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
利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准确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辨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出示四张图片:结冰、晒干、生锈、燃烧。我们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结冰,湿衣服可以晒干,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木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通过生活常识进行对比思考发现变化差异
创设趣味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讲授新课
【讲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人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盖房子的材料等都是物质,而这千千万万种物质它们的颜色、状态、气味都一样吗?它们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一直在变化的呢?如何变化呢?有关这类问题正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提出问题】物质怎样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哪几种形式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方法导引】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在做化学实验时,应该观察反应前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反应时观察反应所需的条件,现象.现象一般有沉淀、气体、发光、放热和颜色的改变等.变化后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播放多媒体】播放实验1-1的四个实验视频,并要求同学们根据前面的方法对实验进行记录【建立概念】【1】实验1:水沸腾实验加热盛有少量水的试管至水沸腾,将洁净干冷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投影】展示观察记录的结果及规范记录要求【2】实验2:胆矾研磨实验将块状胆矾研碎成粉末【3】实验3:胆矾与氢氧化钠实验将胆矾溶于水,并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投影】展示观察记录的结果及规范记录要求【4】实验4: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将大理石装入试管,并向其中倒入适量稀盐酸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中。【对比归纳】通过上面的四个实验总结归纳成表格,让同学们观前两个实验与后两个实验有何不同【过度】我们就按照在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的物质生成,可以将变化分为两大类。(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一般它只是形状改变或状态改变.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化学变化是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柴的燃烧、铁的生锈,食物腐败等.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以下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化学变化时伴有的现象.通过视频及以上的学习和分析,我们整理一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对比与联系.【知识巩固】:找出四幅图片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说明原因是什么?【阅读任务】下面请同学们读书P8,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过度】物质有许多性质,有些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有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可以知道。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化学变化体现:可燃、腐蚀等。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颜色、味道、气味等】【过度】依据性质是否需要化学变化来体现,我们可以将物质的性质分为两类。(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我们将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等.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归纳总结】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比较.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并记录变化前观察变化中观察变化后观察观察记录加热试管,试管内有气泡,沸腾后出现大量气泡,冷凝后玻璃片上有水珠蓝色块状固体变为蓝色粉末状固体滴加氢氧化钠后试管中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思考归纳得出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后者有新物质产生
学生渴望得到解答时,教师可引入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欲望让学生意识到观察时的记录非常重要,详细准确而真实的记录是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前提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实验并准确规范的记录实验现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总结归纳,老师给予补充完整
明确知识要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架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人教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结冰
晒干
生锈
燃烧
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
?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方法引导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新知讲解
实验
1-1
水的沸腾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水
水加热后沸腾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凝结成小液滴
液态水
无
新知讲解
实验
1-1
胆矾的研碎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2
蓝色块状固体
蓝色粉末状固体
块状变粉末
无
新知讲解
实验
1-1
胆矾与氢氧化钠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3
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蓝色的液体
新知讲解
实验
1-1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4
颗粒状石灰石固体
有气泡产生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有
新知讲解
对比总结
序号
变化前
现象
变化后
其他物质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胆矾
蓝色粉末
3
蓝色胆矾溶液
蓝色沉淀
4
粒状石灰石
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
块状变粉末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有
有
无
无
新知讲解
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现象:
形状、状态、位置改变
2.化学变化:
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新知讲解
对比归纳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对比与联系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形、态改变
光、热,色变,气体、沉淀
化学变化中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
合作探究
1.找一找你生活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木雕
干冰升华
天然气
腐败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合作探究
思考:
路边闪烁的霓虹灯发光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新知讲解
二.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等
对比归纳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感官感知或仪器测定
化学变化可知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
思维拓展
性质是一个静态的表述,通常出现“是”“可以”“能”等关键词,而变化是动态的表述。
辨别“性质与变化”
白色
固体
有咸味
易溶于水
红色固体
能导电
具有延展性
可以导热
铜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能与氧气反应
物理性质
知识巩固
1.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密度比空气小
B、无色无味
C、能跟氧气反应
D、难溶于水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易分解
C、易生锈
D、挥发性
C
D
新知讲解
闻一下氧气与二氧化碳是什么气味呢?
新知讲解
描述
和
观察
现象
探究氧气与二氧化碳遇到燃着的木条后有何实验现象?试着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新知讲解
导线
乙醇做燃料
金刚石做玻璃刀刀头
性
质
用
途
决
定
反
映
课堂练习
1.(2021吉林·中考)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炼生铁
B、晒海盐
C、钉木舟
D、织布衣
2.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
;汽油能燃烧属于
;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结成冰
。
A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变化
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区别
联系
物理变化
作业布置
1.完成P10练习与应用。
2.在家中的厨房中找到一些物质,尝试描述它们的理化性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醋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煤炭燃烧
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
B.死灰复燃
C.铁杵成针
D.滴水成冰
3.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食盐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铁、铝、铜均能导电
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酒精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5.下列性质中,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镁条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是无色液体
D.醋能腐蚀铝制餐具
6.下列物质的性质
和变化中,前者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是该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是
(
)
A.饼干有甜味,饼干变潮
B墨是黑色的,墨研磨成黑汁
C.铁粉是黑色的,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木炭粉有还原性,木炭粉燃烧能变成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
C.氢气可燃烧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ψ延伸思考
8.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日照香炉生紫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伐薪烧炭南山中
二、填空题
9.
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
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③氟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
℃时变成了液态氯。
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
⑤把氯气通人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⑥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
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以上句子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以上均填写序号)
10.
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钟外貌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水溶性
易溶,在15℃溶解度为81.5g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
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无反应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
①
;
②
;
(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
;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2.B
3.B
4.C
5.C
6.C
7.C
8.D
二、填空题
9.③④;⑤;①②;⑥⑦
10.
(1)①易溶于水
②熔点是271℃
(2)
方法一:取少量待测物质与稀盐酸反应,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
方法二:取待测物质加热到320℃以上,若有臭味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