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单选题
1.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2.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计划,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的承诺等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了可能。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
A.根植于英国人独有的消费欲望 B.取决于英国人营销策略的创新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D.促进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
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4.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5.“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 )
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 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7.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影响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0003755715A.人类进人“电气时代”
B.航空业产生和发展
C.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8.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石油产量的增加得益于( )
A.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B.电力的广泛运用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9.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这说明( )
A.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B.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C.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D.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
10.1788年,农业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40%以上,工业和建筑业不到21%。1850年,农业比重下降到21%,工业和建筑业则上升到35%。这反映工业革命使英国(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工业、农业同步发展 D.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11.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如图中线③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13.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14.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代工业并没有改善人们的生活 B.报刊书籍大量发行,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C.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依然很少 D.从总体趋势来看,人口下降明显
15.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16.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是指( )
A.英、法、德 B.英、法、美
C.法、德、俄 D.美、德、俄
17.《共产党宣言》中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的欧洲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文中“幽灵”是指( )
A.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灵 B.共产主义的思想
C.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 D.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人运动
318135033972518.如图所示为巴黎某公墓的一面墙,上面刻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28日公社牺牲者”。其所纪念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它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它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19.《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里的“代替”是指( )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C.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20.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公社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旧军队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托邦的制度正和欧洲各国的制度相反,它是没有私有制的制度。这样的对比,就其本身来说,在社会政治作品中并不新奇;我们已经说过,许多古代思想家也都作过这种对比。但是,莫尔在《乌托邦》中抱定的任务是具体地说明: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
——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从3月18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敌侵犯的斗争所遮蔽了的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便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
﹣﹣《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同时,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所谓巴黎公社﹣﹣与凡尔赛的国民议会相对抗。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上万的巴黎工人被维持“秩序和安全”的部队残酷地杀害了。工人阶级受到威吓;农民和资产阶级得胜了。巴黎不再可怕了。
﹣﹣《世界史》
(1)最早解决材料一“莫尔任务”的是哪一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巴黎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中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分析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20:ACCCD BDCAB CCDBA ACACA
21. (1)垄断组织。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了英、法老牌殖民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
原因: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
22.(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
(2)无产阶级性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采取无产阶级革命措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3)反动力量强大,未取得人民支持。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