误;下渗与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主要包括这四个过程。在太阳辐射的驱动下,发生地表的热力过程和水文过程不断变化。地表的增温导致水分蒸散发,水分由地表进入到大气,一部分凝结成云致雨,一部分在在大气运动的作用发生水汽输送。而降水到达地面之后,满足植被截留、土壤下渗之后,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并汇入河道或湖海。以上主要受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影响。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读部分水循环过示意,图完下列小题。
3.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②⑤⑥
B.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⑧
D.③④⑦⑧
4.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图示水循环环节⑦往往规模过小或消失,主要原因是(

A.环节①量过小
B.没有环节③
C.环节④理论值过大
D.环节⑥⑧量过大
【答案】3.B
4.C
【解析】3.由材料可知,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输送空气干预了③水汽输送环节,水汽得到充分冷却而凝固干预了⑤降水环节;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干扰了⑥下渗和⑧地下径流环节,③⑤⑥⑧正确。故选B。
4.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为干旱地区,水循环环节⑦为地表径流,规模过小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地表蒸发强烈,即环节④理论值过大,C正确。海洋蒸发量较大,水汽输送少但不是没有,干旱地区下渗及地下径流较少,ABD错误。故选C。
【点睛】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水循环的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绿地少③绿地多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叙述中属于有效防御城市洪水措施的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答案】5.A
6.C
【解析】5.读图可以看到,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主要原因是水泥路面多,下渗水量减少,①对。下水道多,城市水流汇集速度快,②对。绿地多,涵养水源能力强,下渗多,滞后时间长,③错。人口多,不影响洪峰滞后时间,④错。所以A对。故选A。
6.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增加下渗水量,①对。禁止开采地下水,与防御城市洪水无关,②错。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便于排水,③对。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涵养水源能力,④对。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防御城市洪水作用不大,⑤错。所以C对。故选C。
【点睛】城市内涝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硬化路面导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流量和流速加大以及,城市建设对自然地貌的改变,比如湿地和森林的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水量平衡是指地球某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下图为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图中箭头示意水循环各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进行水量平衡的时空变化分析中,运用GIS可以(

A.实时监测地表径流流速
B.获取蒸发量的动态变化
C.分析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D.测定水汽输送的总水量
【答案】7.D
8.C
【解析】7.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表示陆地降水,乙表示海面降水,丙代表地表水蒸发,丁代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会直接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故丁是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由所学知识可知,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地理事物一般运用RS技术,即遥感技术,它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全面资料,从而运用在防灾减灾等方面,实时监测径流流速、获取蒸发量的实时变化值、测定水汽输送的总水量;均要求实时监测或获取动态数据,一般是运用遥感技术达成,故ABD错误。而GIS技术主要对部分和全部地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比较适合制作地图,以可视化相应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情况,例如分析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并且成图就是运用GlS技术达成的,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及3S技术。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所以可以对农业区作物长势进行适时监测;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是导航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
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区农民长期、大量砍伐林木,以薪柴作为主要生活燃料,给该地小流域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影响。下图为该山区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小流域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10.当地农民长期、大量砍伐林木,对该流域水循环的影响有(

①降水量减少
②蒸腾作用减弱
③地下径流增多
④地表径流变率增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9.C
10.C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区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类型、砍伐林木对该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9.该流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区,距海较近,应为外流区域,且据图可知,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降水、蒸发、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等,因此该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海陆间循环。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0.森林被大量砍伐,蒸腾减弱,大气中的水汽减少,故降水减少,①②正确;森林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下降,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且变率增大,③错误;④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第1题,注意水汽输送环节的含义;第2题,森林具有增加大气湿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功能。
旱溪,又称枯山水,是通过人工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以形态各异的卵石为基调,并在周围搭配种植各种本土植被,在形态上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的景观下图为旱溪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人造水景相比,营造旱溪景观更利于(

A.调节局地气候
B.涵养雨水资源
C.降低维护成本
D.缓解城市内涝
12.某校在校园内营造旱溪景观,应首先(

A.绘制景观施工图变盘不
B.确定适宜的场地
C.选配合适的植物
D.购置石块与卵石
【答案】11.C
12.B
【解析】11.人造水景虽然有水有景,但是如果在缺水的城市中,它的维护及使用成本就很高,而旱溪仅是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建造的,没有水,所以与人造水景相比即使是在水源充足的城市它的维护成本也很低,C正确;旱溪仅是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建造的,与人造水景相比涵养雨水资源以及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差别不大,BD错误;旱溪仅是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建造的,调节局地气候的作用不大,A错误。故选C。
12.学校一般面积不会很大,旱溪占用面积较大,因此,学校要在校园内营造旱溪景观,应首先考虑确定适宜的场地,B正确;选配适合的植物、购置石块与卵石、绘制景观施工图都比较容易,不需要首先考虑,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读“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额尔齐斯河(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参与海陆间循环
C.流向自北向南
D.冬季径流量最大
14.引起额尔齐斯河流域南北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洋流
D.土壤
【答案】13.B
14.A
【解析】13.额尔齐斯河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径流量小,AD错误;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参与海陆间循环,B正确;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向西北流,C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额尔齐斯河北部以山地为主,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A正确;植被、土壤对降水影响小,BD错误;该地处于内陆,不受洋流影响,C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读“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表),完成下列小题。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低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15.地球上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

A.水资源具有无限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B.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C.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
D.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无限的
16.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当人们利用江河水的速度快于其更新速度时,就可能会导致(

①水资源减少②水资源污染③水资源短缺④水资源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下列水体若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时间最长的是(

A.江河
B.深层地下水
C.湖泊
D.高山冰川
【答案】15.B
16.B
17.D
【解析】15.读图表可知,水资源有一定的循环再生周期,有的循环再生周期很短,有的循环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都是无限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故B对,AD错。全球的水量分布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不平衡的,C错。故选B。
16.读图表可知,江河水由于其更新速度快,因此成为人类利用的最主要水资源,当人们利用江河水的速度快于其更新速度时,就可能会导致水资源减少,进而导致水资源短缺,但不会导致水资源污染,更不会使水资源增加,故①③对,②④错。故选B。
17.读图表可知,江河更新速度为16天,湖泊更新速度为17年,深层地下水更新速度为1400年,高山冰川更新速度为1600年,因此恢复起来时间最长的是高山冰川。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读图表,从图表中找到不同水体的自然更新周期,然后解答本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该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雨水补给
B.②补给方式受气温影响大
C.③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小
D.冰川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方式
19.由图可知该河流(

A.位于东北地区
B.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C.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a是修水库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
【答案】18.C
19.A
【解析】18.补给①最大量在4、5月份,春季补给量大,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A错误;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在夏季,是雨水补给,受降水影响大,B错误;③补给量较稳定,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小,是地下水补给,C正确;从补给量上看,雨水补给是主要方式,D错误。故选C。
19.在我国,河流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雨水补给的地区是东北地区,A正确;东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B错误;该河流第一次汛期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第二次汛期是因为夏季降水多,C错误;曲线a反映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应该是修建水库后测得径流量年变化,D错误。故选A。
【点睛】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方式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4)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下左图)。(下右图)显示鄱阳湖2000年至2010年湖泊面积的变化。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1)归纳鄱阳湖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
(2)简要说明鄱阳湖水循环的过程。
(3)指出鄱阳湖是如何对长江水位进行调节的。
【答案】(1)面积年内季节变化大;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年际变化比季节变化小。
(2)海洋水汽蒸发上升;受夏季风影响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到鄱阳湖流域;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汇入鄱阳湖,鄱阳湖连通长江,湖水随长江流入海洋。
(3)丰水期长江水位高,长江水通过湖口流入鄱阳湖,削减长江洪峰;枯水期鄱阳湖水位高,湖水从湖口补给长江增加长江径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鄱阳湖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可直观读图,从年内变化、年际变化两方面比较说明。水循环过程是从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角度结合水循环类型说明。鄱阳湖对长江水位的调节作用主要是调洪补枯,结合鄱阳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点分析。
(1)鄱阳湖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可直观读图,从年内变化、年际变化两方面比较说明。面积年内季节变化大;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年际变化比季节变化小。
(2)水循环过程是从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角度结合水循环类型说明。鄱阳湖是外流湖,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汽蒸发上升;受夏季风影响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到鄱阳湖流域;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汇入鄱阳湖,鄱阳湖连通长江,湖水随长江流入海洋。
(3)鄱阳湖对长江水位的调节作用主要是调峰补枯,结合鄱阳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点分析。丰水期长江水位高,长江水通过湖口流入鄱阳湖,削减长江洪峰;枯水期鄱阳湖水位高,湖水从湖口流入长江补给长江,增加长江径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