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16
朱德的扁担
走进革命领袖
朱德的扁担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1886-1976)
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这一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此举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井冈山会师
朱红
道德
扁平
担子
同志
队伍
光泽
敌人
陡坡
整齐
打仗
头疼
预料
尊敬
我会读
朱
德
扁
担
志
伍
陡
整
仗
疼
料
泽
敬
敌
zhū
dé
biǎn
dàn
zhì
dǒu
zhàng
wǔ
zhěng
téng
liào
zé
jìng
dí
(dàn)
担子
重担
(dān)
负担
承担
多音字
担
辨析
表示“用肩膀挑”“担心”“担负,承担”时,读“dān”;其他情况读“dàn”。
例句
我们要有承担(dān)重担
(dàn)的勇气。
朱
扁
识字方法
巧记:“珠”字没有“王”。
组词:朱红
朱门
朱笔
组词:
扁担
扁豆
扁平
德
争
巧记:双人十四一心。
字谜:挣钱不用手。
组词:品德
美德
道德
组词:争着
争先恐后
敌
陡
舌
攵
加一加
阝
走
丈
亻
仗
料
米
斗
担
扌
亻
换一换
但
择
扌
氵
泽
“戈”表意,
“单(占)”表音。
“戈”为古代的一种兵器,所以“战”字的本义为“作战、打仗”。
趣识字——战
后来,“战”的字形在发展演变中发生了变形和简化,但意思并没有多大变化,仍指战斗或争斗。
戴斗笠
朱
敬
料
疼
杖
伍
泽
敌
陡
整
志
担
扁
德
我会写
扁
担
志
伍
师
军
战
士
(扁担)
(担子)
(志向)
(战斗)
(师长)
(参军)
(队伍)
(士兵)
士
独体字
半包围
扁
上下结构
志
左右结构
担
伍
师
战
军
扁
担
师
战
红框部分不要写错哦
biǎn
扁担
扁豆
压扁
户字头的撇稍长,向左下伸展。
B
组词:
书写指导:
音序:
部首:
半包围
结构:
笔画:
9
户
我喜欢吃扁豆。
造句:
重点字讲解
点击播放
dàn
重担
担子
扁担
“扌”瘦长,“日”宽扁。
D
组词:
书写指导:
音序:
部首:
左右
结构:
笔画:
8
扌
他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东西。
造句:
点击播放
jūn
“冖
”能覆盖“车”,“车”的第三笔的横要比“冖
”宽。
书写指导:
小明的爷爷是红军。
红军
军队
军人
组词:
音序:
部首:
上下
结构:
笔画:
6
冖
造句:
J
点击播放
shī
左窄右宽,第二笔是竖撇。
书写指导:
我们都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
老师
会师
师生
组词:
音序:
部首:
左右
结构:
笔画:
6
丨
造句:
S
点击播放
①指领导或指挥。
(
)
②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使用。
(
)
③探求事物的真想、性质、规律等。(
)
④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
)
⑤使坚固。
(
)
解词义
带领
会师
研究
不料
巩固
快速通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和当时的背景、形势。
第二部分(2):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争
着到茅坪去挑粮。
第三部分(3):朱德通知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
们心疼他,藏起他的扁担,他却又找
来了新的扁担。
段落大意
第四部分(4):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你在文中圈出了哪些人物?核心人物是谁?
战士们
朱德
朱德
课文写了这样一件事:
本文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先弄清楚文章写了哪些人物,这些角色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担子(dān
dàn
)
难过(nàn
nán)
战斗(dòu
dǒu
)
斗笠
(dòu
dǒu)
课堂练习
一、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
√
√
1.扁
偏
(
)
旁
(
)豆
2.担
但
(
)
是
扁(
)
3.土
士
(
)
地
(
)兵
偏
扁
但
担
土
士
二、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三、读课文,认真选一下: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
藏起来的原因是(
)
A.朱德同志是领导,不应该与战士们一起挑粮。
B.朱德同志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要研究怎样跟
敌人打仗,战士们看着心疼。
C.朱德同志年纪大了,不适合挑粮。
B
习作小练笔
战士们看到朱德日夜辛劳十分心疼,想象一下,战士们会说些什么?
课后作业(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2课时
16
朱德的扁担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朱德同志为了革命日夜操劳,还坚持和大家一起挑粮。这种以身作则,和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品质。
时间。
人物。
地点。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周围环境险恶。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红军为什么要下山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路途遥远。
道路难走。
不怕困难。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外貌描写。和战士们一样艰苦朴素。
草鞋
斗笠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战士们关心、爱戴朱德同志。
表明他挑粮的决心和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战士们被朱德同志的人格所感动。
战士们理解了朱德同志的良苦用心。
朗读课文,说说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课后练习第1题)
朱德同志不管什么事总是身先士卒,坚持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不愿搞特殊。为了防止自己的扁担再“丢”,他就在自己新找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展示了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所以,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因为他想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所以在扁担上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以这种委婉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表明他想跟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写法鉴赏
学习准确使用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的构成——动词+名词。比如“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这样的动宾短语,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高大形象。如“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的朱德”让我们看到了朱德身先士卒的形象。
板书设计
粮食不多
朱德的扁担
一块儿去挑粮
工作劳累
战士藏起扁担
又找来一根扁担
越发敬爱朱德
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主旨提炼
本文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教材习题答案
选一选,连一连。
挑着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粮食
课外拓展
朱德的名言
1.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2.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3.吾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
爱护人民的好军长
192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飕飕的北风卷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朱德军长带领部分红军在古城宿营。把大家安顿好后,朱德走进一旁的土墙矮屋里,打着手势与房东聋婆婆亲切地交谈。过了一会儿,聋婆婆有事出去了,朱德走进她家的厨房,发现两只缺了口的破瓦缸里一点儿水也没有了。于是,朱德拿起扁担,挑起水桶,打开
后门,顶着雪花,到水井边挑水,把瓦缸和水桶里都装得满满的。朱德挑完水,就把门闩,上,回到自己屋里了。聋婆婆回来后,到厨房做饭时发现缸里、桶里都装满了水,心想一定是刚才那个和她聊天的“伙夫”挑的。后来,聋婆婆听说挑水的“伙夫”竟是大名鼎鼎的朱德,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暗暗想:“啊!原来是敬爱的朱军长,难怪他这样爱护人民!”
随堂练习
一、判断括号里的词语能否替换画线的词语。
红军必须储备足够(充足)的粮食。(
)
大家越发敬爱(尊敬)朱德同志了。(
)
山上粮食不多,常常(经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
)
√
√
√
二、选词填空。
A.敬爱
B.热爱
1.我们(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大家见了,越发(
)
朱德同志。
A
B
三、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朱德同志用扁担来干什么?
2.为什么战士们会藏起朱德同志的扁担?
下山挑粮食。
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担心他太累。
课后作业
小练笔:
假如你通过时光隧道见到了朱德同志,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敬意呢,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