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观察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地貌的观察 同步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09:30: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下图示意某地貌观察者的视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者选择丙地观察地貌,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海拔最高
B.视野开阔
C.海拔最低
D.起伏较小
2.地貌观察的顺序一般是(

①从宏观到微观②从面到点③从微观到宏观④从点到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4.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坡
B.②——山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5.不能作为地貌观察的辅助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遥感影像图
C.水资源分布图
D.地形剖面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7.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貌是(

A.山脊
B.山顶
C.河谷
D.鞍部
9.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A.河谷的坡度;河谷的蒸发量
B.河谷的水深;河谷的蒸发量
C.河流径流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河谷的坡度;河谷的相对高度
10.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研学时观察到如图所示景观,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图中虚线以内部分),呈上尖下圆的锥状,系山体碎石长期掉落后堆积而成。组内同学对这种独特的地貌十分感兴趣,带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地貌叫做“倒石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出于安全考虑,同学们未能到达倒石锥锥体观察其细节,有同学推测倒石锥的表面堆积物应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应为上细下粗的构造。其推测依据的差异指标最有可能是(

A.碎石的质量
B.碎石的磨圆度
C.碎石的岩性
D.碎石掉落前的海拔
12.导致山坡上岩体逐渐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搬运
13.该地理兴趣小组沿途发现多处倒石锥,据图推测该兴趣小组研学旅行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攀登雪莲之乡
B.寻迹京杭大运河
C.探秘绿岛椰林
D.发现曾经的北大荒
4

30
日,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峰大本营召开,这意味着我国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正式启动。下图示意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图,图中珠峰大本营位于珠峰的西北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登顶珠峰线路中,甲乙段冰川的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西南—东北走向
15.5
月登顶条件优于
4
月,因为
5
月(

A.气温更高
B.云雾更多
C.昼夜温差更大
D.冰雪层更稳定
16.甲处冰雪层厚度大于丙处的原因是(

A.降雪偏多
B.坡度更小
C.地处阴坡
D.气温偏低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

A.AB段流速较快
B.CD段流速较快
C.两河段流速相等
D.无法比较
18.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

A.170m
B.180m
C.190m
D.200m
2019年10月11日至11月10日是香山红叶观赏季,不少北京市民前往香山公园及周边地区游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香炉峰的海拔超过600米
B.游客登顶香炉峰可欣赏到四个红叶区的红叶
C.站在眼镜湖畔向东遥望,可见满山红叶映彩霞
D.站在香炉峰向南北遥望,可见北部地势起伏大于南部
20.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的新队员到香山练习山地骑行技术,由①地出发沿图示骑行线行至⑤地。下列各路段骑行最费力的是
A.由①到②
B.由②到③
C.由③到④
D.由④到⑤
21.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2)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
(3)与丁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4)图中陡崖____(选择填空)。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B.位于山谷中C.顶部海拔最高达880米D.向北海拔低
(5)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6)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点的一般方法,基于样例,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
读等高线的数值及其计算
描述海拔和相对高度
读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
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
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

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

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下图示意某地貌观察者的视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者选择丙地观察地貌,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海拔最高
B.视野开阔
C.海拔最低
D.起伏较小
2.地貌观察的顺序一般是(

①从宏观到微观②从面到点③从微观到宏观④从点到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1.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丙地可以有开阔的观测视野,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对于地貌的观察首先要选择开阔的区域,地貌的观察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下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4.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坡
B.②——山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5.不能作为地貌观察的辅助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遥感影像图
C.水资源分布图
D.地形剖面图
【答案】3.B
4.B
5.C
【解析】3.宏观地貌是指规模较大的地貌,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图中群山连绵,高低起伏,所以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山地,不是平原,A错误。B正确。图中无法判断有盆地和丘陵的信息,CD错误。故选B。
4.山地的次一级地貌有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①位于海拔较高处,呈线状延伸,是山脊,A错误。②位于海拔较低处,且深而窄,是山谷,B正确。③位于山脊到山谷之间,是山坡,C错误。④是山地海拔最高处,为山峰,D错误。故选B。
5.观察地貌时,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进行辅助观察;水资源分布与地貌观察没有关系;综所述,选择不能作为地貌观察的辅助的是水资源分布图,C正确。故选C。
【点睛】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2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高原,是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多分布在多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应的不同构造的盆地。盆地基本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形态。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7.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答案】6.B
7.B
【解析】6.观察该图中的地貌可知,该地貌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群山连绵,应为山地地形,B正确;平原地面起伏大,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地形有一定起伏,但起伏和缓,这些地形与图中地貌特征不同,ACD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图中①地貌中间高、两侧低,应为山脊,A错误;图中②地貌两侧高、中间低,呈条带状向上下延伸,应为山谷,B正确;图中③地貌位于山脊与山谷之间,应为山坡,C错误;图中④地貌中间高、四周低,应为山峰或山岭,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形是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五种典型宏观地形类型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各种地形都有不同的级别,宏观地形中可能包括多个山脊、山谷、山岭、洼地、鞍部等微观地形。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貌是(

A.山脊
B.山顶
C.河谷
D.鞍部
9.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A.河谷的坡度;河谷的蒸发量
B.河谷的水深;河谷的蒸发量
C.河流径流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河谷的坡度;河谷的相对高度
10.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A
9.D
10.A
【解析】8.根据图示,可知虚线所经过路线有山谷、山顶、鞍部,但没有山脊,A符合题意。故选A。
9.河谷蒸发量、河流径流量不属于地貌观察范畴,A、B、C选项错误;河谷坡度、相对高度则可以通过观察(观察方式包括:看、测、算)获取,D选项正确。故选D。
10.①右侧的地形为山脊,阻挡了视线,无法看到甲,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等高线通视的判读:⑴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⑵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研学时观察到如图所示景观,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图中虚线以内部分),呈上尖下圆的锥状,系山体碎石长期掉落后堆积而成。组内同学对这种独特的地貌十分感兴趣,带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地貌叫做“倒石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出于安全考虑,同学们未能到达倒石锥锥体观察其细节,有同学推测倒石锥的表面堆积物应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应为上细下粗的构造。其推测依据的差异指标最有可能是(

A.碎石的质量
B.碎石的磨圆度
C.碎石的岩性
D.碎石掉落前的海拔
12.导致山坡上岩体逐渐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搬运
13.该地理兴趣小组沿途发现多处倒石锥,据图推测该兴趣小组研学旅行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攀登雪莲之乡
B.寻迹京杭大运河
C.探秘绿岛椰林
D.发现曾经的北大荒
【答案】11.A
12.B
13.A
【解析】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1.据材料可知,倒立锥由山体上破碎的岩石坠落堆积而成。颗粒粗的岩石由于质量较重,惯性大,滚落的位置较远,故堆积在倒立锥边缘。颗粒细的岩石质量轻,惯性小,滚落的位置较近。因此推测的主要因素是碎石的质量,BCD关系不大。故选A。
12.据材料可知,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从而崩解剥离山体,是物理风化作用。故选B。
13.倒立锥分布广泛,一要植被覆盖少,坡面缺少植被的保护,二要昼夜温差大,这样才容易风化产生更多掉落的岩石。且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山体陡峭,缺少植被覆盖,该地应深居内陆。只有攀登雪莲之乡满足该条件。故选A。
【点睛】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4

30
日,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峰大本营召开,这意味着我国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正式启动。下图示意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图,图中珠峰大本营位于珠峰的西北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登顶珠峰线路中,甲乙段冰川的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西南—东北走向
15.5
月登顶条件优于
4
月,因为
5
月(

A.气温更高
B.云雾更多
C.昼夜温差更大
D.冰雪层更稳定
16.甲处冰雪层厚度大于丙处的原因是(

A.降雪偏多
B.坡度更小
C.地处阴坡
D.气温偏低
【答案】14.B
15.A
16.B
【解析】14.冰川沿山谷延伸,山谷的走向就是冰川走向,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珠峰大本营位于珠峰的西北方向,进行对比分析,甲乙段山谷呈南北走向,因此登顶珠峰线路中,甲乙段冰川的走向大致为南北走向,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珠峰登顶除了风力困难之外,严寒也是主要困难之一,与4月相比,5
月气温更高,登顶条件较优,A符合题意;云雾更多、昼夜温差大不是登顶的优势,排除B、C;与4月相比,5月气温较高,冰雪松动的可能性更大,冰雪层较不稳定,排除D。故选A。
16.冰雪在地表积累过程中,还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图中显示,丙处地形坡度较大,冰雪向下移动较多,而甲处位于山谷,坡度较小,属于冰雪汇集之处,向下移动较慢,因此甲处冰雪层厚度大于丙处,B符合题意;甲处和丙处降雪差异不大,排除A;丙处位东北坡,甲处山坡朝向南,因此甲地处阳坡,排除C;甲坡位于阳坡,海拔比丙坡较低,因此气温偏高,排除D。故选B。
【点睛】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50℃,平均气温在-30℃左右。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渡至风季的秋季,在这两个季节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

A.AB段流速较快
B.CD段流速较快
C.两河段流速相等
D.无法比较
18.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

A.170m
B.180m
C.190m
D.200m
【答案】17.B
18.A
【解析】17.根据图示信息,AC两点均位于河谷地带,海拔均为300m。但AB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米,CD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下游,则BD两地海拔至少相差26米,B地海拔高于D海拔26米,则可以推出AB河段的落差小于CD河段的落差至少是26米,所以CD段的流速大于AB河段,据此分析选B。
18.根据图示信息,图中P处的海拔为300-400米,湖泊位于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米,则湖泊的海拔为226-300米之间,则P点与湖泊沿岸的高差为0-174米,结合选项,最接近170m,据此分析选A。
【点睛】等值线图的判断一般需要用到的二大规律:一是高高低低规律——等值线向高纬度凸,则其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等值线向低纬度凸,则其值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要低。二是等值距全图一致规律——即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等于0或等于一个等值差。
2019年10月11日至11月10日是香山红叶观赏季,不少北京市民前往香山公园及周边地区游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香炉峰的海拔超过600米
B.游客登顶香炉峰可欣赏到四个红叶区的红叶
C.站在眼镜湖畔向东遥望,可见满山红叶映彩霞
D.站在香炉峰向南北遥望,可见北部地势起伏大于南部
20.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的新队员到香山练习山地骑行技术,由①地出发沿图示骑行线行至⑤地。下列各路段骑行最费力的是
A.由①到②
B.由②到③
C.由③到④
D.由④到⑤
【答案】19.D
20.A
【解析】19.图示等高距为50,故香炉峰的海拔没有超过600米,A错误;南部红叶区位于凸坡以下,在香炉峰不能看到该处红叶区的红叶,B错误;红叶位于眼镜湖的西侧,C错误;香炉峰北部等高线更密集,地势起伏大于南部,D正确。故选D。
20.相比其他线中,由①到②等高线最密集,骑行最费力,故选A。
21.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2)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
(3)与丁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4)图中陡崖____(选择填空)。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B.位于山谷中C.顶部海拔最高达880米D.向北海拔低
(5)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6)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点的一般方法,基于样例,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
读等高线的数值及其计算
描述海拔和相对高度
读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
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
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

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

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答案】(1)6.4
(2)绘图见下图。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一东南方向,坡度较小,最低海拔在790—800米之间。
(3)坡度较小,阴坡。
(4)D
(5)高原;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的山谷;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
(6)判断山脊、山谷;判断山峰和山谷;判断地形类型。
【解析】本题以一幅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地貌的主要特点,最后归纳读等高线图中描述地貌特点的一般方法,落实关键能力。
(1)读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是879.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885.4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85.4-879.0=6.4米。
(2)由所学知识可知,山谷是两侧高、中间低的狭长区域;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一东南方向,坡度较小,最低海拔范围790~800米之间。如下图:
(3)由所学知识可知,丙、丁两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读图,与丁地相比,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位于山顶的北部,即山地的阴坡。
(4)读图可知,图中共有两条陡崖,西北部那条跨了两条等高线,东北部那条只有一条等高线,根据陡崖计算公式可知,相对高度不可能大于30米,A错误。陡崖顶部高度最高能到达870米,C错误。西北部陡崖位于山谷中,东北部在山顶附近,C错误。根据陡崖的示坡线可知向北海拔较低,D正确。故选D。
(5)由所学知识可知,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是五种基本地形,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的山谷;微观地貌特征描述: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
(6)由表格及所学知识可知,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判断山脊、山谷;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判断山峰和山谷;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判断地形类型及组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