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什么86版《西游记》能“霸屏”三十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童年欢乐,甚至沉淀为我们的集体记忆?
1982年,《西游记》开拍后,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团队跑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几千公里,光布景的美术设计图就画了几千张。众多特技,靠人工、人力,乃至冒险完成,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也许,这些细节能够说清,这部道具、特效都略显粗糙的《西游记》,为何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部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离不开切磋琢磨的细功夫。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工匠精神”,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怀念过往经典,其实是在怀念那份做事、做人的匠心。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正是这样的人,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们用静心、细心、耐心日复一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被此深深打动?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摘编自郝思斯《“工匠精神”何以动人》)
材料二:
当今世界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制造器物之精密,对待工作之严谨,那都是世界闻名的。
前些年青岛突遭暴雨,城中积水却并不多,因此有人就传出这是德国人当年修造的下水管道之功劳。
不论真假,都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已经完全深入人心。
德国不到一亿人口,为何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身上的专注的工匠精神。很多人对德国人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些呆板。
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就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工作,每个人也都将其看得很重要。
这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自身的性格也很有关系。那么,除了专注让德国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能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那就是认真,他们生来都很倔强,凡事都本着“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的原则。所以德国的公司两极分化很是严重,有的在泥潭中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赞誉。
但是德国从没有哪个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只要找准了自己合适的领域就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德国人从来都不相信有一夜暴富这么一说,首先他们的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成本肯定会高;其次,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不允许其偷工减料。
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但都非常经久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在赚钱的同时,又得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现在国人总是在说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问心无愧,就是第一要义。古代的工匠若是都投机取巧,哪还会有这么多的精美工艺品流传于世。
除了专注与认真以外,德国能打造2300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就是头脑灵活。简单而言就是巧,他们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而是适时地做出改变让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当年中国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就是为了让其具有更强的抗震性以及实用性。今天的德国,亦是如此。他们总是能够慧眼识珠地发现大众之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因此他们发明了很多的绿植设备以及农业工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而后再发挥专注的敬业精神,如此一来令世人满意的产品便生产出来了,根本就不愁销路。德国人没必要为了节省那点成本而破坏了“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只要它屹立不倒,德国的商品就总能畅销世界。
(摘编自《德国工匠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材料一举《大战红孩儿》的例子,旨在说明86版《西游记》导演专注细节,这也是这部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的原因。
B.
每一个特技,每一帧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这就是86版《西游记》“霸屏”的原因。
C.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看到了匠人身上的匠心,看到“工匠精神”在某些方面的意义。
D.
材料二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打造出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因为德国人身上具有的专注的工匠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等是分不开的。
B.
工匠们如果能将坚定、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沉淀于心,定能干出一番业绩。
C.
德国人生产的产品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成本很高,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又不允许其偷工减料,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
D.
德国的产品讲究实用性,德国人总能发现大众的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
)
A.
柳青在皇甫村扎根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
B.
焦菊隐先生50年代导演《龙须沟》,带着全组演员用心观察生活将近一年。
C.从小被学校老师称“智障”的爱因斯坦,发挥聪明才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天才。
D.
京剧大师李少春每次演出前吊嗓子时,都要仔细把剧场每一个座位走一遍看一遍,看手一颤的这个力度,观众能不能明白。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方法。(4分)
5.
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更好地畅销世界,材料二能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那年的芦苇席
李汤波
李家坳集市上人很多,很热闹。
已是深冬,天很冷。一阵似刀的小风吹来,毛子爹抖得像树叶。
毛子爹脚下有一捆芦苇席,几十来张,有一张被作为样品展开着。席子很大,做工很精巧。席面上,红、蓝、绿、青等颜色的篾子相互交错,纹络分明。席篾子穿插点缀成大红双喜,五谷丰登,蓝天碧叶,还有别具匠心的鸳鸯戏水,红荷映日。
看芦苇席,毛子爹古铜色的脸上绽出一阵阵的骄傲,李家坳这一带十里八村只有他编得这么好,自己年轻那会儿谁不竖大拇指,谁家结婚不用,那时……这几年买席的人明显少了。
今天的集市上到处都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毛子爹这里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思忖再三,他也想高声叫卖几腔,但努力了老半天却迸不出一个字,搁过去他仅把芦苇席往地上一放,根本不需叫卖就会被买家围得水泄不通。
如今又是半天无人问津,毛子爹手里的旱烟熄了又点,点了又熄,表情越来越凝重。
终于,有位姑娘停下看席了,且不住地称赞。她后面的小伙子也随声附和着。
毛子爹忙应声解捆,热情地问他们是否办喜事用。姑娘脸一红说:“我们不买,只是看编得好,现在都没人用了!”说完拉小伙子走了,毛子爹的手僵住了,愣了好大一会儿,下意识地说:“没人用了!”之后,便扛着原封未动的芦苇席步履蹒跚地回家了。
临近春节,毛子办喜事。毛子爹想,自己这下可以一展身手了,于是花了几天工夫给儿子编了一个自认为最好的芦苇席。他把席子亲手交给儿子,很郑重地说:“孩儿啊,穷人家办喜事,能省点儿就省点儿,爹又给你编个席子,拿去用吧!”
毛子没吭声,接过席子就进自己屋布置新房了。
晚上,毛子爹想再看看自己的作品,要知道,天这么冷,编得不易啊!他想毛子一定很满意。进了新房,他往床上一看,并没有见到芦苇席,只看到不知儿子什么时候买的床垫,坐上去软乎乎的。毛子爹找遍了屋子,发现自己编的芦苇席可怜地躺在床下。毛子爹不禁气得大骂,骂后气呼呼地抽席便走。
夜已经很深了,可毛子爹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于是就问老伴:“毛子他娘,还记不记得咱俩当初咋结的婚?”
毛子娘说:“咋会忘呢,那年头你芦苇席编得好,爹让我学,席没学会编,倒有了咱的毛子,后来咱就结了婚呗!”毛子娘沉醉在年轻的甜蜜里。
“唉,现在也不知咋的啦,别人不用咱的席子,毛子这兔崽子也不用。咱们年轻的时候要的人多着哩!不光咱李家坳几个村的用,连搭界的县也有不少人用,想用好席子,谁不提前打招呼,谁不好言好语地讲!”毛子爹思绪停留在昔日的辉煌中。
从此,毛子爹不再编席。偶尔手痒,便把席篾子批得又细又薄,然后精心去编,编了好多花样,只是席子小,像枕巾那么大。毛子爹编后就随手一撂,点上旱烟,欣赏一番,之后便缓缓踱出家门……
久而久之,家里的柜子上、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有毛子爹编的小席子,遇到小孩子拿着去玩,他也不加制止。
有一天,毛子爹正在家批席篾子,乡里来了两个人,送给他一张奖状和一千元现金,说是他的芦苇席在全市民间工艺展览会上获了奖,为乡里争了光。
来人还专门拉他一起合影。
毛子爹一愣,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人又补充说是毛子把他编的各式各样的小席子拿去参展,经评比获奖了。看看奖状,望着镜头,毛子爹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选自《山西文学》2020年12期)
材料二:
小小说不是可以由短篇小说压缩而成的。它们是不同的文学品种,有着不同的特性与规律,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取材与创作的思维。小小说是小说家族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它从何而来,这朵浪花是从真实生活中跳跃出来的。
一部中短篇小说需要很多情节,但小小说容不得太多的情节,它最需要的是有关键的“情节”,至关重要的、寓意深刻或感人至深的情节。比如《麦琪的礼物》、《万卡》,都有一个令人叫绝的情节。小说中鲜明的人物个性的表现和深刻的主题,往往在这个情节里呈现,它可以使“小小说不小”。
在成功的小小说的结构中,往往会把这个情节放在结尾部分,好像相声抖包袱。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余味”,在小说结束后,往往还能让人继续联想,留下回味。小小说篇幅有限,只有余味可以无限。杜甫有句诗“咫尺应须论万里”,这句话虽然说的是画,但说出一个艺术共通的道理,就是篇幅总有限,但意蕴却深广。小小说不仅要把“余味”拿来作为艺术追求,也作为自己重要的特征。
小小说要特别重视细节。叙事写景与状物的细节都要精彩、考究,这样的细节不仅可以使小说丰富、充盈,还会增强文学的表现力与审美内涵。当然,小小说的语言也不可忽视。现在有些网络段子很精彩。有人问,特别精彩的是不是小小说?不是。应该说它们更接近民间文学——民间故事、寓言和笑话。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口头语言,它含有很高的智慧,流畅生动,故事性强,甚至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但它不是文字语言,没有文字美,没有文字语言的精当和意蕴。
(选自冯骥才《小小说特立独行》)
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从人很多很热闹的李家坳集市写起,为毛子爹出售所编苇席提供了背景,更强化了无人问津的伤感意味。
B.毛子爹将所精心编织的苇席郑重交给办喜事儿子,主要原因是想节约钱财,但毛子认为其父抠门,并不理解父亲。
C.姑娘与小伙子对毛子爹所编苇席赞不绝口,这给毛子爹带来了希望,没想到他们只是看看而已,毛子爹深受打击。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毛子爹所编苇席无人理睬但后来获奖的事情,从而揭示了民间工艺需要保护与传承的大主题。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毛子爹在集市上看到自己被人冷落,心里不是滋味,于是他也想高声叫卖,但一个字都说不出,原因是他没有自信。
B.题目“那年的芦苇席”十分简洁,“那年”不但给人一种深深的怀旧情绪,而且产生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麦琪的礼物》这样的小小说名篇都必须有至关重要的情节,而一部中短篇小说的情节很多,则不需要这样的情节。
D.有人认为精彩的网络段子是小小说,但冯骥才认为,这种说法不当,因为这些网络段子不具备小小说的所有特征。
8.材料一中运用多重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两例进行简要分析。(4分)
9.请从材料二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角度,对《那年的芦苇席》一文进行赏析,列出赏析要
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析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C.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龙图阁直学士”指欧阳修曾在龙图阁读书学习。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之后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朋友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仍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4分)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4分)
14.欧阳修因何被贬为夷陵县令?(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闻邻家理筝
徐安贞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
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
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
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
A.
首联写夜深更阑,诗人对月无眠,看似与诗题中的闻筝无关,实则为写听筝蓄势。
B.
满怀愁绪之际听到闲适悠扬的筝声,诗人的眼前浮现出一位美丽女子理筝的画面。
C.
“虚忆”“遥怜”表明诗人是根据筝声的曲调节奏在想象女子弹拨时的表情和动作。
D.
“银锁重关”回扣颔联中“画阁”一词,形容诗人和理筝女子之间存在着种种阻隔。
16.
请简要分析诗中“不如眠去梦中看”的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赞美《离骚》文字简约但意义很大,举例微小但含义深刻。
(2)《过秦论》中,
“
,
”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山路迂回曲折。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版图上,以山为邻的城市不少,但在天津这片土地上,唯蓟州周围都是大山。行走在这片大山的褶皱里,随处能看见一座山歪斜着身子,裸露的岩石层层叠叠,对石头的形容①
,但此时却会有无语凝噎之感。石头与石头之间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形态,以山体倾斜的角度为朝向,排列有序,与表层的杂乱形成鲜明对比。遥想亿万年前地壳运动的惨烈,顷刻间,多少生命成为标本,多少灵魂碎成齑粉,多少隐秘成为亘古的传说,流传或不能流传。历史踏进了庚子年的春节,一场疫情席卷了大江南北,大家过得都不寻常。许多年后,人们对此②
。我从没觉得哪一年像今年这样漫长,虽然也曾出行,可总是心有惴惴,似乎敌人就在哪里潜伏,随时能有致命一击。就像钻进了时光隧道,每天都在祈祷,这样的时光快些过去吧。虽然这一年终于要过去了,但肯定会在人们心里留下烙印。这一年,有人流汗,有人流泪,有人流血。这一年,情感的记忆钻进了我们的心里,足够终生回味。蓟州是一个以草为名的地方,却有一片以山为邻的家园。蓟州人的性格中,有大山一般沉实的底色和倔强,只要看准的事,就不容易屈服和改变。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
A.
互文、比喻、夸张
B.
拟人、比喻、排比
C.
对偶、借代、排比
D.
双关、借代、夸张
19.
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3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石头与石头之间原本不应该是以山体倾斜的角度为朝向、排列有序、与表层的杂乱形成鲜明对比的这样的形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形式五花八门,有的是利用网购订单实施诈骗,有的是利用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等。归根结底是个人信息泄露才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多年来,国家立法机关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以及《刑法修正案》等法律中,均作出了相关规定。保护个人信息是信息时代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以及安全的重要方面。
这些规定散见于各部法律中的相关条款,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分散的立法可能造成相互矛盾、难以明确个人信息执法分工,不利于统一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监管,也不利于公民增强个人信息权利意识。此外,对企业而言,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分散、模糊的局面,产业发展亟需明确、统一的规则给予指引。所以,制定一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势在必行。
21.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22.名著《红楼梦》阅读(5分)
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特征。(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庄子?山木》篇记述:庄子和弟子们行于山中,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的人并没有砍伐它,原因是“无所可用。”庄子便对弟子们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
下山后,朋友命人杀雁来招待庄子一行。仆人问:“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回答说:“杀不能鸣者。”
于是,弟子们就有了疑问,对庄子说:“大树因不材而活,主人之雁因不材而死,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世,“与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
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弟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又如何来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问?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第
1
页
共
3
页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一、现代文阅读
1.
B(3分)(原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
2.
A(3分)(原文“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程”)
3.
C(3分)
4.
(4分)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工匠精神”。(2分)比如,举了《大战红孩儿》的例子和引用了《诗经》里的语句。(2分)
5.
(6分)①有严谨、专注、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②不惜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③头脑灵活,找准市场定位。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B(3分)(B项,“主要原因是想节约钱财,但毛子认为其父抠门,并不理解父亲”分析错误,虽然文中有“孩儿啊,穷人家办喜事,能省点儿就省点儿”的信息,但从后面“晚上,毛子爹想再看看自己的作品,要知道,天这么冷,编得不易啊!他想毛子一定很满意”的信息可知,主要原因是毛子爹想让其手艺得到儿子的认可,体现出来的应是对民间工艺的肯定与关注。)
7.B(3分)(A项,“原因是他没有自信”分析错误,从文中“搁过去他仅把芦苇席往地上一放,根本不需叫卖就会被买家围得水泄不通”的信息可看出其失望、难过,羞于叫卖。C项,“则不需要这样的情节”分析错误,无文无据,文中只是说“一部中短篇小说需要很多情节,但小小说容不得太多的情节,它最需要的是有关键的‘情节’”,但并没有否定中短篇小说也需要关键情节。D项,“因为这些网络段子不具备小小说的所有特征”分析错误,从文中“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口头语言……但它不是文字语言,没有文字美,没有文字语言的精当和意蕴”的信息可知,原因只是它不是文字语言,而不是没有小小说的所有特征,这里以偏概全。)
8.(4分)①用“集市上到处都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喧闹情景与毛子爹摊位前无人问津进行对比,反衬出毛子爹内心的伤感。
②用毛子爹以前所编芦苇席的供不应求与现在只得编一些小玩艺让孩子玩也不感到可惜进行对比,一是体现了毛子爹的技艺高超,二是反衬出毛子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伤与哀痛。
③将毛子爹因编芦苇席娶了媳妇与毛子办喜事不用其父亲所编芦苇席形成对比,反衬出毛子爹因时代变化连儿子都不理解他的失落。(题干中已经点明了“对比”手法,因此先要找到文中关于对比的信息,再将其概括出来,从文中来看,作者对集市上的热闹喧嚣的状态进行了描写,而毛子爹的摊位上虽然商品做工精巧,图案色彩艳丽,但无人问津,因此两者形成了对比;根据毛子爹的心理描写和其夫妻对话可知,以前毛子爹的商品供不应求,但现在无人要只得编一些小玩艺,这里也形成了对比;再者,毛子爹靠编芦苇娶了媳妇与儿子结婚都不用他编的席子,两者对比鲜明;等等。最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体现的情感即可,分点作答。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任选两点,每点2分,共4分)
9.(6分)示例一:角度:艺术来源于生活,具有艺术真实性。要点:①人物有生活的真实感,小说中的毛子爹就象是乡村中的隔壁邻居,十分生活化;②材料有生活的真实感,文章所写民间工艺在现代科技发展之时退出市场的事例十分典型,也非常普遍,极具真实性;③体现的社会背景具有生活的真实性。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主题时代感强。
示例二:角度:至关重要的情节。要点:①毛子爹所编芦苇席无人买,连儿子也不欣赏;②只得回家编小玩艺;③这些小玩艺儿获奖;等等。
示例三:角度:结尾要留下余味。要点:①内容上,小说以毛子爹所编小玩艺获奖,“毛子爹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结尾;②前面写毛子爹所编苇席无人问津,小玩艺孩子拿走也不管,这里峰回路转,没想到获奖,与前面内容构成反差,结尾有“欧·亨利式”风格;③效果上,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撞击读者的心灵,启人思考,意蕴无穷。
示例四:角度:细节描写要考究。要点:①用细节体现人物技艺的高超,如文中对毛子爹脚下芦苇席的图案等描写;②细节彰显人物心理,如文中对毛子爹“表情越来越凝重”的刻画;③用细节推动情节发展,如文中对毛子爹编小玩艺的细节刻画,为后面儿子拿这些去评比获奖作了铺垫。
示例五:角度:文字语言精当、有意蕴、有特点。要点: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了修辞手法,使之更有意蕴。如“一阵似刀的小风吹来,毛子爹抖得像树叶”,运用比喻手法,既写出天气寒冷,更凸显毛子爹内心的悲凉。②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如“现在也不知咋的啦,别人不用咱的席子,毛子这兔崽子也不用”就很符合毛子爹这个人物特点,把毛子爹对儿子的不满鲜明地表达了出来。③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如“他也想高声叫卖几腔,但努力了老半天却进不出一个字”。
(解题时要扣住题干中的“文本二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角度”的关键词,因此,我们先要弄清文本二讲了什么内容,它主要涉及到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应具有的特征:来源于生活(艺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的情节,结尾留下回味,细节描写要考究,文字精当、有特点、有意蕴。然后选定其中的一个角度,再对照文本一中的内容,看哪些方面符合这个角度,最后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列出赏析要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
(3分)(“与梅尧臣游”的“游”是“结交”之意,主语应该为欧阳修,是欧阳修结交梅尧臣而不是师友,“师友”不能做其主语,所以应该从“师友”后面断开,可排除A、D;“遂以文章”作状语修饰“名冠天下”,“凭借文章名扬天下”,所以不能断开,可排除C项。)
11.C(3分)(C.“‘龙图阁直学士’指欧阳修曾在龙图阁读书学习”说法错误,“龙图阁直学士”是官名,宋真宗景德四年置,位在枢密直学士下,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
12.A(3分)(A.被贬官的是欧阳修,不是高若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凭这为自己求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
(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14.范仲淹被贬谪时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当贬,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高若讷将信交给皇帝,导致欧阳修被贬夷陵。(3分)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欧阳修做掌书记,欧阳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
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洒脱,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3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闲适悠扬”错误,结合“青蛾敛”“玉指寒”“调急”分析可知,此时的“筝声”哀
怨愁苦,故选B)
16.①筝声动人,想见其人:②现实阻隔,无法相见:③借助梦境,实现愿望。(6分)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分析诗中“不如眠去梦中看”的原因,即分析不如去睡觉到梦中去听看的原因。结合“忽闻画阁秦筝逸”,满怀愁绪之际听到哀怨的筝声,这样哀怨愁苦的筝声,打动了诗人的心,让诗人产生想见其人的想法。
“银锁重关听未辟”,“银锁重关”形容诗人和理筝女子之间存在着种种阻隔,诗人和理筝女子之问无法相见。受其筝声的感染,但是因为现实的重重阻隔,无法见到理筝女子。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借助梦境了,到梦境中以见到理筝女子,实现愿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
B
(3分)
19.(3分)
①有万千言语②定会记忆犹新
(语意相近、正确即可,答对1个给2分,答对2个,给3分)
20.
(4分)①原句将“以山体倾斜的角度为朝向”“排列有序”等单独成句,更突出了蓟州的独特性,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比较活泼。②原句采用短句形式,与上下文--致,且更有层次感,表达出了感知的过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
示例:①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有其根源。②国家重视保护个人信息。
③分散的立法存在弊端。(答对一句给1分,两句给3分,三句给5分。意思对即可)
22《红楼梦》(5分)
从不愿意听湘云、宝钗劝他立身扬名的话语可以看出,贾宝玉鄙弃科举功名、仕途经济(2分);从宝玉拿黛玉与湘云、宝钗对比的话来看,他追求名利之外的真性情,跟黛玉心意相通(2分);从《红楼梦》中,他对待弟兄、朋友、奴仆等人的态度来看,他有可贵的平等意识(1分)
四、写作(60分)(参照2021年辽宁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3(60分)
作文导写:
作文材料选自《庄子?山木》篇,因为命题者已经人为地降低了阅读难度,所以,考生理解材料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由材料可知,“山木”的命运和“雁”的命运截然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前者“无所可用”,后者“不能鸣”。尽管都是“不材”,但是结局却不同。
面对着弟子们的疑问:“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世,‘以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回答虽然带有浓厚的哲学味道,但并不影响我们的作文。因为题目问的是:“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问呢?”它偏重的是弟子的问题--要怎样处世!像“山木”那样,还是像“雁”那样?抑或两者都不是呢?
题目设置了一个语境“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所以,我们要立足当下,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作文既要谈自己的认识,也要体现自己的思考。
可以从庄子的回答中立意,如:顺其自然处世;以时俱化
也可以综合整则材料来立意,如:价值体现
【评分细则】
说明∶1.切入点(起评分)∶48分;2.没有题目扣2分,3.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4.错别字每处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