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第28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
①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指导,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内容: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做了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材料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2.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表现: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国家还纠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落实各项政策。
◎“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遭到迫害
◎刘少奇的火葬单上写着化名“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
(1)内容: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八二宪法 我国当前现行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正;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二、改革开放进程
1.改革开放的起步
(1)经济体制改革
①定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2)对外开放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2.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
1982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1992
1992
2000
2001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3.改革开放的推进
1983年,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教授杨力宇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1)提出:
提出及内涵
(2)内涵:
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一国两制”构想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港澳回归
(3)实践:
提出及内涵
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一国两制”构想
1992年“九二共识”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2005年《反国家分裂法》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2005年胡连会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1993年“汪辜会谈”
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2015年习马会
两位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2、台湾问题
问题思考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历史依据:
根本保证:
正确方针:
经济联系: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异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
异
本质
权利
同
措施
权利
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反对外国势力干涉
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
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深化拓展
港澳则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
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课堂检测
1.“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的走向……是国内有识之士在新时期将来未来之际谋划的意识形态‘兵变’。”“它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讲了大家想讲的话。”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方谈话”
D.中共十四大
A
2.(2020·海南学业水平考试)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誉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指(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沿海和内地经济开放城市设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3.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 )
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