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同步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分子热运动同步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10: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414000102108002021-2022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 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关于同学们去三峡旅游遇到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岸边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三峡的船闸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工作的
C.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水声是由音调高造成的
D.船上的声呐设备利用次声波工作
3.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false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4.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5.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alse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6.“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7.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但只有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鸭蛋腌制后变咸 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
9.下列四幅图片所涉及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古诗词中,体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香
B.“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烟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絮
D.“沙迷双眸人不见,尘覆万柳鸟无鸣”——沙
11.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最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B.
C. D.
12.下列有关的现象与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面包轻轻一捏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两个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能挂较重的物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3.打开放有樟脑丸的衣柜,就会闻到樟脑的气味,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樟脑丸放置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与放在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相同的物态变化
B.樟脑丸消失与放在空气中的干冰消失一样都要放出热量
C.闻到樟脑的气味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14.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照片。该病毒一般呈球形,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C.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健康人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二、填空题
15.证明液体、气体在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在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分子的运动。
(3)加快布朗运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在注射器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结果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不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填“引力”或“斥力”)。
17.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黏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越高,_______越剧烈。
18.小明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打开香水瓶,不久屋里充满了香水味,这是香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A正确。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 动,是机械运动,B错误。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相 互渗入对方分子间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错误。把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变黑,是因为煤分子扩散到墙上,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错误。
2.答案:A
解析: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中的芳香类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能闻到花香,故A正确;
B、三峡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B错误;
C、“震耳欲聋”是表示声音大的快把耳朵震聋了,因此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船上装备的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解析: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false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也是实验事实;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也是实验推论。选A。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由题中图像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增大。故选D。
6.答案:A
解析:“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以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使“便利贴”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利用的物理知识是分子间有引力。
7.答案:C
解析:
8.答案:B
解析:
10.答案:C
解析:因为面包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工地的施工现场尘土飞扬,尘土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摔碎的手机屏难以复原,是因为碎片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力不起作用,故C正确;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分子没有变大,故D错误。选C。
11.答案:A
解析: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烟”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中,不能体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絮”是宏观物体,不能体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沙”是宏观物体,不能体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抽掉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缓慢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符合题意;同时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不符合题意;铅块与金块紧压在一起五年,它们会互相渗入1 mm深,说明固体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并不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由于面包内有空隙,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错误;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有斥力,而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故C错误;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能挂较重的物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14.答案:C
解析: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熔化,故A错误;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B错误;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
15.答案:C
解析:由于病毒分子的体积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故A错误;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有空隙,故D错误。
16.答案:(1)小颗粒
(2)液体
(3)提高液体的温度;将花粉颗粒变得更小一些
解析:(1)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2)布朗运动是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3)要使布朗运动加快,可以提高液体温度,使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也可以减小花粉颗粒的体积,使其质量减小,运动状态更容易发生变化。
17.答案:斥力
解析:
18.答案:温度;分子运动
解析:
19.答案: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这时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这说明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实验观察到热水杯中红墨水扩散得较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