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1 08:08:25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理新知·自主学习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间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
拜。
2.创立:________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3.传播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______,建立__________,阿拉伯国家的雏
形诞生。
(2)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____,半岛各部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
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
麦地那
穆斯林公社
麦加
【提炼升华】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同时,阿拉伯统一国
家的形成与扩张也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随着阿拉伯帝国成为
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广泛传播。

阿拉伯帝国
1.帝国形成: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
版图横跨__________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________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亚、欧、非
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化
1.特点: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
___________的阿拉伯文化。
2.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备 注
数学
___________
改造了_________从0到9的计数法
代数学
创造了完整的_______
医学
《_________》
《_____》
长期被___________奉为经典
文学
《_________》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有自己特色
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人
代数学
医学集成
医典
欧洲医学界
天方夜谭
3.文化交流:
(1)阿拉伯人担当了_______________的角色。
(2)中国的造纸术、______、火药等重大发明和_____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的。
【疑惑点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印度人,改造者是阿拉伯人。
沟通东西方文化
指南针
印度
【史实连连看】
将以下人物与相应宗教及地区用线连接。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的宗教是基督教。
( 
 )
2.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 
 )
3.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 
 )
×


【图文说历史】
据图片分析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答:阿拉伯文化兼容东西方文化并有所创新。
培素养·合作探究
【唯物史观——历史的巨人】
材料一 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布罗代尔说,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永远不会实现统一”。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答:布罗代尔肯定了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以及其本人利用伊斯兰教在统一阿拉伯半岛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但是,布罗代尔的言论也许过于绝对。就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是阿拉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可能也会有其他人担此大任。
【史料实证——文化的传播】
材料二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西方的欧洲人还在野蛮的深渊里挣扎的时候,阿拉伯人的文化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
材料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往往得益于这个国家、民族的崛起和逐步强大。
问题探究2:西方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文化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请你列举两项文化成果加以证实。
答: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传播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问题探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为什么阿拉伯人能点燃文明之火?
答:①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和知识,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和兼收并蓄的态度。②阿拉伯帝国强大。③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锻能力·梯级评价
【5分钟达标自测】
1.(2021·河南模拟)“《安拉,别为我哭泣》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故事,这是
关于生命、信仰、权利、反抗、责任与希望的故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
富汗人主要信仰
(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2.“伊斯兰教的产生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它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半岛上出现的严
重危机和混乱局面,实现了半岛人民要求建立统一国家的愿望”。材料中的“半
岛”是指
( 
 )
A.印度
B.巴尔干
C.阿拉伯
D.巴勒斯坦
C
C
3.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赢得了人心。将一
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
( 
 )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个人魅力
D.宗教信仰
4.记笔记是学好历史的一种方法。与如表所示的学习笔记相关的知识点是
(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奥斯曼土耳其崛起
732年10月
与法兰克王国作战
751年
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
8世纪中期
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D
C
5.(2021·安阳质检)《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
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
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6.阿拉伯人在人类的中古时代起着极为特殊的作用:他们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
文明的传播者,还是文明的改造者。下列事件能证明阿拉伯人是文明“改造者”的

( 
 )
A.《医学集成》和《医典》的出版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D.0到9的计数法
B
D
7.“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
A.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使阿拉伯文化区形成
B.文化发展是阿拉伯帝国繁荣的重要体现
C.东西文化在阿拉伯地区得到广泛的交流
D.阿拉伯文化影响了东西方文化发展特点
C
【5分钟素养升华】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材料二 
材料三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阿拉伯谚语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2分)
答:部落间相互仇杀、信仰不统一及多神崇拜。
(2)材料二图中A处是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建立的地点,A处是______(填地名)。(1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描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疆域。(2分)
答: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2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特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作用: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麦地那
【3分钟中考体验】
1.(2020·青岛中考)“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
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统一的宗教”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2020·镇江中考)《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民间故事集,被高
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其创作者是古代
( 
 )
A.埃及人
B.印度人
C.日耳曼人
D.阿拉伯人
D
D
3.(2020·江西中考)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
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仅在15世纪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材料说明
( 
 )
A.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D.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
B
【世界看中国】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大蒙古国或称蒙古汗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乞颜部铁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权,铁木真尊号为成吉思汗,他和他的继任者为拓展帝国版图而不断四处征伐。大蒙古国在鼎盛时期统治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东欧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国。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理新知·自主学习

6世纪前的日本
1.兴起: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统一:5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_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3.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
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___”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地位近似于
_____。
大和
大王

奴隶

大化改新
1.背景:
(1)国外: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国内: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_____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_____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
改新”。
孝德
唐朝
3.内容: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疑惑点拨】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
展,导致了日本的落后,激化了社会矛盾。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地方设国、郡、里
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_____,成为公
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_____,每隔___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
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______
中央集权制度
国有
公民

赋税
中央集权制

幕府统治
1.基础:
(1)形成背景: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____;大庄园享有“不
输不入”特权,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
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形成:地方豪强将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________
和_______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建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
“___________”称号,设幕府于镰
仓,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________时期。
庄园
血缘关系
主从制
征夷大将军
幕府统治
3.特点:
(1)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2)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________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4.影响:逐渐形成了______。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____。
【史实连连看】
将以下事件与影响用线连接。
幕府将军
武士道
主公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
日本的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秦汉制度,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  )
2.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  )
3.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  )
4.武士既效忠于他的主公,又效忠于国家。
(  )
×


×
【图文说历史】
上图中掉落的人代表了哪部分势力?大化改新后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答:奴隶主贵族势力;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培素养·合作探究
【时空现差异——观民族发展】
材料一 
问题探究1:根据图示内容,对比中日的发展,简述古代日本的发展概况。
答:古代日本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
材料二 
问题探究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分析改革前后,国家的权力有何变化。
答:掌握一定权力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受到打击,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
【史论相结合——知民族特征】
材料三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民族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做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7世纪中期(日本)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全国划分成若干国和郡,分别由国司和郡司治理;国司和郡司皆由天皇及其国家议会任命。此外,以天皇的名义将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分配给农户。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探究3:阅读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观点: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民族。
论述: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借用汉字,借鉴儒家学说,接受佛教,但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变通,改革创新,为己所用。所以说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民族。
锻能力·梯级评价
【5分钟达标自测】
1.下图“统治结构示意图”反映的是
( 
 )
A.6世纪前的日本
B.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C.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D.9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A
2.(2021·新乡质检)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
民,他们之间不断战争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反抗也不断。此时中国唐朝的统
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

(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A
3.“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成为‘唐风时代’。日本人以读唐诗汉
赋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材料
说明
( 
 )
A.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
B.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C.日本文化完全缺乏特点
D.幕府成为日本国家权力的中心
A
4.下图显示的是大化改新
( 
 )
A.政治方面的内容
B.经济方面的内容
C.军事方面的内容
D.武士集团的内容
A
5.(2021·洛阳质检)“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国家将
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
A.仿效唐朝制度
B.强化中央集权
C.削弱幕府统治
D.打击武士阶层
B
6.下表是对古代日本发展历史的归纳,其中的空白处对应的事件是
( 
 )
A.派遣遣唐使
B.武士集团兴起
C.建立庄园
D.大化改新
时间
事件
影响
5世纪
大和政权兴起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646年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2世纪晚期
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
7.(2021·南阳质检)有学者认为,大化改新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
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并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
该学者认为大化改新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D.增强了日本国力
8.(2021·郑州质检)8-10世纪中叶,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
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
A.市民阶层
B.武士阶层
C.倒幕力量
D.封建庄园主
D
B
【5分钟素养升华】
9.日本是一个善于将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民族,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纯仓、四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1)概括材料一中的改革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特点及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答: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材料二的图片再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分)
答:①日本服饰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②日本的建筑学习了中国建筑的风格。③日本的文字和书法学习了中国的汉字和书法艺术。
(3)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人物的主要活动。(3分)
答: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3分钟中考体验】
1.(2020·滨州中考)646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
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
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2020·阜新中考)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和欧洲,其中向中国“拜
师学艺”的是
( 
 )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武士集团
C
B
3.(2020·常州中考)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下列历史事件中,属于封建社会的是
( 
 )
A.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B.亚历山大东征
C.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D.斯巴达克起义
4.(2020·株洲中考)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
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
点的是
( 
 )
A.孝德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D.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
C
D
【世界看中国】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你还知道中国古代史中哪些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