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理新知·自主学习
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疑惑点拨】古巴比伦文明不能等同于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只是两河流
域最著名的国家。
起源
“两河”指_____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
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出现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_____为中心的小国
统一
大约在_________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代表
苏美尔人、古巴比伦王国
成就
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_____”,制定了阴历;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位制
西亚
城市
公元前24
楔形文字
二
古巴比伦王国
1.起源: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崛起:公元前18世纪,国王_________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
立了统一、强大的_______国家。
3.统治:实行_______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
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4.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疑惑点拨】汉谟拉比不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而是古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
统治者,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汉谟拉比
奴隶制
君主专制
三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_________
内容
社会
等级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_______、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和___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
制度
_____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___________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商品
经济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说明_________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实质
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影响
它是_____________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_____
传统源远流长
自由民
奴隶
战俘
家庭奴隶制
商品经济
古巴比伦王国
法制
成文法典
【史实连连看】
将以下成就与相应文明用线连接: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古巴比伦王国是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 )
2.尼罗河流域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 )
3.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用楔形文字记录下来的。
( )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殴打父亲,将受到砍手之罚。这体现了法典实
现了人人平等。
( )
√
×
√
×
【图文说历史】
你能说说楔形文字的发明有什么作用吗?
答:楔形文字的发明,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便利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是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培素养·合作探究
【史事会说话——识文明成果】
材料一
问题探究1:若进行研究性学习,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可用于探究哪些历史课题?(写出两例)列出探究课题中你所使用到的材料。
历史课题
使用到的材料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图一、二、三、四
答:①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图四
②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文化成就:图二、三
【对比知发展——展法制建设】
材料二
问题探究2:据材料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通过材料二两则法律条文的对比,《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答: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区别:《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些规定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汉谟拉比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锻能力·梯级评价
【5分钟达标自测】
1.“在肥沃的新月地带,朝气蓬勃的小男孩——苏美尔城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漫
步走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脚印,为近东文明增
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材料中描述的“小男孩”是
( )
A.古希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B
2.(2021·洛阳质检)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
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
(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甲骨文
3.“苏美尔人用刻着楔形文字的泥版,给我们讲述了闪米特民族的大熔炉——亚
述和巴比伦王国的故事。”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状况的是
( )
A.金字塔
B.分封制
C.《汉谟拉比法典》
D.甲骨文
B
C
4.(2021·信阳质检)《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沙玛
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
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
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A
5.《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
产、租赁、雇佣、交换、借贷和婚姻家庭等。由这些内容可知,古巴比伦
(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男性家长绝对权威
D.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A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
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
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
有
( )
A.公平性
B.等级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B
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
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法典
( )
A.不保护手工业者利益
B.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C
8.(2021·郑州质检)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
A.古老文字,象形表意
B.奴隶社会,图腾崇拜
C.亚洲古国,文明领先
D.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
【5分钟素养升华】
9.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时期。尽管他的巴比伦王国掌握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但他的继承者却无力巩固伟业,王国最终走向衰亡。
材料二
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三
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但法律不是万能的。它由人制定,也需要由人来执行。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的人,再好的法律也会成为空文。
(1)材料一描述的这位国王是谁?(1分)他的主要功绩有哪些?(2分)(举出两点即可)
答:国王:汉谟拉比。主要功绩:他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等。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问它是哪部法典?(1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它具有怎样的价值?(2分)
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价值: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从材料二“序言”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1分)事实如其所说吗?(1分)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部法典的认识。(1分)
答:目的: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判断:事实并非如此。论证观点:“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认识: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说明。(2分)
答:法制建设在使国家各项事务有法可依的同时必须遵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3分钟中考体验】
1.(2020·咸宁中考)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
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历史上诞生了
(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B
2.(2020·毕节中考)下列选项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的
是
( )
3.(2019·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是公元前600年的泥版地图:地球以一个小圆盘的形
象出现,它的外面一圈是水,邻近地球中心的矩形横跨幼发拉底河,它周围的小圆
圈代表邻近的城市。地图中矩形代表的城市可能是
( )
A.开罗
B.巴比伦
C.雅典
D.斯巴达
C
B
【世界看中国】
匜,中国法院博物馆的“古代审判”展厅陈列的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件
青铜器造型古朴,器盖和腹底内壁刻有铭文,记叙了西周时期一起奴隶买卖纠纷
引发的法律诉讼的判决情况。这些铭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法律文书,相当
于现在的法律判决书,为研究我国的法律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这件青铜
器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所展示的史料属于什么史料?它们除了在法律方面
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还有什么价值?(共25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理新知·自主学习
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产生:最早出现于_______流域。早期文明代表有_______和摩亨佐·达罗
等,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_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
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_________统治时期。
(1)版图: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2)经济:农业和工商业比较繁荣,出现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城市:首都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印度河
哈拉帕
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
华氏城
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_________制度。
2.内容: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
同等级的人不得_____。
等级
等级名称
权利或义务
第一等级
_______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_____权力
第三等级
_____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主要由___________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
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不可接触者
_____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社会等级
婆罗门
行政
吠舍
被征服居民
贱民
通婚
【提炼升华】种姓制度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给以后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
2.传播:
(1)时间:________世纪后。
(2)路线。
①向北:古印度→中亚→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②向南:古印度→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地点
古代印度
创始人
___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_________”,宣扬“忍耐顺从”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公元前3
【史实连连看】
将以下等级名称与相对应的职责和义务用线连接。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统一了整个印度。
( )
2.古印度种姓制度规定,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王唯我独尊。
( )
3.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主张“众生平等”。
( )
×
×
√
【图文说历史】
漫画体现的是森严的种姓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答:积极:①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②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
消极:①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②使下层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培素养·合作探究
【思辨启智慧——悟森严等级】
问题探究1: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种姓制度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森严的种姓制度感悟颇深。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想象,把吠舍对婆罗门的抱怨写成一段文字。
答: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国家权力,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
【故事触宗教——知佛教发展】
材料
在舍卫城,有个名叫尼提的贱民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尼提大惊,答道:“我是个卑贱污秽的人,有资格随您出家吗?听说您的僧团都是刹帝利的王族和婆罗门的行者,我能和他们一样做伟大佛陀您的弟子吗?”佛陀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
问题探究2:尼提看到佛陀为什么想避开?佛陀劝尼提随他出家,这与种姓制度的哪些规定相冲突?佛陀与尼提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答:原因:尼提是贱民,属于低级种姓。依据种姓制度的规定,低种姓的人不能与高种姓的人享受同等的社会权利,即使是行路也要避让。规定: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说明:贱民在印度社会中备受歧视,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然而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所以获得广泛支持,传播迅速。
锻能力·梯级评价
【5分钟达标自测】
1.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图片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B
2.这一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
一。“这一时期”是
( )
A.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B.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胡夫统治时期
C
3.(2021·河南模拟)印度中央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顾问,蜚声国际的纳林
德·贾达夫博士曾开玩笑说,他来自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低贱的等级,但他突破了种
姓制度的所有藩篱。如果根据种姓制度的划分,纳林德·贾达夫博士在古代印度
应属于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
C
4.
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
舍辱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
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了古印度
( )
A.阶级性鲜明,没有贵贱之分
B.依法治国
C.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C
5.“种姓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人分为思想家、战士、商人、农
民、手工业者等,因为这种刻意分工使得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效率更高,更容易
获得成就。”这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种姓制度
( )
A.社会等级十分森严
B.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D.高等种姓中人才多
B
6.(2021·洛阳质检)佛教的创始人是印度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乔达摩·悉达
多。佛教不承认种姓由前生决定,主张所有人都能以今生的修行进入极乐世
界。佛教追求宗教领域的“众生平等”,对受压迫的民众特别有吸引力。上述材
料体现出的观点是
( )
A.佛教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B.乔达摩·悉达多的种姓为婆罗门
C.佛教的教义受到印度社会全体支持
D.佛教产生后在亚洲国家广泛传播
A
7.如图反映的佛教传播情况开始出现于
( )
A.约公元前2200年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1世纪
C
【5分钟素养升华】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150多年了,此时佛教已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2分)结合所学,怎样理解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2分)
答:职业、所居地区不同、所居聚落不同等。理解: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2分)
答: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的原因。(4分)
答: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3分钟中考体验】
1.(2020·菏泽中考)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
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2020·宜昌中考)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
社会等级制度,在当时维持了社会秩序和稳定。新航路开辟,葡萄牙人到来之后,
称这个社会等级制度为
( )
A.种姓制度
B.城邦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庄园制度
D
A
3.(2020·郴州中考)2018年9月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
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
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印度社会遗留的
( )
A.种姓制度
B.采邑制度
C.四等人制
D.农奴制度
A
4.(2020·盐城中考)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根据以下信息判
断,学习内容应是
( )
①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
③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④创始人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B
【世界看中国】
“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教入中国之始。”佛教自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先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商业贸易之路,同时,它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道路。除佛教外,你还知道哪些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的文明成就?这些文明的传入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理新知·自主学习
一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文明起源:_____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_____________”。
2.兴衰历程:
(1)国家出现:约从公元前_____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初步统一:公元前_____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3)强盛:法老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4)衰亡:公元前525年,_________吞并古埃及;后来,_____________和罗马帝国先后
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非洲
尼罗河的赠礼
3500
3100
图特摩斯三世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3.科学文化: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
天文学
医学
文字
_______是古埃
及天文学的突出
成就之一
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_______,增长了解剖知识,
从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古埃及的_________是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太阳历
木乃伊
象形文字
二
金字塔
【疑惑点拨】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而不是国王的宫殿。
用途
古埃及法老的_____
地位
金字塔是古埃及_____的象征
最大
胡夫金字塔
评价
(1)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
的结晶
(2)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_________
陵墓
文明
无限权力
三
法老的统治
1.法老:古埃及的国王。
2.地位:
(1)政治上,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___、政、财、___等大权于一身。
(2)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_______”,具有无上的权威。
3.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而逐渐衰落。
【口诀记忆】尼罗河域文明起,金字塔呈古埃及,陵墓象征王权力,前3100初统
一。
军
神
神之子
【对号排排坐】
将以下文明成就代号填入下表:
①制作木乃伊 ②金字塔
③狮身人面像 ④象形文字
⑤太阳历
天文学
文字
医学
建筑
⑤
④
①
②③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 )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 )
3.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掌握国家的一切大权。
( )
×
√
√
【图文说历史】
观察图画,你能说出“金字塔”的塔尖代表的是什么人吗?金字塔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怎样的关系?
答:法老;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剥削。
培素养·合作探究
【史事会说话——展文明成果】
材料一
问题探究1:若进行研究性学习,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请将分类结果填入下表)图一是古埃及文明的什么成果?它的发现有何重大现实意义?
史料分类
对应图片
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答:第一手史料:图一、图三;第二手史料:图二。象形文字。它的发现为现代人认识古埃及文明提供了重要条件。
【思辨启智慧——析文明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
他(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问题探究2:课堂讨论时,关于金字塔的评价,同学们意见不一,请你结合材料二、三,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埃及古城孟斐斯一带的金字塔最为集中。
答:正面观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反面观点: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辩证观点:古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既凝结着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也反映出古埃及奴隶制的残酷性。
锻能力·梯级评价
【5分钟达标自测】
1.(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质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
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D.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
2.绘制年代尺是培育“时空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下列年代尺
中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B.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C.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D.埃及被波斯帝国吞并
B
3.
古埃及某法老被史学家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
国的人”,其在位期间古埃及版图向南一直扩张到尼罗河“第四瀑布”。据材料分
析这位法老获得赞誉的原因是
( )
A.他的征服战争使得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B.他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的统一
C.他建立了古埃及的奴隶制国家
D.他修建了金字塔
A
4.“在建造金字塔之前,一定得先画出一张平面图。
它大概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张
平面图了。分析起来,制图人肯定知道,图样和竣工后的建筑物,尺寸尽管可以不
同,形状却是一样的。”这说明古埃及人
( )
A.懂得了天文历法
B.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
C.利用象形文字
D.知道对称美
B
5.(2021·南阳质检)如图所示的石瓶是古埃及阿蒙霍特普三世王后泰伊的物品,用
于盛化妆品或油膏,瓶身上有王后和国王的名字,写在椭圆形的圈框里。石瓶上
的文字应该是
(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A
6.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在宫殿里
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并将遗体制成木乃伊,想给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
躯体。材料中的“宫殿”位于
( )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恒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7.有学者指出:古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
一结论的是
( )
A.建筑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象形文字
C.会制作木乃伊
D.天文学、数学、医学成就最为突出
D
A
8.(2021·河南模拟)古埃及宫廷中形成了一套礼仪,如大臣觐见法老必须行跪拜礼,
吻法老脚前的尘土。如果臣下能吻法老的脚尖,意味着他得到了法老的奖赏。
古埃及推行这一礼仪的主要目的是
( )
A.得到法老的奖赏
B.维护法老奢靡的生活
C.显示法老的无上权威
D.利用宗教维护统治秩序
C
9.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反映了
( )
A.社会矛盾激化
B.法老拥有无限的权力
C.王权逐渐衰落
D.法老的审美发生变化
C
【5分钟素养升华】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材料二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
材料三
由于大量游客的参观,尤其是一些游客出于好奇等原因,不时对金字塔进行非常规的“亲密接触”,引起专家们对金字塔保护工作的担忧。于是专家们提出了在金字塔附近修建防护建筑有助于降低旅游对古迹的损害的建议。
——《海外见闻》
(1)为何说尼罗河“养活着埃及”?(2分)据此你认为,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之间有何关系?(1分)
答: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说尼罗河“养活着埃及”。关系: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2)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浇灌的这片大地上创造了哪些文明成果?(3分)
答: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等。
(3)材料二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2分)
答: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专家们对金字塔保护工作担忧的原因。(1分)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呢?(2分)
答:旅游开发对金字塔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保护措施:立法保护、投入经费维修;旅游业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分钟中考体验】
1.(2020·衡阳中考)一导游带团出国旅游,解说道:“巍峨耸立的金字塔,令人毛骨悚
然的木乃伊,美丽如画的文字……这里的文明成就令人惊叹,也令人迷惑。”“这
里的文明”诞生于
(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2020·德州中考)与下图建筑属于同一地区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 )
A.楔形文字
B.太阳历
C.种姓制度
D.基督教
B
B
3.(2020·镇江中考)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金字塔是
(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C
【世界看中国】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的良渚人也在创造着独具特色的良渚文明。良渚遗址的发现,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之一。在古埃及文明的鼎盛时期,中国的夏商周更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夏商周文化,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兴旺发达。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担,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